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使用报表的频率呈上升趋势,所以在写报表时要注意覆盖报表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就头晕?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欢迎阅读收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1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组调查了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的一所小学和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小学。因为时间关系,玉山还没去过,所以这个调查***11学校。
2.调查方法:采用“画、观、测、说”的方法进行调查。抽烟:每次去学校都会根据课程临时抽签决定上课;观:就是看老师的课,了解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看老师的备课是否规范,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作业和批改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测试:为达到讲座的教学目标,立即进行10-15分钟的小测验;谈:对自己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目标测试分析等情况与老师进行反馈和交流。
二、基本特征:
我们在这个调查中严格按照文件执行,每个县上哪个学校,哪个老师,都是根据课表临时抽签决定的,所以这个调查可以说是绝对真实的。通过对11学校的督导发现,教学常规在各县、各校执行较好,80%的教师能做到课前备课,认真备课,编写教案,自制教、学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合理分配时间,及时反馈,有梯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课后反思,每天及时批改一次作业,注重学业测试和评价,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整体而言,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评价-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现实素材-猜想-验证-修改-应用”、“生活-探索-生活”等形式。
2.教学方法很灵活。
(1)情境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教师在数学课中注重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并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景,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文本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倡导合作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被我市教师广泛采用并积极实施。"
(3)活动教学充满数学课堂。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算一算、画一画、想一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从而“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动起来,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记住”。
3.作业设计注重创新。“作业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思想已经确立,很少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体验式作业、操作式作业、个性化作业、自主式作业、数学日记等等。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主要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成绩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依赖辅助思想严重,缺乏主动创新精神。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0%的教师没有把他们的备课书带进教室。在课堂上,教师使用教具作为教案,指导上课和进行新的讲座,并在每一节中机械地复制上述内容,这占调查的30%左右。下课后,我们来随便看了几页,发现书中有明显的错别字。仔细检查后发现,部分教学内容和课时划分不科学。这些所谓的教具大多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都是不法商家为了牟利而盗用出版的。如果老师不分清是非,不做选择,不仅害了自己,还耽误了学生,后果不堪设想。
2.忽视对教材的学习,理解教材的偏差。
检查中发现,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不重视新课标教材的学习,对教材理解肤浅,没有深刻理解教材所承载的数学内涵,高估学生的学习基础,随意篡改教学内容,抬高教学难度,导致教学失败。
3.教室结构不一样,教学效率低。
上课时发现有些老师课前不备课,不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很随意。比如有的一节课会把两三节课的教学内容讲完,有的只会批改前一天做的几个简单的习题;有些练习课只讲解了两道应用题,但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掌握。以上班级造成知识教学过多或过少,课堂容量不当,教学效率低下。
4.误解集体备课滋生教师惰性。
有些学校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以年级为单位集体备课。虽然初衷是好的,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够,少数教师误解了集体备课的内涵,以集体备课为名,缺课甚至不备课,使部分教师产生了偷懒的习惯。
第四,思考和建议:
相对于城镇,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应更加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水平。市县教研室不定期组织优秀教师下乡,在农村学校开展一些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开通学校信息网络,做好农村网络教研;做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诚教育事业上,充分认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深远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唤起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克服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自觉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强化学习责任感,重视存在的问题,按照师德评价标准克服各种不良的教学行为。
(二)、加强业务学习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组织学习修订课程标准
经过一轮充分的实践和完善,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修订,现在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已经正式发布。要及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揣摩课程标准中修订内容的深刻含义,明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2、视教材学习为重中之重。
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支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新课标教材的呈现方式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基本上没有新知识之前的复习、准备、过渡内容。大多通过情境、对话、表格、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而且没有结论,只有对学生自主活动和过程中提问的建议,这给教与学留下了很大的探索和交流空间,也给教师阅读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困难。如何帮助教师理解和使用教材,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部分学校开展了一项专题研究:“小学数学教材阅读方法与策略研究”,期待更多的学校积极参与其中。
3.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不会有课堂的动态生成。科学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过程的前提,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发,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为切入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市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育改革的立足点。衷心希望通过这次课堂教学督导,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2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以“课改新背景下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调查活动。我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结合“阅读、体验、互动、巩固课堂教学、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公开课、联合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开展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调查。
在这次专题研究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新课改这几年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教师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生动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学习。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有效情境的创设
目前,“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一些公开课和研讨会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的、新颖的、有思想的、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让我们开阔视野。比如我们学校史老师带的课《圆周》,在导入部分创造了一只小猴子和一只小兔子赛跑的情境。小猴子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兔子沿着圆形路线跑。同学们,游戏公平吗?为什么?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以类比的方式从正方形的圆周迁移到圆形的圆周,让学生的思维落在圆形的圆周上。想知道他们不正当竞争的圆周就知道了。
第二,注重有效的操作和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手、词、脑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的内容。如在我校六年级“轴对称图形”课上,郭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画、剪等活动,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创造美。
