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地理学的真正问题

1,天灾+人祸

2.三峡大坝的蓄水改变了地质条件。

3.水土流失引起的气候异常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从2008年初南方的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并没有消失。

目录

名词解释概述

拉尼娜现象

成因

一个词的意思

现象性能最近广播

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远离热带。

拉尼娜现象正在减少。

上半年拉尼娜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历史比较

北方高温少雨

长江以南的局部地区

2008年气候异常与拉尼娜的关系

拉尼娜对今年春夏气候和华南早稻播种有何影响?

春季沙尘暴对中国北方的影响

对干旱和森林火险的影响

夏季对区域洪涝灾害的影响

2009年拉尼娜预警:中国多省市干旱I .旱情紧急报告

二、拉尼娜气候的* * *特征

三、拉尼娜的发展趋势

名词解释概述

拉尼娜现象

成因

一个词的意思

现象性能最近广播

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远离热带。

拉尼娜现象正在减少。

上半年拉尼娜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历史比较

北方高温少雨

长江以南的局部地区

2008年气候异常与拉尼娜的关系

拉尼娜对今年春夏气候和华南早稻播种有何影响?

春季沙尘暴对中国北方的影响

对干旱和森林火险的影响

夏季对区域洪涝灾害的影响

2009年拉尼娜预警:中国多省市干旱I .旱情紧急报告

二、拉尼娜气候的* * *特征

三、拉尼娜的发展趋势

发动

编辑此段落概述

名词解释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这是气象学和海洋学中使用的新术语。意思是“小女孩”(圣女),正好和厄尔尼诺相反,意思是“圣婴”。它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水的异常冷却。东南风把被太阳加热的海水吹到太平洋西部,导致西部海平面比东部升高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升高,气压降低,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倒灌,导致太平洋东部海水变冷。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称为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减弱,海水无法吹向西方,太平洋东部的海水变暖,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是当沃克环流变得极其强大时,拉尼娜现象就发生了。一般拉尼娜会跟随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第二年就会出现拉尼娜,有时会持续两三年。1988 -1989,1998 -2001年,拉尼娜现象在1995 -1996年弱发生。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

成因

那么拉尼娜是怎么形成的呢?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暖、信风减弱有关,拉尼娜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冷、信风加强有关。所以拉尼娜实际上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海洋表面的运动主要受海面风的约束。因为信风的存在,大量的暖水被吹到赤道西太平洋,在赤道东太平洋被刮走,主要由海面以下的冷水补充。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明显低于西太平洋。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升流现象变得更加强烈,导致海面温度异常偏低,使得赤道东太平洋气流下沉,而赤道西太平洋气流的上升运动更加加剧,有利于信风的加强,从而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一个词的意思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拉尼娜”的意思?a”(注意不是拉尼娜,因为百度百科无法用西班牙语特殊字母和屈折音符正确显示N,所以这里的西班牙原文无法正确显示,而且拉尼娜不是西班牙语,所以写这个的原因是她不懂西班牙语)-“小姑娘,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逆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降温,伴随着。

。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用它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降温现象(海水表面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以上,持续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构成一个循环。厄尔尼诺之后出现拉尼娜现象并不罕见。同样,拉尼娜之后会是厄尔尼诺。但从1950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的频率比拉尼娜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现象出现的频率在减缓,强度在减弱。尤其是90年代,从1991到1995连续出现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出现过拉尼娜。一般拉尼娜会跟随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第二年就会出现拉尼娜,有时会持续两三年。1988 ~1989、1998 ~2001年期间,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使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1 ~ 2℃和1995 ~ 195。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趋于减弱。

编辑这一段的表现。

最近广播

最近的拉尼娜现象发生在最近的西南大旱。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从而影响气候变化。根据近50年的监测数据,厄尔尼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比拉尼娜多。图表

拉尼娜往往发生在厄尔尼诺之后,但并不总是发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相互转化大约需要4年时间。

影响

我国海洋学家认为,1998年我国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造成的。中国的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去年出现在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中国附近海域变冷)在一个月内变成了拉尼娜现象(中国附近海域变暖)。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量激增的原因之一。这次厄尔尼诺现象使中国的气候变得异常。1998 6-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部分河流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广东、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降雨量也在50%以上,华北、东北部分地区也出现内涝。拉尼娜也会导致气候异常。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晁吉平表示,目前的情况是厄尔尼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是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得中国的气候状态异常复杂。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引起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遇到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导致降雨量增加。但是6月以后,夏天来了,雨带北移,长江流域的汛期应该就结束了。但随后拉尼娜出现,南方的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返回填补真空。实际上,副热带高压在7月10到达北纬30度,突然南撤至北纬18度。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从未有过。“拉尼娜”是厄尔尼诺年之后的一种修正的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会导致东太平洋的水温下降,从而导致干旱。反之,西太平洋水温将上升,降水量将明显高于常年。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不会对世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但会在一定时间内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更多降雨。

