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月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初二历史考完,要做一些试卷分析。现在请欣赏我带来的初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1)历史月考试卷分析本周,我校组织了第一次月考。现在根据这次考试,总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该命题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取了三类题型,具有以下特点:

1.命题以学生为本,有效体现了全民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没有偏差和遗漏。

2.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对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具体体现在第一题和第三题。

3.试题体现灵活性。试题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出发,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体现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问题

一、学生:1,史实不清,是致命弱点。2.一些学生有不正确的态度。或者他们不重视,或者他们认为历史很好学,只是背一背,即使落后也能很快赶上。3.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到最优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紧扣题型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子,尽可能多的打分等等。4、阅读不详细。我没有听老师的劝告,想着自己不会到处考,所以心存侥幸,遭受了沉重的打击。5.我不识字。学生习惯于从头到尾阅读一本教科书,而较少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欣赏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欣赏历史的博大精深。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性强。他们拒绝努力,主动背熟自己的热情。这是他们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八年级是中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好学生能考90分左右,差学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了。

二、教学方面:1,课时和内容有限,很多时候是跨节授课,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对全节的系统理解,影响对教材的掌握。2、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3.历史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有时时间太长,课堂上很少用到,在以后的历史课中要适当调整。4.老师对教材的挖掘不到位,导致有些题学生考试时没有接触过,有些知识点讲课时根本没有提到,结果学生答不上来。

其他方面:1。这次考试试题难度大,题量大。2.月考前时间紧,内容多,复习时间少,也是考试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

鉴于以上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始终做到:

1.课堂上,老师要把社会知识讲解透彻,观点清晰,点评到位。不能出现是与非,模棱两可的情况。

2.单元测试和课堂练习应以教材为中心,难度适当,不得脱离学生实际。

3、学生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教师要在课前做深入研究,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学位?。

4、根据教学进度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

5.在上新课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后作业中适当安排一些作业,这需要学生和家长的配合。

6.对学生课堂听课、讨论、答题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一味的表扬和说好。

另外,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也很重要:

1.带领学生复习,每节课给具体内容,然后小组回抽,课代表回抽,再由老师串联知识体系,让学生有完整的历史概念。

2.教师要统一思想,加强基础训练;多了解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一些历史进步很大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同学们明白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3.教学生如何阅读和思考;习题评价既是知识的再现,也是技能的提高;合理安排课时,体现学科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4.多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对本科内容产生兴趣。

5、课后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声音,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意识到我的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给了我们师生全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我们的实践教学经验还相当有限,需要我们全体教师长期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在教育改革中谋求发展。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二)一、试题分析

这次考试满分是100,有五道大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推理题、图画识别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题型。

从题量上来看,五大题涵盖了第一单元的知识,基本衡量了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一单元知识部分的掌握程度。

从难度上来说,试题比较简单。没有怪题和偏题,最高分99分。

二、试卷分析

第一道大题是***18选择题,36分。总的来说,学生的分数基本在34左右,主要错误有9,12,19,20。原因如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在那个地区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是平时讲课时容易被忽略的地方。49660.68668686666

第二个主要话题是判断和分析。学生不善于审题,不理解。因为他们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题,大部分都是9分6分,第三题是错的,所以阅读题的重点是错的。

第三题,材料分析,主要有三个问题。揍?美帝野心狼?符号回答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小规模战争的胜利只有两个原因。

第四题的错误主要在第二题。学生们说的对吗?土地权属转换不清晰吗?想当然的认为你不看图。对农村科技创新的合理化建议,提不出正确的建议。最后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十五规划的作用。其实是他意思的变形。学生仍然原封不动地回答意思。

从试卷表面来看,试卷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学生对自己的思想不够重视。

三,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这门学科。

历史是几年的中考科目,高二历史比较重要。从试卷来看,学生答题质量不高,字迹不工整,有6张大题的空白卷子,说明学生思想不够重视,知识掌握不到位。现代史是中考重点,占中考分数近一半,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知识,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点。

2、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标准。它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兼职教师也可以参考练习册上的学习目标。)

3、强化基础,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基础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影响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牢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意巩固。

教师在做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课后作业练习,落实作业本上的习题,反复落实基础知识点,注意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进行单元和小题目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以线贯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清晰地掌握。

6.注重读图、识图、填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基础教材图;以图读史,以图说史,建立紧密的图形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制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上的一些图片,学生一定要记住,理解,掌握。

7.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对学生解读、分析、提取和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词、句、序、引用等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

关于初二历史试卷分析推荐:1。基本信息:

八年级这次期中考试,我参加了* * *三个班,114学生。最高年级成绩为95,最低年级成绩为10,平均成绩分别为71.4。53.6;66分。总的来说,学生的水平得到了检验。

二、测试分析:

1,综合题,符合中考。

2、考试面广,综合性强。

3、难度适中,重点突出。这次历史试题的设计在难度上也比较合理,重点知识的考查非常突出。

4.试题灵活,重在双基。这次考试的命题很灵活,但是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

总之这次历史考试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考试,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又能检验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本次考试有25道选择题,总分***50。大部分同学可以拿到42分,部分成绩不好的同学拿到10-20分。3、8、13题在选择题中错误率较高,因为学生不能灵活学习和运用,导致失分。

(2)连接题。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个问题中最好的,失分少,知识准确到位。

(3)材料分析题。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不满意,失分较多,知识点不足。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学生在历史学习和历史考试中的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问题如下:

①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审题不仔细,回答不认真,表达不清楚。在论文中,对问题含义理解不深刻、写作表达思路混乱、文不对题、回答不切题、考虑问题不全面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都反映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不足,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进行训练和引导。

③学生的答录机不灵活。从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来看,有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很弱,有些学生可以逐字逐句的回答老师的答案,否则就是答非所问,不着边际。这说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把握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④缺乏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如何评价历史问题缺乏辩证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把握一个方面,无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也与一些老师平时教学中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渗透有关。

四、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基础知识,课本上的一些历史基础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让学生准确掌握。

2.培养学生阅读、识别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让学生逐点、连载、逐段答题;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对知识进行选择和重新整合。

4.注意课本上的历史图片。对于课本上的一些历史图片,学生必须看图、读图、识图,才能读懂历史,用图讲述历史。也是让学生明确历史图片的有效手段。

5、注意历史知识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进行单元和小题目的总结,并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明确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