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考题?

论文问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革命任务变了。本来就是反对国内封建势力的。战后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性质由农民战争转变为旧的民族主义革命。第三,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第四,中国的发展方向变了。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慢慢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无法正常发展,中国无法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2.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和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于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贯穿性的作用。这两对主要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和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中国。

社会性质的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即地主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存在过,在政治生活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是弱小的。

5.政治力量不统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过着没有政治权利的饥寒交迫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特点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第一个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这一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没有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就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金融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不可能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项任务为后一项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项任务是前一项任务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要求。

4.为什么说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任务?

答:革命任务是由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主要的社会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革命的主要对象或敌人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因此,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推翻国内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就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任务。

上面提到的两个革命任务是不同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不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封建统治就无法推翻,因为帝国主义是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另一方面,不推翻封建统治,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因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主要社会基础。

因为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所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中国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可以叫做“民族民主革命”或“反帝反封建革命”。

第一章

论文问题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未充分发展的原因。

答: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再是近代中国唯一的经济形式。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客观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侵略者从来没有想把封建的中国变成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在中国,他们划分势力范围,操纵中国的海关、内外交通和贸易,甚至控制经济命脉,使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境地,破坏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同时,他们利用自己在资金、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在商品资本的竞争中压迫、阻挠或兼并中国的民族企业。此外,还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维护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防止其向国家资本主义转化。

(2)严重的封建束缚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尽管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广大的农村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产品除了交房租等税,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很少交换。地主阶级剥削的产品主要用于挥霍。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不顾时局的急剧变化,仍将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外资帝国主义共同打压民族资本。直到甲午战争,私人工厂都是不允许的。后来,虽然允许,但利用封建制度、习惯势力、苛捐杂税、关税制度甚至拒绝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建议和政策,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使其无力应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非常弱小,只存在于沿江沿海发达地区和有限的工业部门。这样看来,离以大机器工业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还很远。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不充分,加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大多数民族资本企业投资少,规模小,设备差,技术极其落后。一些企业依赖进口,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因此,中国的资本主义从来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形成强大的阶级力量来反帝反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同时,它又在不同程度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它没有勇气完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也无力改变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毁灭资本主义的命运。

2.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占领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他们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和收买代理人;他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打着宗教的幌子,进行侵略活动,为侵华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穷的根本原因。虽然,当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时,也充当了历史的无意识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生。但在主观上,它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现代化的国家,所以它总是竭力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3.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中国的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张殖民地,为了自己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场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和更多的利益。然而,每次入侵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抗,这使得他们的傲慢和野心无法实现。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精神,也给了外国侵略者沉重的打击和深刻的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难以征服的国家。虽然他们可以迫使清政府一次又一次地签订不平等条约,但他们永远也不能把中国变成他们完全的殖民地。特别是甲午战争后,在瓜分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各界人士为生存而努力探索和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隐藏在中国人民中间的不屈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的政策。

二是通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从来没有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由历史进步来弥补的。外国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追赶。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吸取惨痛的经验,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救国御敌的方法,于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且提出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来侵略,希望中国早日独立富强。

甲午战争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全民族开始出现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梁启超指出:“我国四千年梦想的觉醒,始于甲午战争台湾省战败之后。”严复在他的救亡论中喊出了“救国”的口号,在他的进化论中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很可能毁灭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权。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剂强有力的清醒剂,也是一记警钟。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强自立、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4.中国最近几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虽然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有主客观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要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和中国未来一百年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1840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朝的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是愚昧无知,不懂天下大势,不知御敌。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文化保守,一方面,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骄奢淫逸,一味进攻;另一方面,清军的统治者和指挥官没有应对战争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合现代战争。很多将军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背叛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特别怕群众,怕发动群众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不敢发动,不敢依靠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的一系列妥协、退让、和平、投降的做法,使其失去了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就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清朝在八国联军战争后仅仅10年就走完了最后一程,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经济、科技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下,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突飞猛进,而中国还停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水平。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军事装备的落后,武将不懂现代军事战术,导致军队素质和战斗力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动员和利用人民的力量,甚至镇压人民,所以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已经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清政府之所以丧失这种能力,根本上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会挨打。为了赢得反侵略战争,我们需要在科学技术上迎头赶上,进行现代化建设。但是,现代化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也就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论文问题

1.如何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答: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朝的衰落;(2)太平天国起义也有力地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一个教训;(3)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5)19世纪中期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运动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融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未能从根本上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本身的腐败现象的滋长,未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从而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个是战略错误。太平军被分割北伐,孤军深入,兵力分散。第三,太平天国后期,崇神思想和理论给太平天国起义带来危害。客观来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打压太平天国。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

2.如何理解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性质: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实施的一场自助改革运动。它既是进步的,也是落后的。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是封建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试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制度和道德的情况下,通过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来维护和巩固中国的封建统治,严重制约了洋务运动的发展。(2)洋务运动依赖西方列强。基于种种特权,西方列强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但洋务派处处依靠外国,企图达到向自己索取财富的目的,无异于虎谋皮。(3)洋务企业管理腐朽。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是封建的,存在贪污、挪用公款、奢侈浪费等腐败现象。

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不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试图通过局部小改革发展国内资本主义,达到自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如何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维新派高举救亡图存的大旗,要求中国通过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民权和君主立宪,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奏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变法也是一场启蒙思潮。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社团、创办报纸、翻译西文书籍、开办学校等方式,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理论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和社会进化的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礼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也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维新派在改造社会习俗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失败原因:(1)客观上,维新派很弱,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势力相当强大。新旧势力的差距表明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2)主观上,改良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他们不敢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帝制。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并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叫嚣着救国图存,幻想着西方列强能帮他们变法维新,结果却处处碰壁。第三,敬畏人民。改革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在官僚、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里。他们不仅脱离人民,而且害怕人民,甚至敌视人民。因此,该运动未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且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试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之路,根本行不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我们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六君子”的热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

4.如何理解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答: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从政治角度看,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进步的政治改革运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充实强兵,维护民族独立,表现出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抨击旧政府,主张民权,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争取自身地位和发展的勇敢尝试。就其社会意义而言,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大大超越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纲领,向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靠拢了一步,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具有进步意义。

(2)从经济上看,改良派“设厂兴业”和兴办教育事业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思想文化上看,维新派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和自然科学,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在思想界引起极大震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总之,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戊戌变法的历史局限性集中在改良主义上,具体来说:

(1)改良派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又不敢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幻想依靠帝国党官僚来推行自己的资本主义思想。

(2)维新派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反对外来侵略,但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认识不深,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变法维新事业。

改良派本身没有真正的力量,但是他们害怕群众,脱离群众,甚至敌视农民革命。

这一切显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决定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