第三,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努力改变学生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韩老师教推和拉的时候,为了验证推和拉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就让学生在小组里推手掌,拉手腕,在小组里统计记录报告,引导学生寻找实验结果。随着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探究、思考中体验情感、获取知识。
第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特别是在一些示范课、公开课、研讨会上,老师们都在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实验小学教师王健老师在四年级“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课上,用直尺和三角形分别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时,王老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他们在电脑上操作,使三角形靠近直尺,然后在移动的三角形上验证,再互相交换结果。最后得出两组对边平行的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在看到这些课堂出现可喜变化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正常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握新课改的新理念,注重形式,忽视本质。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甚至无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现实地面对今天,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课堂上的问题。
有问题:
1,个别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计重教轻学。用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缺乏提问和讨论,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和学习。一些学生被动地接受他们所学的东西。
2.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不能把握编写教材的意图,不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3.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实质内容。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讨论价值,小组合作前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参与程度参差不齐,学生间合作不够积极,教师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4.课堂练习设计单一,缺乏层次感和趣味性。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到位,知识的推广和拓展不够。
5、情境创设,牵强附会。有些课堂过于追求教学情境,有些数学内容机械地放在情境上,与现实脱节,过于强调生活来源。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6.教学过于追求现代化。现在看来是没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者观念不先进。为此,一些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制作课件,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只是教科书式的举动,有的老师因为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用课件代替板书。
7.个别教师面对课堂上的新问题缺乏教育机智,教学语言不够准确、不够生动、不够丰富。
建议: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和把握编写教材的意图,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好每节课的教案。
2.探索和研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准确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有活力的数学教学内容。
4.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5.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具、学习工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6.教师要能精心设计层次清晰、形式多样、趣味性和思想性强的练习。
7.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让大家动起来,真正做到合作交流,享受资源,圆满解决问题。
8、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3 I .可喜的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80%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解释的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学习。
比如案例1:二年级“可能性”
这节课教学生从他们最喜欢和熟悉的掷硬币游戏中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在观察、投掷和猜测的活动中,学生初步认识到硬币可能正面朝上或朝上落下。然后小组玩碰球游戏,再次体验活动过程,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不可能”和“一定”的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再比如案例二:六年级“圆周”
在测量圆的周长时,老师先问学生:“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可以直接用直尺测量它们的周长,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你怎么能测量它的周长?”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在实验台上测量几个圆的周长。有多少种方法?我们来实验一下。“瞬间,班里所有人都开始参与了。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非常活跃。此后,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动条测的。有人说:“我认为滚动法有其局限性。如果遇到不能滚的圆,我觉得还是用绳子量比较好。“老师在肯定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了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根绳子的一端系上一个扣子,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绳子绕上一圈,扣子在空中画一个圈)。“就像这个圆,你能用绳子和滚动来测量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量滚法测圆周有一定的局限性。能不能找到求圆周的普遍规律?”然后老师用媒体展示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圈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问:“你看到的圆的周长跟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们再实验一次,直到得出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的结论。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单一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从获取知识结论转变为体验探究过程,从问答式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数学融入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思想。在听力课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谈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比如案例1:初三搭配学习。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作食谱等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二:一年级“认识时钟”
老师指导学生结合老师展示的时钟上的时间,每天复习这个时刻做的事情。将时间的抽象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生活化。
案例三:四年级“正数和负数”
开始上课时,老师让学生做天气预报员,报告课前收集的天气预报,并介绍正负数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卡,并在一次智力竞赛中得分,以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字,同时理解正负数字的含义。
案例四:初三“笔师”
在练习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话题:在爱心药房买一盒药,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片)。益民药店78元一盒(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提出,学生们就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更真实的感受,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中可以看出98%的教师都充分重视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在数学课上,近三分之一的班级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音频和视频图像,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利用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初三“笔法除法”
老师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48个桃子,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国王给它们平均分配桃子。”老师提问:你从动画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以列的形式学习算法。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桃子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这一情境,使学生在创设情境中不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种运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二:六年级“圆周”
通过演示教师制作的课件,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的独特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展示
近年来,重视数学在数学课程中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了* * *认识。数学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听的课上,虽然重视数学文化的展示还不普遍,但可以说已经初具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