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级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原理思维问答(二)
2018二级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原理思维问答(二)
1.一座高层建筑要求底部楼层有大空间,此时:D应采用哪种结构体系
A.帧结构
B.板柱结构
C.剪力墙结构
D.框支剪力墙
2.当高层建筑的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抗震缝时,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没有可靠的措施,不得使用托架搁栅。
B.不建议使用支架托梁。
c可采用牛腿托梁,但连接结构应可靠。
可以使用牛腿托梁,但是它们应该被构造成铰接支架。
3.在以下地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哪里受风的影响最大?A
A.建在海岸上
B.建在大城市的郊区
C.建在小镇上
D.建在建筑密集的大城市。
4.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度类别、场地类别相同的两栋建筑,一栋为框架结构,一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以下哪一项是这两种结构体系中框架的正确抗震等级?C
A.必须相等
B.后者抗震等级高。
c前者抗震等级高,可能相等。
D.不确定
5.高层建筑结构设置抗震缝,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B
a它应该沿着房子的全高设置,包括地基也应该断开。
b .宜沿建筑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抗震缝,但应在与上部抗震缝相应的地方加强构造和连接。
它应该沿着房子的整个高度设置,只有当有地下室时才高于地面。
D.沿着建筑物的整个高度设置。当基础为独立柱基础时,地下部分可设置抗震缝,也可根据不同情况不设置抗震缝。
6.对于抗震设防的高层框架角柱,下列哪一项要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D
A.正截面承载力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计算,主次框架角柱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
B.正截面承载力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计算,第一层框架角柱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1.30。
C.正截面承载力应按双向偏心受压构件计算,ⅰ、ⅱ、* * *框架角柱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
D.正荷载面承载力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计算,框架角柱I、II、* * *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
7.关于框架柱的抗弯点,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A.上梁线性刚度的增加会导致本层柱的抗弯点下移。
B.下层层高的增加会导致该层中柱的反弯点上移。
C.柱的抗弯点高度与柱的楼层位置有关,与结构总层数无关。
D.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荷载分布形式无关。
8.关于框架,以下哪个观点是正确的?C
A.根据D值法,线性刚度大的柱上的剪力一定大于线性刚度小的柱上的剪力。
B.用反弯点法计算柱的抗侧刚度时,考虑了节点的转动。
C.根据D值法,框架柱抗弯点的位置与帧数有关。
D.D值法得到的柱的抗侧刚度大于反弯点法得到的抗侧刚度。
9.为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次框架的柱端弯矩应大于或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之和,d。
A.1.05倍
B.1.10次
C.1.15次
D.1.20倍
10.抗震设计中,一级框架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d。
答:0.25%
B.0.3%
大约0.35%
0.4%
11.对于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根据JGJ3-2002的规定,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计算地震作用?A
A.所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均应计算地震作用。
B.对于6度设防,ⅰ-ⅲ度场地上的建筑物不用计算,而ⅳ度场地上较高的建筑物和7-9度设防的建筑物按当地设防烈度计算。
C.6度不用计算,7-0度设防的建筑按当地的设防烈度计算。
d .当设防烈度为6度时,一类和二类场地上的建筑物可不计算。三类、四类场地上的建筑和设防烈度为7度至9度的建筑,应按当地的设防烈度计算。
12.根据建筑物在地震中的重要性,将其分为四类。当它们是B类建筑和II类场地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地震作用可通过增加设防烈度1来计算。这方面的学位。
B.地震作用可按本区设防烈度计算,可按增加1度采取抗震措施。
C.按本区设防烈度增加1度计算地震并采取抗震措施。
没有必要采取抗震措施来提高设防烈度。
13.建筑设防烈度为
8.地震波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在0时的下列值是多少?D
a . 0.125克
B.0.25g克
约0.30克
D.0.20g克
14.框架梁、柱的中心线应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之间存在偏心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不应大于该方向的柱截面宽度的1/4。
b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该方向柱截面宽度的1/4。
c抗震设计不应大于该方向柱截面宽度的0/4。
D.如果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可采用增加梁水平轴的措施。
15.在抗震设计中,高层框架结构的抗侧力结构布置应满足以下哪一项要求?
a .应按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设计,主体结构不应铰接。
b .宜设计为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可部分铰接。
C.纵向和横向都应设计为刚性抗侧力系统。
D.横向应设计为刚性抗侧力体系,纵向可铰接。
16.抗震设防的高层框架角柱,以下哪项要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D
a正截面承载力应按双向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主次框架角柱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应乘以1.30的增大系数。
b .正截面承载力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计算,第一层框架角柱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1.30。
c应按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框架ⅰ、ⅱ、* * *角柱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应乘以1.30的增大系数。
d .正荷载面承载力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计算,I、II、* * *框角柱的调整后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
17.关于框架柱的抗弯点,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a .上梁线性刚度的增加会导致本层柱的反弯点下移。
b .下层层高的增加会导致本层柱的反弯点上移。
C柱反弯点的高度与柱所在楼层位置有关,与结构总层数无关。
D柱反弯点的高度与荷载分布无关。
18.关于框架,以下哪个观点是正确的?C
a根据d值法,线刚度大的柱上的剪力一定大于线刚度小的柱上的剪力。
用B弯曲点法计算柱的抗侧刚度时,考虑了节点的转动。
c根据d值法,框架柱反弯点的位置与帧数有关。
D-D值法得到的柱抗侧刚度比反弯点法得到的大。
19.为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次框架的柱端弯矩应大于或等于同一节点d左右梁端弯矩之和。
1.05倍
B 1.10次
C 1.15次
D 1.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