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教育是否治理“穷根”,有助于智力教育未来?

7年前,山东高密市一个贫困家庭的李没有上高中,选择了高密中专。职业学校不仅免除学费,还提供助学金。

七年后的今天,李大学毕业,开始了他希望在豪迈集团工作的新生活。

原来,中专期间,李在老师的鼓励下,努力学习技能,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后来,他考上了烟台大学。“职业教育的好政策改变了我的命运。”李感激地说。

李的故事是当地教育扶贫的真实案例。近年来,高密市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精准帮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机制、在家办学等方式,改变了12000多个贫困家庭。

整合资源“一网通”

“教育扶贫,首先是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我们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整合政策性金融资源,建立精准资助机制,做到‘应助尽助’。”高密市教体局局长杜启强说。

从幼儿园到高中,高密市共有128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密市依托国家学生资助系统,开发了大数据资助信息管理平台。市教体局、镇街教育服务中心、学校三级联网,实现了统计、分析、项目审批、监管“一网通”。

今年上半年,高密市发放学前教育助学金、义务教育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费补助、高中和职业学校助学金等政策性扶贫资金1116万元,帮扶学生12874人。所有资助项目通过大数据平台审批,生成资助清单后,由第三方银行将款项转入学生账户,实现资助工作零失误。

除了政策资助,高密一直有社会救助的好传统。当地慈善总会已连续13年设立“阳光奖学金”项目,累计发放助学金16万余元。去年以来,高密市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募集项目150多个,捐款800多万元。

“市教体局牵头统筹、集中帮扶,将有限的资金分配给最需要救助的群体,避免了多头资助带来的错位、错位、偏差等问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高密市教体局党委委员许说。

接力关爱贫困学生的成长

在高密中专,46名老师组成“爱心家长团”,与贫困家庭的学生手拉手,组成“亲子对”。他们与学生交谈,带留守学生回家过周末,甚至买新衣服,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帮助贫困生不能仅仅是金钱和事物的帮助,还在于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杜启强说。

按照这一思路,高密市建立了贫困学生关爱机制,800多名教育干部走进家庭,落实扶贫措施,指导家庭教育。教师层面要实行全员教育导师制,学生层面要实行“好伙伴”教育。在全市114小学实施课后延时服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学美术等特长。

今年暑假,阚家镇中心学校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调研活动,举办了“微愿圆梦行动”,帮助贫困孩子实现一个“微愿”。“我们还发起了‘爱心接力行动’。放学和假期,干部老师补错地方陪学生,确保爱心接力不间断。”颜佳镇中心学校的校长泰·雪海说。

开发区冯家庄小学教师单美华和他的爱人,两位老师,自费创办了一所面向农村贫困孩子的公益学院,义务带领孩子学国学、读名著、学武术、学艺术,惠及附近村庄100多名孩子。

在家办个好学校。

2016年以来,高密市投资36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所,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针对教师结构性缺口,高密市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四年来新增教师1843人,同步启动“从优秀到卓越”教师培训工程,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让城乡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但农村教育仍是“短板”,在家办学成为高密度教育扶贫的关键问题。

2017高密市创新镇村学校管理体制,采取名校托管模式,以市直三所小学为第一梯队,接管三所薄弱学校,实行管理、课程、教学、师资、招生“八统一”,构建联动办学机制,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发展。

永安小学原本是个小村子,学生所剩无几。市第一实验小学接管永安小学后,派出10多名干部和优秀教师入驻,实行“一个班子、两个校区、一体化管理”。仅仅一年后,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村里又投资建设了新教学楼,吸引了200多名学生回流。

第一批试点成功后,高密市逐步扩大了改革范围。目前已形成17新校区,将优质教育资源延伸到农村薄弱学校。2065438+2008年高密市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再次获得全省第一。

“家里好学校越来越多,家里经济困难的孩子上学有了更好的保障。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也能就业、创业、脱贫,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高密市副市长魏徵说。

如果你对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怎么考内容,不知道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地方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