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辩论信息:考试是否有利于发现人才(正反两方面)
回到我们熟悉的中国。首先,我们不否认考试制度的贡献,但在今天,我们必须考虑,它是否仍然适用于当今社会?由于当今考试制度的限制,素质教育成了纸上谈兵。为什么要改革考试制度?因为弊大于利!
考试制度是有益和公平的。标准化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平、公正和有效性,但并不全面,无法准确衡量一个人的才能,甚至它连公平衡量一个人的成绩都做不到!考试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以一次考试的成败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显然是不公平的。有一句话,对方辩手一定听过很多遍,多次测量平均值,减少误差。这是否反映在我们的考试制度中?不,另一个辩手!
实行考试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但是,由于考试制度和考试结果与升学、工作、高薪和各种荣誉称号密切相关,人们以追求高分为目标,从而忽略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目的。学生适应了考试制度却适应不了社会!与此同时,其他在某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才,也因为不适应这个体系而蒙上了一层遗产!考试制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还能选拔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我不能,我的朋友!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吗?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吗?但一定要看到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考试,让学生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无法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人格原型。没有特长,没有个性,没有区别。你整天看的书就是教科书。你整天做的一件事就是上课,整天想的一件事就是考试。多样化的人才可以在流水线上加工吗?当然不是!
可能对方辩手觉得我危言耸听,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时感到紧张、疲惫、无聊、焦虑。对学习感兴趣的中学生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都有“失败者”的心态。全国人大代表王永炎说:“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导向,厌学和辍学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严重的青少年犯罪,解决起来会非常困难。”
诚然,现实是残酷的,但我们应该看到,考试制度的弊端大于应试教育批判背后的好处。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现在却变成了应试教育,让教育偏离了本来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才的目的,还有弊端。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考试制度的实施!
最后,再一次让我们区分一下考试和考试制度。我们从未否认考试的作用。根据上面所说,学习和上学,教育和教材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学校不一定要学习,但在学校往往不是学习而是备考。当考试成为一种制度,不仅达不到自己选拔人才的目的,还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而这个副作用大到足以掩盖它的正面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的观点是实行考试制度弊大于利,谢谢。
其他论点:
1.试题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降低了人情、关系和错误的分值。但标准化考试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2006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中国城市居民中进行了一项“考虑不同情况下自杀的可能性”的调查,高考落榜自杀率位列自杀原因前25位。
3.77.8%的公众对教育整体情况“非常不满意”和“不太满意”,整体满意度得分仅为35.28(满分100),仅有4.1%的公众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所以我们除了考试制度别无选择?答案仍然是否定的,首先请允许我重申一下,让我们把考试和考试制度区分开来,考试制度是指以考试为主要手段选拔人才的方法。根据上面所说,学习和上学,教育和教材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学校不一定要学习,但在学校往往不是学习而是备考。放弃一次选拔决定结果的方法,给参与者更多重新参与的机会,采取多种录取渠道和学习方式,这本身就值得教育思考,也是当前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
5.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中国的诺奖得主出现?答案是考试制度影响学习方法。由于科技知识的激增,新的学科不断涌现,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所以要求学生学会给自己“充电”。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刊,涉猎广泛的知识。那么高端科研人才从哪里来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僵化的考试制度阻碍了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这不是弊大于利吗?
6.位于东欧的斯诺比尼亚也有类似的问题。在199O之前,斯诺维格纳实行的是“学历教育”,中学毕业生没有统一的“毕业考试”,只根据老师发的试卷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结果是学生的教育和评价受到限制,知识结构支离破碎。对于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班级的学生,没有统一的衡量和评价标准。这给大学招生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后果就是大学辍学率极高,大学第一年辍学率就达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