编辑本段现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远离热带。

200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在过去的三年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造成了异常天气。它们将不再影响热带地区,但其他地区也会受到它们的影响。大西洋和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温度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太平洋中部水位较常年同期偏高14 ~ 32厘米,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5 ~ 13厘米。该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帕策尔特(William Patzelt)表示,目前的平静局面始于三个月前拉尼娜的消失。他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已经回到了三年前的状态。

拉尼娜现象正在减少。

以下内容发表于2007年,但事实已经推翻了这个理论。从2008年初南方的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并没有消失。-2008.01法国和美国的海神卫星发回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显示,近两年影响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明显减弱,世界第一大海洋将恢复昔日的“宁静”。“拉尼娜”字面意思是“姑娘”,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变化的一种现象。拉尼娜现象是由厄尔尼诺引起的巨大冷水区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由于其特点,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标志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们与厄尔尼诺现象一起,将造成严重的全球气候异常。据法国专家介绍,“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这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始于1998的“拉尼娜”现象持续了两年,直到2000年6月才开始减弱。他们表示,目前的研究无法解释为什么拉尼娜现象和之前的厄尔尼诺现象异常强烈,也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拉尼娜现象比之前多持续了一年。研究人员在1999的10月和6月两次观测到“拉尼娜”现象减弱的迹象,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只是假象。稍作喘息之后,“拉尼娜”再次卷土重来。法国专家强调,这颗卫星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确实明显减弱,这次“姑娘”真的老了。

拉尼娜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上半年的气候变化

上半年,我国气候呈现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上半年我国气候的主要原因。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今年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导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盛行偏北气流,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导致北方频繁出现强寒潮大风,但降雨持续偏少,气温居高不下。据统计,今年春天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繁。3-4月共发生大范围沙尘暴12次,影响西北、华北、东北、黄淮地区乃至江淮地区。5月,西北地区出现3次区域性或局地性沙尘暴,为近50年同期罕见。气候专家陈郁说,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西北地区沙尘天气的频率逐年增加。

历史比较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陆说,自公元300年以来,中国发生过5次沙尘事件频繁期,每次持续时间约90年,在过去的10年间,沙尘事件呈显著增加趋势。谈及沙尘暴的成因,陈郁认为,沙尘暴的形成和规模取决于两个因素:环境和气候。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是,“无风不起浪”。气候方面,今年2月以来北方地区气温上升较快,高幅度达2-3℃,导致土壤提前解冻,出现大量干土层。此时,雨季尚未到来。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风天气,大风立刻形成沙尘暴。

北方高温少雨

北方高温少雨也是热门话题。今年3-5月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以来同期最高,尤其是北方。2月以来,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连续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华北、西北地区不足50毫米,较常年偏少50%以上。尤其是2-4月,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仅为23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少。高温少雨的共同作用,导致北方地区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春旱。赵振国说,自1992以来,除1998外,其他年份2-4月份华北地区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值,特别是去年6月份以来,华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土壤墒情一直很差。此时,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盛行偏北气流,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的不利配合,北方地区理想的降雨条件没有形成,导致持续少雨干旱。

长江以南的局部地区

北方抗旱期间,长江以南部分地区暴雨频繁。对此,陆指出,南方的暴雨是局地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的流域来讲,降水还是正常的。在谈到中国总体气候特征和发展趋势时,鲁表示,从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来看,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主要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环境下,中国不可能是一个平静的“世外桃源”。他说,国家气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未来的大气气候变化,及时做出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性气候造成的损失。

