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一)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有序的、持续的发展过程。生理上,身体的发育是从头部到四肢,从中央到边缘。比如身体的发育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从头到颈再到躯干再到下肢。大脑皮层首先是枕叶,然后是颞叶→顶叶→额叶;肌肉首先是大肌肉群,然后是小肌肉群。心理功能的发展顺序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喜悦、恐惧等一般情绪到理智感、道德感。神经系统的发育先快后慢。新生婴儿的大脑重约390克,是成人的三分之一。孩子长到六岁,大脑重6500。

人的身心发展的先后顺序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按照这种身心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思想品德的养成,都应该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等等。

(二)人的身心发展有阶段。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基础。换句话说,孩子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教育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如果按照同样的模式,不看对象,教育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年龄阶段如何划分,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是根据生理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来划分的。通常分为哺乳期(零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婴儿期(三至六岁)、儿童期(六至十一或十二岁)、青春期(十二至十四或五岁)和青年早期(十四或五岁)。

一些心理学家还根据各自研究内容的特点,表述了准备年龄阶段的基本特征。

比如皮亚杰,关注的是智慧和认知结构的变化。他根据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从零到一岁半两岁);手术前阶段(一岁半,两岁到六七岁);具体操作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形成操作阶段(十一岁到十二岁)。

而埃里克森则关注儿童的行为模式,将儿童的行为模式、心理和社会因素、冲动的位置划分为八个发展阶段。自主性对羞怯(一岁半到三岁);主动感到内疚(三到五六岁);勤奋与自卑(六岁至青春期);身份与角色分离(11-12岁到17岁)。

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关注儿童活动形式的转变:①直接的情感交往在活动中(零至一岁);2摆弄身体活动(一至三岁);③游戏活动(三至七岁);④基础学习活动(七至十一岁);⑤社会组织活动(十一至十五岁);⑥专业学习活动(15至17岁)(以上材料见表5-1)。

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阶段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三)人的身心发展不平衡

个体发展具有非恒速和非线性的特点,这表现在:

1.生理发育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生长不均衡。比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第一个出现在出生后第一年,第二个出现在青春期。在高峰期,身高和体重比其他年龄阶段发展更快(见图5-1)。

脑重的增加也是不一样的。新生儿脑重约390克,是成人的25%。出生后大脑重量随年龄增长,增长速度先快后慢。第一年最快,以每天1克的速度增长,九个月时达到660克,第一年末达到出生后发育所需的50%。两岁半到三岁的大脑重量发展到900-。相当于成人大脑重量的75%。之后逐渐变慢,六到七岁达到65,438+0,280克。九岁时约为1.350克,接近成人水平。十二岁时为1400克,二十岁左右停止生长。

2.在心理发展方面,孩子的发展有关键期和最佳期,也有不平衡的方面。比如2到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年龄,4到5岁是孩子开始学习书面语的关键年龄。《学记》里说“能说时,过一会儿难学”,说明古人就认识到了学习的最佳时期问题,学习已经错过了。人的心理发展也有一个关键期。比如,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严格来说,青春期之前(也就是11岁到12岁)的孩子真的很幼稚。这个时期的孩子更依赖大人的照顾和保护,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低。青年是个体发展的成熟期,他们开始逐渐走向稳定、独立、自觉。青春期介于两者之间。此时的孩子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是独立与依赖、意识与幼稚错综复杂的时期。他们既不服从权威,也不服从正确的决定,既精力充沛又缺乏觉悟。所以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分化期、危险期、迷茫期、关键期、可塑性最大期。所以,这个时候孩子是否受到适当的教育,可能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发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人的身心发展也有个体差异。

正常儿童的发展必须经历同样的发展阶段。但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差异,其发展速度、水平和发展优势差异很大,在发展中表现出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有很多层次。从群体来看,首先是性别差异。这不仅是一种自然差异。还包括性别带来的生理功能、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展方面和水平的差异。其次,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的孩子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不一样的,比如两个同龄的孩子,有的在某一方面可以表现的更早,有的则表现的很晚;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上占优势,数学能力强,但画图能力差,有的则相反;不同的青少年和儿童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倾向,就像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一样。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