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3高考第一轮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三讲知识与能力训练。

第一课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多项选择问题

下图是中国沿某条线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判断1 ~ 3题。

1.这条线的趋势是()

A.东西走向b .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 .西北-东南走向

2.①在图中

A.这是喜马拉雅山。它位于欧亚板块。

C.其冰川属于大陆冰川。它的南坡降水稀少。

3.②图中是一个大盆,盆()。

A.位于东部季风区

B.内部河流主要由高山冰雪融化的水补充。

C.至今没有一条铁路通过。

D.西部开发中未包括的热点地区

通过分析拉萨、格尔木、祁连山的位置,可知该段走向为东北-西南。拉萨以南的山是喜马拉雅山,地处印度洋板块,南坡降水较多,冰川为海洋冰川;②柴达木盆地位于非季风区和入流区。

回答1。C 2。A 3。B

下图显示了中国东部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看图回答问题4 ~ 5。

4.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65438年6月和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③和①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

5.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①太阳辐射的差异②大气环流的影响③离海距离不同。

④地形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问题4: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气温普遍南高北低。冬季南北温差大,近40℃,夏季普遍偏高,南北温差小。问题五:冬天太阳直射南半球,中午时分中国东部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同时,北方白天长度比南方短,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答案4.c5.a。

阅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区、西北内陆区和南部沿海区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完成6 ~ 8题。

6.上面四张图中代表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②③65438河二月断流的原因是()。

A.降水少b .温度低

C.高耗水量d .地下水补给量低

8.以上四个地区有充足的河流供水()。

①大气降水补给②地下水补给③融雪水补给

④湖泊供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分析认为,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有大气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其中,南方沿海地区河流汛期长、流量大,东北、西北内陆地区冬季气温低时会断流。

答案6.d7.b8.a。

看图完成9 ~ 10题。

9.H子午线经过的中国大地形区是()。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10。e平行通过中国省级行政单位()

a山东、河北、山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和青海省等。

c辽宁、河北、山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d江苏、河南、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等。

第九题解析,105 E子午线所穿越的中国大地形区从北到南依次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问题10,40 N纬线自东向西贯穿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省级行政单位。

答案9。B 10。C

以下是西南地区6月(左)和7月(右)晴天频率(%)图。看图答题11 ~ 12。

11.1,7月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及其变化幅度是()

A.云贵高原东部占70-85%

B.四川盆地60 ~ 75%

湖南和湖北西部为70-85%。

D.横断山脉的60-75%

12.图中A区7月晴天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

B.受到太平洋潮湿空气的影响

C.湖泊多,蒸发强,水汽丰富。

D.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通过分析问题11,我们可以看到晴天频次变化最大的区域在图形范围的西部,位于横断山区。1的晴天频率为70-80%,7月为5-10%,因此变化幅度为60-75%。问题12:夏季,横断山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很多。

回答11.d12.d。

二、综合题

13.阅读一个地区的位置和当地地形图,并回答问题。

(1)图B中C谷海拔约325 ~ 800米,远低于两侧地形区。山谷中沉积物的最大厚度超过7000米。试着用内力和外力的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

(2)分析图B所示区域的水文和水系特征对下游河段的影响。

(3)为保证B区的可持续发展,请分别说明①区和②区(图A)合理利用、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分析问题(1),内力作用形成山体和盆地,外力作用削山填盆,从而解释地貌构成。问题(2),图B是黄土高原,这里河流含沙量大,支流多,夏季水量大,容易造成下游河流泥沙淤积,洪水频发。问题(3),①和②是黄土高原的河谷和平原,可持续发展措施不同。在山谷里,要修建水库,筑坝淤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平地上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答案(1)是内力是地壳断裂下沉形成山谷或低地;外力是黄土和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2)含沙量高(泥沙多),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中游支流众多,夏秋季洪水量增大,加重了下游洪水威胁。

(3)①土地:修建水库、大坝止水,淤地修沟;营造水土保持护坡林。

②土地: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营造保护农田的林网。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带来了中华文明。黄河水患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历史上,河流下游洪水频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出口处,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 km,下距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128 km。这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获得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主体工程于1994年9月开工,2006年2月全面竣工,总工期110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6543.8+0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654.38+000亿立方米。

(1)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害河”。黄河造成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黄河是“小水含大沙”。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是什么?

(3)“欲渡黄河,冰塞渡口,太行山积雪”这句诗反映了黄河在什么季节的什么现象,主要分布在哪个河段?

(4)小浪底水库的修建对治理黄河有什么作用?

(5)面对黄河中下游的问题,除了兴修水利,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

分析认为,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导致黄河含沙量大,导致黄河下游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容易决口洪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发挥调水调沙关键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等多项效益。应采取各种措施(生物、工程、防灾计划)治理黄河。

答案(1)是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使其成为一条行洪能力低的悬河,容易发生溃决洪水。(2)中上游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疏松,降水集中,雨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3)反映了黄河冬末春初的凌汛现象,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古、山东的部分河段。(4)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等。(5)下游:加固堤防,整治河道,建设蓄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系统;中游: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筑坝淤地,修建梯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与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