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高考常用修辞手法?

高考中的修辞手法往往和引申句、选句、仿句一起考查,准确、生动、简洁、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所给的材料和设置的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诗歌鉴赏和现代文学阅读也会涉及到修辞手法的考察。作文的发展水平要求用词恰当,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语句传神。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修辞格的概念、类型、特点和作用:

一.隐喻和类比

(一)隐喻

1.概念。比喻就是比喻。也就是说,两个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之处,所以一个事物被用作比喻来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

2.构成条件。(1) A和B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隐喻;甲方和乙方之间肯定有相似之处..

3.类型。1明喻;②隐喻;③比喻;(4)比喻(用几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相似性来比喻同一个本体。比如你看,那些骑自行车过来的穿风衣的姑娘是在跳舞,红蝴蝶,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功能。(1)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简单;③抽象为具体等。

(2)比较

1.概念。类比是一种把事物A模仿成事物b的修辞手法,包括把事物写成人(拟人),把事物写成庄稼(模仿),把事物写成其他事物(模仿)。

2.类型。(1)拟人化;②拟像。

3.功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对所表达的事物有生动的印象,对事物有强烈的感情,能引起* * *。

第三,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从形象、特征、功能、程度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刻意的扩大、缩小或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2.类型。①放大夸张;(2)减少夸张;③提前夸张。

3.功能。揭示本质,给人启发;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加强联想,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第四,二元性

1.概念。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对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类型。1是对的;②反对;③串联对(流动对)。

3.双重角色。易于背诵和记忆;用于诗歌,具有音乐美;简洁的表意和抒情。(1)整齐的形式,对称的结构,能收到平衡的审美效果。②文字简洁,表现力强,能集中生动地表现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把对立的东西对比强烈,分清褒贬。(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便于背诵记忆。

第五,并行性

1.概念。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语言情境、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2.类型。(1)成分比例;(2)分句平行;③单句排比;4复句排比。

3.功能。内容浓缩,气势增强;叙述透彻而详细;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第六,提问,提问,重复

(1)提出问题

1.概念。提问是一种引起别人注意的修辞手法,故意先提问,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不表达观点)。

2.类型。1自问自答;(2)问而不答。

3.功能。吸引读者,启发他们思考;用于正文中,连接前后。

(2)反问句

1.概念。反问句,也叫反问,是一种加强语气,以问句的形式表达明确意义的修辞手法。

2.类型。(1)问而不答反问句;(2)反问和回答反问句。

3.功能。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感情。

(3)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故意重复使用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个句子组。

2.类型。①连续重复;②重复间隔。

3.功能。用来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风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