如何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系统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工程”工作回顾

两年来,全区坚持教育人才优先,大力推进“强师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制度得到了完善。区教育局先后制定出台了《鄞州教育局关于实施教师强校工程的若干意见》《鄞州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交流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校长培训的意见》《关于建立鄞州区青年教师发展辅导中心的通知》《鄞州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鄞州区新教师。学校教学工作考核表》等相关制度。镇、乡、街道建立了校本研修、奖学基金、校级骨干教师聘任奖励、教师交流、教师考核制度。一系列制度创新完善了全区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使全区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化,名师培养系列化,教师培养科学化,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2)形成了合力。两年来,各职能部门和学校关注大局,齐心协力,共促发展。该局人事处重点推进了“强师工程”;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区教师的培训,提供培训课程,实施培训计划;区教研室负责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形成教学新人才、学科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梯队;区教学部门负责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校长们作为学校推进“教师强校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大力实施校本研修工作。整体合力,整体联动。在推进“强师工程”的过程中,乡镇、街道普遍成立了“强师工程”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目标。全区也涌现出许多特色工作举措:邱隘镇将强师工程纳入全镇中小学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教师年度专业发展行动”;高桥镇开展了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建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横溪、集士岗等镇启动教师互动拓展行动,实施“镇级以上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奖励制度”、“各类学校教师对口交流制度”、“丰富学科教师安排制度”;李官地中学每门学科每周“同课异构”一次,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校本研修;石头?\街道出台了《关于奖励教育教学成果的实施意见》,从今年起,街道将投入1万元奖励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在姜山镇,要创新机制,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大力推进“强师工程”。镇上成立了加强师资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镇政府拨款50万设立“姜山镇青年教师成长基金”,再按镇生均公用经费总额的5%作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由镇教辅室统筹使用。很多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应该说,各镇、乡、学校都行动起来,形成了合力,取得了成效。

(3)活动已经开展。在实施“强师工程”过程中,各部门、各学校结合省“领头雁工程”和市“百千万工程”,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素质,以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计划开展1-3年新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幼儿园教师、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和职业教育。

1.组织校长专题培训。去年5月,区教育局委托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全区54所中心小学(点校)校长参加。培训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名校长专题报告、名校参观、议题讨论交流等形式,为校长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2、在全区开展校长“名著学习”活动。要求每位校长在三年内认真学习六本书,广泛阅读文章,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活动的有效性与校长的培训、考核和评价相结合。

3、开展“加强师资力量,创建学校特色”专题诊断活动。组织专家组对姜山镇中学、五乡镇学校中期规划前期工作进行了诊断,对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特色项目建设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4.校长在异地读书。去年年底,组织8名新任校长到嘉兴市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在职学习。学生们通过“看、听、问、议、思、写”学习到了先进的经验,感受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能。

5.组织重点学科的高级研讨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初中科学四个学科领域的教学圈新秀以上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培训人数98人(其中静宁10)。培训采用小班、导师制(每班聘请4名导师,导师为特级教师或市名师),通过帮助学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项目指导、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高级研究班学生共立项区级以上项目39项;2名学生被评为市学科骨干,15名学生被评为区学科骨干,2名学生获市教学新秀一等奖,11名学生被评为高级中学职称。

6.开展中老年教师轮训。为延长教师培训周期,组织了全区首届中老年教师轮训班和进修班。脱产培训为期四个月,包括两个半月的集中理论培训,1个月的焦毅实操培训,以及半个月的出国学习和毕业考试。此次培训填补了全市乃至全省的空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宁波教育学院领导高度关注培训班进展,宁波晚报、宁波网、中国、浙江教师教育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和专业网站进行了报道。

7.组织“思明课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发展辅导中心的作用,邀请特级教师、区内外名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论坛、课堂教学示范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截至目前,已举办7场专题活动,15场公共示范课,8场专题报告。* * *先后邀请了8名省级教师、9名市名师、8名市(区)级骨干教师进行授课和示范课,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8、实施名师送教和跨校师徒活动。充分发挥我区名师、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的作用,开展向边远地区学校送教活动,让名师和城市教学新秀与边远地区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扩大优质教师的辐射作用。

9、开展基层教师教育普及培训。以教学部为主体,在基层学校教师中举办教育科研概论、教师行为研究、论文写作内容与要求、特级教师、特色科研等基础科研讲座,开展鄞州区第十二届(2007-2008年)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队伍,依靠科研尝试、反思实践、渐行渐远。

10.组织中小学体育、美术、音乐青年教师通过基本教学测试,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口语测试,以测促训,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整体水平。