2008年气候异常与拉尼娜的关系

我们今年处于拉尼娜状态,也就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常年低0.5,这种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东亚地区的经向环流异常,这样的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移。它让我们有了一个寒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寒冬已经出现了。拉尼娜只是原因之一,大雪的另一个原因是: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空气团南下影响我国,导致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但由于今年南方暖气团活跃,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量暖湿气流频繁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空气团迅速南移至南方地区,与暖湿气团相遇时,两者正好合二为一。受这两股气流影响,近期雨雪天气较多,尤其是长江流域,低温天气维持时间较长。如果只有较强的冷空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没有冷空气团到来,根本不存在灾害性天气。当两者都准备好了,灾难就来了。与此同时,中国遭受雪灾严重袭击时,美国中部气温骤降20℃,时有暴风雪出现(2008+0);百年不下雪的中亚突然下了10mm的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2007+02年)的纪录。2007年夏,西欧发生严重洪灾,英法损失巨大(2007年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气温再创新低,达到-50℃...拉尼娜仍然没有结束,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拉尼娜——你从哪里来去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迅速消失后,“拉尼娜”立即以黑粉色出现。那么什么是拉尼娜呢?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这是气象学和海洋学中使用的新术语。意思是“小姑娘”,正好和厄尔尼诺相反,是“厄尔尼诺”的意思。它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构成一个循环。厄尔尼诺之后出现拉尼娜现象并不罕见。同样,拉尼娜之后会是厄尔尼诺。但从1950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的频率比拉尼娜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现象出现的频率在减缓,强度在减弱。尤其是90年代,从1991到1995连续出现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出现过拉尼娜。那么,拉尼娜是怎么形成的呢?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暖、信风减弱有关,拉尼娜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冷、信风加强有关。所以拉尼娜实际上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信风是指低层大气中从热带地区吹向赤道地区的盛行风,北半球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称为“东南信风”。很久以前生活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种持续的东风航行到东南亚进行商业活动。所以信风也叫信风。海洋表面的运动主要受海面风的约束。因为信风的存在,大量的暖水被吹到赤道西太平洋,在赤道东太平洋被刮走,主要由海面以下的冷水补充。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明显低于西太平洋。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升流现象变得更加强烈,导致海面温度异常偏低,使得赤道东太平洋气流下沉,而赤道西太平洋气流的上升运动更加加剧,有利于信风的加强,从而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对气候也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和拉尼娜的到来,世界很多地方的天气气候灾害也会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拉尼娜不是很温和,也会给世界很多地方带来灾难。它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只是强度和影响不如厄尔尼诺,但人类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20世纪以来会有那么多频繁的自然灾害。

拉尼娜如何影响今年春夏的气候?

受赤道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和欧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2008年6月5438+10月10以来,我国南方出现了4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测,这次拉尼娜事件将持续到2008年夏季,将给中国带来春夏干旱、森林火险等级高、北方地区沙尘暴增多、夏季发生区域性洪涝的概率增加等气象灾害。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小女孩”的意思,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寒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面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以上,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拉尼娜现象的标志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们与厄尔尼诺现象一起,将造成严重的全球气候异常。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从历史上看,1954到1955,1956到1957,1963到1964,1968到65438+。国家气候中心综合分析这些年的气候变化后认为,这个调皮的“小女孩”将对今年春夏的气候产生以下影响:

华南早稻播种效果

据预测,2008年2月中旬至3月早稻播种期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大部)天气将较常年同期差。华南北部偏常年同期,3月中旬前期仅有2至4天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影响不大,江南春播气候条件偏多。

春季沙尘暴对中国北方的影响

预计2008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易发区沙尘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但与2007年同期相比将明显增多。发生强沙尘暴的可能性更大。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沙尘天较多的可能性较大。

对干旱和森林火险的影响

2008年春季,我国东部地区少雨少旱,东部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春旱,其中吉林和辽宁、内蒙古东部、华北南部、黄淮和两广北部春旱可能较为严重,需加强抗旱工作;夏季我国少雨范围大于多雨范围,总体干旱重于涝,长江下游至江南北部可能出现高温干旱。此外,春季黑龙江北部、吉林和辽宁大部、湖南南部以及两广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上述林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夏季对区域洪涝灾害的影响

2008年夏季,主要雨带位于广西大部、云贵高原、重庆、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和吉林-辽宁大部,这些地区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对台风活动的影响,由于热带太平洋海面西暖东冷的结构,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导致夏季台风活动较多。初夏生成、汛期影响我国的台风可能更加活跃,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编辑本段2009年拉尼娜预警:中国多省市干旱

