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阅读打卡的第二天——主题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写作的思考

今天看了徐老师的《主题阅读的教与学|——主题阅读的教学取向》第一章第三节。

众所周知,学生的写作意识与写作能力和阅读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是阅读结果的展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能力。对于单篇阅读的教学,我们在之前的课堂上总是以“词、句、篇”为重点。更注重语言层面的理解和学习,比如辨别词义、理解句意、概括大意、体验句型和修辞等。由于对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缺乏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实效性不强。

主题阅读的优势正好可以填补常规课堂和单一阅读教学的不足。主题阅读更注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思维状态,可以通过课堂唤醒学生的体验、经历、记忆和想象。让学生比较、发现和理解相似的课文,然后在自己的练习中加以借鉴。通过问“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能想象这种场景吗?引导学生自然照顾内心体验,激活个人体验。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可以在习题中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自己的理解和真实的体验。

那么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上通过主题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中,徐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五种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即预测策略、连接策略、提问策略、推理策略和可视化策略。徐老师说:主题阅读的关键是找到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文本越相关,主题越集中。阅读和发现的价值越大,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有细致细微的感受和思考,那么阅读就成为学生写作最有力的保障。

《主题阅读的教与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感悟,希望我未来的课堂能通过日常的阅读和反思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