(4)取得了成绩。

两年来,全区共开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教师6388人;推荐参加省“领头雁工程”培训19人;推荐163人参与市“百千万工程”。47人参加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高技能培训;120名专业课教师接受了企业培训。以义务教育学校为主体,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各级示范学校结对成校。在全区,5 7所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结对子活动,并在区、镇两级开展了教师交流。2008年有282名教师参加交流,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学校发展更加均衡。

出现了一批新的教学人才。在第九届、第十二届宁波市教学新秀评比中,32名教师获一等奖,30名教师获二等奖,44名教师获三等奖,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2007年、2008年获得省级课堂教学一等奖的学科11门(占宁波市三分之一以上),获得市级课堂教学一等奖的子学科31门,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148篇。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84个,其中市一等奖17个,省一等奖2个。此外,还将7节小学科学示范课录制成DVD,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向全国发行。在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第四批中小学名师、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双师型”教师评选中,我区分别有24名、3名、4名教师。

以“强师工程”为载体,全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成果不断涌现。姜山镇中学、邱隘实验中学、钟公庙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市第二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东中学被评为省第三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被评为宁波星级教研组的中小学教研组有14个,是全市面积最大的。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其中钟公庙街道宋赵桥小学、首南街陈坡渡小学、夏颖街道德育小学的校本课程被评为全市首批“优秀校本课程”;邱隘实验小学、江山中学、教研室被市教育局评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12名教师被评为全市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市教育科学规划批准项目25项,22项在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2008年省教育成果奖获奖成果5项,创作艺术获第三届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鄞州课程改革》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5)也有一些问题。

1,不平衡问题。目前,广大教师和校长已经认识到实施“教师强校工程”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大多数校长非常支持教师培训。大多数乡镇、街道推进“强师工程”力度大、抓得实、抓得细。既有规划,又有措施,还有评估。但有些学校的规划只是作秀,措施流于形式,出现了“等、考、要”的现象。像教师交流,还存在对口交流学校教师数量不对称、学科不对称、作用不突出等问题。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不多,很多学校的工作措施还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

3.名师培养缺乏经验,措施不力,收效甚微。骨干教师长期外出培训,工学矛盾突出,教师编制紧张。区级以上学科获奖和骨干教师、名师不多。

4.少数教师主体意识不够强,主动性不高。很多教师抱着任务观,为培训而培训,主动性不够强,导致教师培训高消耗低效率,专业成长内需动力明显不足。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区教育发展的形势。

近年来,我区教育取得快速发展,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12年免费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创新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国前列。五年来,全区教育投入超过58.8亿元,其中新建、扩建校舍近6543.8亿元,一大批新建校舍投入使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师生的一系列成果获省、国家级奖项;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全区活力比达到5.2:1,多媒体进入普通教室率达到75%。有39所省级示范学校和市级现代化学校。全区初中优质教育资源率达到98%,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率达到80%以上。教育人才队伍得到优化。省特级教师6名,市中小学名师20名,市中小学骨干教师56名。中高级职称占全部在职教师的55%(7045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有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市级现代化专业、5个市级重点专业;全区已建成1个国家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2个市级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在企业建立了1个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中级工比例达到65%以上。学前教育发展瓶颈取得突破。全区星级幼儿园总数达到92所,星级覆盖率从去年的56.4%提高到71.2%。去年,东钱湖旅游学校成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我区荣获“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二等奖。区教育局首次获得浙江省唯一的优秀绩效考评,连续第四年在全市教育系统年度目标考评中排名第一。

现在是鄞州发展教育氛围和基础最好的时期。但是,我区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一些旧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新的困难不断出现。现在,学习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在校学习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问题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我总结了一下,我区教育还存在五大困难,而这些困难的症结归结到人——教师。一是素质教育推进不理想,学生和教师负担过重。当然教育体制有问题,但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关键。二是择校现象依然突出,影响教育均衡发展。说到底,群众对学校的选择就是对教师的选择。师资配置不均衡,尤其是优秀教师的缺乏,是择校现象的重要原因。三是教育模式陈旧,教育效率不高,培养的人才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四是还缺乏创建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的有效措施。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管理能力突出的优秀校长不多。第五,校长和老师还有个人不快乐,不敬业。

当前,鄞州教育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处于新的发展时期。鄞州教育要抓住未来几年新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就要抓住“人”的因素,切实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我还想重复一遍这句话: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师的竞争。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施强师工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推动鄞州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关键。

第三,着力提升内涵,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去年初的“强师工程”动员会上,我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在此谈一些想法。

