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工业
为了使服装在纺织系统中色彩鲜艳,染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颜料的合成最终独立出来,成为化学工业的一个分支,导致了精细化工的专业化。与之对应的是专业生产化妆品、护肤品、洗涤剂、清洗剂的日化工业,以及专业生产西药、杀菌消毒、保健的医药化工;还有生产炸药、炸药的军用化学品;当然还有食品化工,生产甜味剂和食品添加剂。
为了追求视觉美感,人们几乎同时开始给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上色。首先,染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许多植物的茎、叶、花都可以作为染料,如茜草的红色,槐花的黄色,玉兰的蓝色。有些是从矿物中获得的,如朱砂红、青金石蓝、石青蓝、孔雀石绿、雌雄黄、赤铁矿棕红等。
15 ~ 16世纪,西方化学科学的兴起和17 ~ 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人工染料的发展,于是普鲁士蓝等广泛应用的染料诞生了。20世纪,新的染料层出不穷,人们的衣服进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金属光泽的来源
本文将提到两种染料:一种是金属染料,另一种是荧光染料。
20世纪后期,舞台上出现了闪闪发光的银色金属外衣,但它极其柔软,根本不是金属制品。
上世纪80年代,几个轻工业部的工作人员去山西询问山西哪里有绢云母片岩,特别是绢云母含量高的地方。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介绍给我进一步了解。他们介绍说,绢云母可以用来生产那种金银辉煌的染料。这种染料实际上是将绢云母磨成更精细的颜料。轻工业部之所以选择晶体较细的绢云母而不是白云母片岩,是因为片状较大的白云母比绢云母难粉碎得多,而绢云母片岩本身就是细粒或微晶白云母的集合体,所以更容易粉碎。
据此我了解到,看起来像金属光泽的染料涂层都是绢云母碎片。由此不难想到,旅游区、广场或路边的“铜人”也可能是泥人甚至是涂有绢云母的真人,从而呈现出一种古铜色。很多好奇的人都会忍不住去摸摸自己的手和脚。他们一动不动,甚至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让人难以分辨真假。比如很多地方都有古代青铜人物的泥塑,比如山西榆次的广场、商业街,比如修坛子、磨刀、算账、保镖、赶驴等等。真人大小的雕像栩栩如生,就像真人一样,矗立在步行街和老城广场。
(3)荧光效应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荧光标志出现在道路两旁,尤其是高速公路边上。汽车大灯一拍照,标志就发出耀眼的荧光,车一过就变暗了。后来,交通警察,清洁工和其他人也穿着荧光背心或外套。20世纪初,女孩的连衣裙有荧光丝带,儿童运动鞋也有荧光鞋底。荧光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自然界有萤火虫,是生物发光的。即使它们被压碎,也会有几秒钟的发光时间。20世纪60年代以前,手边就有夜光手表,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显示时间。上世纪80年代,我还给家里买了一个夜光挂钟。我在一个商场试的时候,挂钟搬进了一个暗室,真的是荧光的。但是买回家的时候,灯一灭,挂钟就失去了一两分钟的荧光,晚上看不到时间。
90年代,我去核工业部下属的地质矿产局讲课。单位总工程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放射性勘探者几乎每天都发现放射性异常。后来发现他手上有一块“夜光表”。夜光表的辐射强度很高。他在野外发现的所有放射性异常最初都是由他的手表引起的。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荧光物质有很强的放射性物质,对身体有害。
后来我查资料发现,荧光只有在外界能量的激发下才会发出,可以是紫外线、可见光、生物能、放射性物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夜光手表是用放射性矿物和荧光粉混合制成的,放射性射线不断作用于荧光粉,使手表的指针和数字不断发出荧光。80年代以后的荧光粉不再添加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矿物质,只是在室内灯光的激发下才会发光,当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资料显示,硫化锌和硫化镉只要受到可见光照射就会发出荧光,而铝酸锶在电的作用下可以发光,汞在一定电压下也会发光,但这是光电效应而不是荧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