一、旱情紧急报告

2月1日,安徽省气象局将春节前夕发布的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变更为红色预警信号。65438+10月29日之前,河南省已经发布了全省首个干旱红色预警。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红色预警信号是干旱预警的最高级别,是指未来一周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50年一遇的特旱,或一个县(区)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橙色预警信号表示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将达到25年至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或一个县(区)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事实上,早在2008年冬天,干旱就已经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山东西部、浙江东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现严重气象干旱。不过,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高格对《财经》表示,由于5438+10月6月下旬降水增多,中国南方旱情有所缓解。但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北方冬麦主要种植区旱情依然十分严峻。来自河南省气象局的信息显示,豫南地区降水很少,豫北和豫中地区基本没有降水。安徽省自6月5438+10月25日以来,冬小麦主产区基本无降水。据了解,目前安徽省沿淮累计降水量仅为21mm,较常年同期偏少52mm,仅次于1974,为19,61以来同期第二少。河北、山西、河南、北京等地降水程度甚至接近或超过历史极值。事实上,冬季干旱在中国北方并不少见。高格告诉《财经》,在1999年期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如华北、黄淮和华南,都经历了严重的干旱。随后的三年,中国北方连续三年少雨。其中,2000年中国受旱面积高达4054万公顷。尽管目前还无法准确估计旱情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但高格坦言,今年将是旱情严重的年份之一。目前,有关专家仍无法确定降水偏少的直接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干旱不是正常的大气波动,而是大气异常。”唱歌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林尔达告诉《财经》,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中,干旱灾害尤为严重。他警告说,在过去的20年里,干旱造成的损失占中国GDP总量的1.2%,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将不可低估。据了解,根据气象干旱指数,我国气象干旱面积约2350万公顷,对北方冬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数据显示,截至6月5438+10月19,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7省冬麦区总受旱面积已达104万亩(约693.33万公顷),其中2428万亩(约1665438)

二、拉尼娜气候的* * *特征

我们在总结2008年6月5438+10月31日中国南方冰冻灾害的教训时指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5438+0998年6月中国大洪水与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和1998年6月相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高格指出,1999期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如华北、黄淮和华南,都经历了严重的干旱。随后的三年,中国北方连续三年少雨。其中,2000年全国受旱面积高达4054万公顷[1]。与此相对应的是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持续两年的强拉尼娜事件(也有人将2001年定为拉尼娜年)。拉尼娜事件发生在2007年8月,拉尼娜现象在2008年末和2009年初开始加强。随着拉尼娜的到来,中国的沙尘暴、台风、旱涝灾害将更加剧烈。中国新闻界有责任让公众尽快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做好预防准备。厄尔尼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暖事件”,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冷事件”。中国新闻界跟风“暖事件”,对“冷事件”视而不见,有违新闻的公平正义。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拉尼娜导致欧洲出现严寒天气。中国北方的严重干旱也与拉尼娜密切相关。我们已经在6月5438+10月10进行了灾害预警,做好了应对拉尼娜事件的准备:旱涝不均、低温冷害、台风暴雨、生物灾害值得关注。

三、拉尼娜的发展趋势

10年10月28日我们指出,7月30日-165438+10月6日(109天)是地球季节自转的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165438+10月18-65438+10月23日(66天)是地球季节性自转的加速阶段,是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因此,今年65438+10月8-6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的阻挠有关,说明各种因素相互竞争,季节性因素决定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从2008年10月的118到2009年10月的65438+23(66天),这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是一致的。2008年6月30日至2009年6月23日(66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2009年7月30日至6月6日(1109天)的地球季节性自转。说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的拉尼娜事件能量尚未完全释放,在2007年6月25日至2008年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可能形成拉尼娜事件。在2008年初,我们指出了拉尼娜能够增强厄尔尼诺延迟的可能性。2000年全球进入la madre冷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最新的天气信息显示,虽然本周末会有一些降雨,但很难缓解干旱格局,随后将再次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已经下调了各自对2008/09年度大豆种植面积的预估,从而对美豆形成短期强支撑。另一方面,拉尼娜现象造成的美国中西部寒冷天气可能会持续到春播前后,是否会造成美豆播种不利值得关注。2009年10月29日和2月2日的海表温度异常(白色为海冰)对比显示,拉尼娜现象正在加强。拉尼娜事件可能在65438+10月25日至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形成的预测尚待证实(有关部门预测拉尼娜事件持续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拉尼娜现象造成的美国中西部寒冷天气可能持续到春播,表明拉尼娜现象持续到4月7日的可能性增加。中国北方春旱不可避免。2009年3-4月是弱潮期,与春季弱潮的南北振荡叠加,增加了干旱的概率。拉尼娜预警:关注拉尼娜发展,警惕2000年严重干旱重现!(光明网杨学祥)分享给你的朋友:我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豆瓣MSN。

帮我

1回答时间:2011-1-17 11:21 |我来评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