(1)加快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如何进一步实施科学管理的问题。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加快教师管理制度创新,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教师、引导方向和管理过程上。要完善目标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机制。教师培训继续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和校长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实施,优化新教师的配置结构,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教师。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按照浙江省最新编制标准充分利用编制,完善编外教师管理办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依法加强教师管理,进一步改进教师考核办法,规范教师聘用、合同签订、绩效评价等程序。深入推进中小学分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规范教师津贴补贴,保障城乡教师经济待遇。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培训机制,建立校级领导轮岗、中层干部交流、骨干教师流动、优秀教师支教、新教师到农村分配等制度,让到偏远乡镇的教师享受区级津贴,实现全区优秀教师资源* * *享受。局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要加强学校教师培训项目评估,做好流动教师管理和考核工作。同时,全区要加强对校长的考核,加大后备干部的使用。今年要制定完善教辅室主任和区属学校(单位)负责人考核办法和小学基本素质管理评价制度,在暑假结束前完成第二批分管局后备干部选拔工作。

(2)加快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和提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个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努力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认真实施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头雁工程”和宁波市农村中小学“百千万”教师培训工程,强化实践培训环节,以“两头抓、全员带、重点促”的方式抓好青年教师培训和中老年教师轮训,加快骨干教师培训。我们应该注重加强校本培训。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前一阶段学校抓教师培训的有力抓手和关键平台。各校要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坚持“培训管理下放、培训重心下移、服务导向下沉”的原则,加强全员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探索。教研部门、教师进修学校、教学部门等有关部门要总结推广校本培训的有效模式和做法,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指导和服务,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果。继续积极发掘和引进优秀培训资源,拓展全区教师培训资源,通过集中培训、校本研修、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实现教师从“会教”到“教会”、从“带学生到知识”的两个“转变”。

(3)加快名师培养。

优质教育资源的本质是优质教师。优秀的骨干教师是职业发展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但与我区7000多名教师相比,我区还存在省级名师和市级名师的短缺。与鄞州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很不相称。名师培养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各校要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认真落实“十一五”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分步骤、分层次、锁定目标,积极培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搭建教师成长的阶梯和平台,积极引导和充分调动教师岗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切实让优秀教师“走出来”。优秀教师的培养要有前瞻性,校长要善于发现,做伯乐,甘当绿叶。要积极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为他们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场所和经费。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名师工作室和青年教师发展辅导中心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有前途、有力量、有素质, 并切实让优秀教师“干好”要大力支持优秀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修订完善《鄞州区名师评选奖励条例》,落实各项补贴和待遇,切实让优秀骨干教师“留下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区骨干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逐步形成了省级特级教师、市级名师——市级学科骨干、区级名师——区级学科骨干的三级骨干教师网络。

(4)加快建设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教育系统的形象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关注,这是好事,也是压力。各学校要坚持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师德承诺制度、师德评价制度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对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今年第25个教师节前后,全区将大力宣传典型先进教师,表彰一批优秀乡村教师。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校长的形象建设。在我看来,打造鄞州教育品牌,培育我们自己的教育亮点,提高鄞州教育知名度,关键在于我们的校长团队。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的校长可以带出一个好的团队,办好一所优秀的学校。校长的眼界、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知识水平、办学能力对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校长要在“三个模范”上下功夫;

第一,要做学习和思考的表率。学习是教师的职业特征,学习能力是我们的生存能力,也是我们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校长应该是思想文化的引领者和倡导者,应该在教育思想和理念上走在时代的前列。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勤奋好学、学有德、学有增智、学有修身的楷模;不断学习和反思,在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校长有想法,学校才有特色,教育才有质量。

第二,要做务实创新的表率。一个没有目标追求的校长,一个不想成为名校长的校长,不会是一个好校长。校长必须沉下心来抓质量,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来抓教育。校长要听课,要沉下心来,要了解课程和课堂教学,要有掌控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校长要做教育创新的先锋,提高办学效益。只要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有利于和谐发展,都可以为我所用。要大力弘扬“敢”字精神,大胆尝试,大胆突破,大胆做,敢为天下先,敢于深度突破,不能固步自封。

第三,要以身作则。校长要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锻造人格魅力。要增强自律意识,加强廉政建设。现实世界很有诱惑力。大大小小的校长,也是一个领导,手中权力不大,诱惑更多。面对诱惑,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诱惑,不能碰运气。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算好四笔账:一是算好“政治账”,一旦违纪违法,马上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不值得!第二,算“经济账”。一旦违法,不仅失去合法收入和正常待遇,违法所得全部收回,两袖清风,不值得!第三,是“信誉账户”。一旦违法乱纪,身败名裂,不值得!第四,算“家庭账”。领导干部一旦违法违纪,轻的会陷入家庭的阴影,重的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值得!

各位校长,时不我待,时不我待,时不再来。刚才我提到了四个“加快”,就是要求我们要有紧迫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有担当和压力,要争取最好的位置。教师是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主导力量,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加快教育内涵发展必须依靠教师。要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依靠教师、服务教师,把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维护和保障教师切身利益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鄞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从基础到全面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