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期末考试问题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从实际出发;(2)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3)本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的意义何在?P52

(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二)是制定和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以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理论上讲,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但不是主次不分的平行关系。“实事求是”是对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所以它是其他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为什么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继续解放思想?如何科学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一切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创造性。

(2)基于实践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维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并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以求真务实为基础。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一战而成”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中心问题。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二)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其他阶级或任何其他政党领导,而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其历史使命。

第四章

1.中国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 * *生产党领导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从65438年到0953年,互助合作运动开始于中国农村。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把个体手工业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这种转变采取合作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团体和手工业供销合作社过渡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 * *生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成分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生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

2.如何理解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性变革。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以其独到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五种经济成分。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在三大基本阶级力量上;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第五章

1.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总结了多年来脱离生产力抽象地谈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把许多阻碍生产力发展、不具备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坚持为“社会主义原则”,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反对为“资本主义复辟”。经过深入思考,他创造性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科学的判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以* * * *实现富裕。其次,认真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既坚持和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又发展和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 * *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实现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 *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 *产党,根本上是因为它能领导中国富民强国,振兴中华。只有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特别要体现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 * *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紧密相连。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力。

第五,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意义?

答:第一,我们的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不能离开它。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者明确了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者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现实中的发展程度。

b .理论意义:

1)这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它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当前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

3)在实践中,警惕右倾主要是防止“左”的强大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有什么要求?

(一)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3)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来。

第七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它们不仅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其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毛泽东在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2.如何全面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和思维方式,使之适应一个现代化大经济体的需要。从65438年到0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在中国初步建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关键。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层面。改革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什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不在开放的世界中实行开放政策,我们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也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