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做竞赛题有什么感受?

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我正坐在去省会城市的大巴上。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明天,是我第一次参加数学联赛。

我无法预测明天比赛的结果,但我收获了至关重要的东西。

我是一个女孩,我没有聪明的头脑,也没有天赋。我一直很懵懂,对未来没有太多规划。我只是一路跌跌撞撞。

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竞技之路,甚至对此一无所知。

甚至到了高中,我开始和同学一起上每周一次的竞赛课,我也没有太在意。老师的课我会听,但是听不懂经常会走神,得过且过。剩下的课后题我都没做过。我什么都听不懂。

后来“竞赛”这个词越来越多的被老师提及,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那年春天晚些时候,各科预赛接踵而至,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意思的是,市预赛两个一等奖都不是我一直在学的数学和物理,而是我只正常上课的化学和生物。)

后来整合了竞赛班。原来的两个班合并成了一个班。以前,大多数人都是同时学习数学和物理。这个时候,他们只能选择一个科目。而且只有平时成绩好的人(年级前70名)才能报考数理化,有些原本在同一个教室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那天,我和几个同学被班主任叫出去谈话。结果考试成绩在年级前列,不在乎竞争,反而得到了双学数学和很多人羡慕的东西的机会。

凡是学过一点竞赛的,根本没有证明他的愿望。我想在我心里,我一直希望能学会竞赛,虽然我从来没有对此自信过。

我的参赛之路从这里才正式开始。

我们不是奥赛的强校,没有提前完成高考的内容,也没有专门的竞赛课。就年级选的几十个人,每周找个地方去上课。

我开始认真听竞赛课。当时已经是7月份了。对于联盟,我们开始学习复数,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排列组合,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秩不等式...

课时少,容量大,进步快。在班里讲一个月,在这里也就几个小时。渐渐觉得不知所措,每次下课心里都充满了巨大的悲伤。我从一次次的考试中建立起来的自信几乎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的怀疑,以及无法把握自己想要的东西的空虚。

那时候我还在竞赛和高考之间徘徊,有时候想抓住两个,有时候又害怕失去两个。有决心有天赋的同学,不再上课,不再专门搞比赛。有些同学放弃了竞赛,专心高考。而且我还是觉得很迷茫。

很快,我报名了数学联盟,年级里名额不多。我很幸运得到了其中的一个。从此,竞赛真正被提上了高考,这是形势所迫,更多的是一种选择。

最近几周,我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自习课,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空荡荡的综合楼里,写一套又一套的模拟题。

一开始,自然很难。记得第一次写模拟题,试了不止几次,选择题才答对三次。好在那时候我已经豁达了,可以无拘无束的自嘲,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希望。

我能看到我的进步。从三,到五,到七。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比如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不会写大题,最后也搞不清楚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水平有待提高。

时间不多了。我只能做我该做的,抓住我能拿到的分数。有时候很后悔大一浪费的时间,但是我已经学会了只关注现在和未来。

我很高兴这只是我的第一次尝试,但不是最后一次。拿到排名固然可喜,但没拿到也是一种体验。

这些天,我越来越喜欢传播一篇新论文的感觉。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热爱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广阔世界。

我的战友一直在我身边。我们并肩战斗,从不退缩,从不离开。相视一笑,有一种无限的默契。

我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竞赛党,我可能做不到知乎里的大神甚至我的一些同学能做到的。但是我爱上了比赛,我学会了在这条路上尝试和挑战自己。学会了坚持,必要时放弃。

我喜欢曾经看到的一句话。

“明天一定有太阳,明天掌握在自己手里。”

今天是雨天,但明天我会在万里遇见晴空。

我希望我明天能有一个积极平和的心态,我希望我能有一点好运气。希望明天我和同学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