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取消传统高考政策,实行新高考政策?
英语改革
可见,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反而巩固了语文、数学、外语三大主课的绝对地位。英语一年考两次,标志着英语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使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都有很多机会在高考中刷新英语成绩。其目的是双重的。一是分散了学习压力,注重平时的积累,而不是一直到高三才想着攻英语;二是分散心理压力,让学生有机会多次挑战自我,重新开始。
可以预见,这一政策变化的结果将是:孩子的高中英语学习将出现两条主线,一条是日常学校教学关注的‘教材主线’,另一条是从高一开始冲刺高考的‘考试主线’。前者由教学大纲决定,即学校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高中三年的英语教学任务;后者是由高考新政决定的——既然国家允许学生‘一年考两次’,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利用一切机会‘刷分’,就像很多准备托福、雅思等海外考试的学生一样,‘就算之前成绩不理想,也要先体验几次,积累考场经验’。因此,除了日常的学校英语学习,由于迫切需要‘打分’,学生很可能愿意和应试经验丰富、打分效果明显、教学针对性强的机构和老师进行大量的课外英语辅导,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应对半年一次的高考英语考试机会。
三、备考建议
2014是NMET英语改革的第一年。虽然“政策改革”尚未实施,但所有省份都进行了重要的项目改革。各省的题型改革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注重语言的‘感知能力’。传统的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只有在语境中学习到的至关重要的英语知识,才能帮助你赢得高考。比如山东卷增加了讲故事的‘迷你完形填空’,全国卷删除了传统的‘单项选择’题目,取而代之的是语境感强的‘语法填空’题目,这些都体现了新NMET英语对‘语言活力’的要求。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注重‘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北京卷删去了华而不实的‘看图论说文’,代之以简洁务实的‘实用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另外,各省试卷中的三个传统题型——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写作,变化不大,相当于告诉我们,高考英语的难度并没有明显变化,考生今后不要放松对英语的关注。今年的高三学生不仅要关注本省历年真题,还要认真研究上海、浙江和国家新课标卷一、卷二的题型。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习基础知识,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在考场上把所学发挥出来。而一味执着于‘解题技巧’,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会让孩子成绩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地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孩子才能稳步提高成绩。
2017高考英语改革增加了一个考试机会:加强对听说的考虑。
改革后英语会变弱吗?
专家表示,改革对NMET英语影响不大。
根据《意见》,外语仍与语文、数学一样参加全国统考,分数相同,但增加一次考试机会。
根据此前的微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降低英语科目成绩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语满分由150降为100。
解读文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微博]曾参加上海某外语杂志组织的专题讨论。两个月前,他们写了一份反对降低高考英语比重的报告,交给了有关部门。
上述参与此轮改革制度设计的核心专家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他们主张对英语按成绩进行评价和打分,但“讨论中阻力很大”,最后规定按分数计算,分数维持不变。
“这次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影响。”文认为,首先,外语成绩不变;其次,增加考上的机会也不是不可以。比如托福[微博]和雅思[微博]一年组织多次考试,但是要保证两次考试难度差不多。首先在上海和浙江试点,也是基于改革要谨慎进行的考虑。
由于今年北京中考、高考题型的变化,语文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核,英语加强了对听说能力的考量。
因此,新学期伊始,许多学校根据考试改革风向标的变化,对日常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记者了解到,国学、曲剧、太极等传统文化课程在新学期进入“课程表”。另外,英语课上,听说训练占了半壁江山。
英语和学术水平测试增加机会。
《意见》提出,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对于学业水平考试,各地要合理安排课表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两次参加同一科目考试的机会。这意味着,纳入高考总分的6个科目中,有4个科目将有2次考试机会。
阳江一中英语老师黄老师认为,英语有两门考试,增加了学生的应试机会。“如果学生能在高二考一次,高三考一次,学习压力就会分散,特别是对于心理素质差但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今年高中毕业的卢俊宇非常赞成给学生提供两个机会。“我今年高考英语考的不好,平时110分左右。不知道这次是不是我填答题卡填错了,只有66分。如果我有两次机会,我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卢俊宇觉得他没有遇到改革,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降低和规范考试分数有利于高考的公平性。
“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是一大亮点,对大多数考生更公平。”程老师说,阳江是欠发达地区,这些加分项目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所以这次改革对阳江等偏远地区更公平。
记者采访了多位老师。受访老师普遍表示,阳江很少有学生在高考时享受体育、艺术加分,主要是在发达城市。很多家长也认为,体育、美术等特长生加分存在大量猫腻。“有些家里比较有钱有关系的同学,会借此想办法实现加分。”陈的父母说。
■担心
两次英语考试的重要性增加了。
会削弱数词的地位
“为什么英语可以考两次,而语文数学只有一次机会?这对中国数学不公平。”负责教学管理的陈老师认为,中国的数学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来说同样重要。进入工作后,中文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加明显。
学生程说:“语文学不好,也会影响你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他认为,参加两次英语考试会增加教师和学生在这门学科上的投入时间,并对其他学科产生很多影响。
测试压力提前了,
14科目不容小觑。
“如果文理不分科,我女儿还要兼顾理、管三科,分散精力,学习压力大。”林女士庆幸女儿没赶上这次改革。她认为,思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科目实行“学期末一考”、“一考到底”,意味着考试压力提前,要从高一开始做计划。“高三压力很大,现在从高一就要紧张。”林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