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核心教材
2.孟子第一个用汉语把“教”和“教”联系起来。
3.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4.现代学校制度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颁布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现代学制。
6.1902英王詹姆斯学派的章程也叫仁音学制;1903的玩校章程也叫葵?
7.严格来说,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
8.教育学的发展过程是以教育本身的特点为基础,以原始教育、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现代教育和20世纪以后的教育(又称现代教育)为线索。
9.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西周(10)以后,学校教育体系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分为国学和乡学。
11.在古埃及,文士学校是最古老的。
12.古代学校的教育特点是以教育的阶级性、正统性、专制性、僵化性和象征性功能为主导,而忽视了教育的功能价值。
13.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终身教育、大众化、民主化、多样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4薛稷是世界上最早关注教育学的,主张学习要循序渐进。
苏格拉底以他的口才和回答年轻智者的问题而闻名。也就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
17.康德于1776年首次在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
18.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19杜威,美国人,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以人为本》与《教育》。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强调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启发式和诱导式。
21.政治和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权利和目的。
2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
23.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2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5.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26.教育再生产劳动和科学知识。
27.1960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28.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分层教育,而网络教育是平等开放的教育。
29.教育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30.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所获得的观念和行为。
31.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校风或理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32.学校精神文化分为四个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
33.学生文化的特点: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
3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就其本质而言,首先表现为一种驱动力。
35.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具有能动性。
内生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37.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古代内生论的代表。
38.人性中有四种基本品质:恻隐之心、廉耻之心、逆来顺受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质的根源。
39.奥地利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白板理论和美国行为心理学家沃森的白板理论是外朔理论的代表。
41.人的发展是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3.成熟的主要标志:生理上的生殖能力,心理上的独立自我意识。
44.环境提供了各种条件和对象,其中可能包括个人发展的机会。
4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发展中。
46.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
47.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社会或人民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48.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的总体要求。
49.教育的目的有三个功能:引导、鼓励和评价。
50.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53.1986第六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4.1993年年中,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5.6543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提出。
56.65438+1999年6月13日,《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57.1994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8.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宗旨的根本体现。
59.素质教育应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0.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组成。
61.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发展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品质。
62.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所形成的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63.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人裴斯泰洛齐、德国人康德、美国人马斯洛。
64.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纳托普和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
65.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系统。
66.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两个因素。
67.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0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69.《儿童权利公约》是规范儿童权利历史上最丰富、最全面和得到最广泛承认的公约。
70.《儿童权利公约》倡导四项原则:儿童的最大利益、儿童的尊严、尊重儿童的意见和不歧视。
71.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72.1991中国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
73.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74.教师职业是指人们一生或长期从事的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教育教学事务。
75.196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职业。
76.65438+6.21 198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归入“专业技术人员”。
77.1993 10 10月3 1,颁布,1994 10 10月1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师法。
78.教育观念是教师基于对教育的理解而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79.教师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状况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81.潜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是把不成熟的人培养成成熟的人,把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
82.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危险期或心理断奶期。
83.初中生的特点是对生活的无知,对自主的渴望,对摆脱大人束缚的努力。
84.高中生的特点是过度欣赏自己,要求社会或心理不平衡。
85.智育是给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开发其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6.体育教育是赋予学生健康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他们意志力的教育。
87.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88.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9.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他们的地位、作用和态度。
90.教育内容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构成了一种给予和接受的关系。
91.师生关系在社会公德中相互促进。
92.师生关系是民主的,人格上是平等的。
93.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
94.在我国教师史上,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
95.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思想和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最重要依据。
96.在西方教育日历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97.课程的具体规定或表现形式是教学计划(课程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
98.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
99.根据课程开发者或管理层次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100.根据课程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01.课程目标的基础主要包括对学生、社会和学科的学习。
102.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103.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安排,是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与结构、课程管理模式的规定。
104.制定课程计划是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第一步。
105.课程计划的核心是课程计划。
106.大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讲解。这篇文章。其他人。
107.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
108.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科书,是教科书系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109.课程实施是指将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是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10.从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来看,它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主要环节。
111.备课,又称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一般包括:一般内容、重要内容和难点内容。
组织教学活动也叫听课。
113.20世纪50年代,泰勒系统总结了“八年研究”的课程评价思想,提出了课程评价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114.泰勒提出了一个更引人注目的课程原则。
115.目标解离的评价模型是由美国学者Screvane提出的。
116.Stufflebeam建立了背景、投入、过程和成果的评价模型(CIPP)。
117四种课程评价模式为目标评价模式;课程原则~;目标解离~;后台输入过程结果~ ~。
课文是教学大纲中最重要的内容。
119.教学低于教育目的标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活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20.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2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22.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24.教学原则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125.直接教具可分为实物教具和视觉模型。
126.灵感这个词来源于《论语》。
127.因材施教一词出自宋代朱的《四书集注》。
128.教学方法分为讲、说、解释。
129.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充分准备;讨论应该对学生有启发性;对讨论做个总结。
130.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批改、课后辅导、学习成绩检查评价等。类是中心部分。
131.检查学生作业成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检查和考试。
132.一般来说,常用的试题可以分为答题和选择题。
13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开展活动的结构。
134.夸美纽斯1632出版的《大教学论》第一次从理论上对课堂教学做了概括性的阐述。
135.中国最早的课堂教学体系是清政府于1862年在北京建立的史静文同博物馆。
136.复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同一个课堂上用不同的教材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37.上海育才中学“八字”(读、议、练、说)教学法——结构模式。
138.加拿大的Taba女士提出了“归纳思维教学策略”
139.德育的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达到受教育者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总体规范要求,即德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140.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和职业指导。
141.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品质由道德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42.试着打开一把钥匙,体现了德育因材施教的原则。
143.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政治课和其他学科、课外活动和课外活动、劳动、* *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144.赫尔巴特指出,教学是教育性的,即教学中始终有道德教育。
145.皮亚杰的道德教育认知模式是当代教育理论中最流行、最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教育理论。
146.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①常规管理②平行管理③民主管理④目标管理。
147.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148.班级平行管理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149.班级管理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机制。
150.班级是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最基本组织。
151.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分为三种: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5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53.基础教育理论、教育发展和教育评价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三大研究课题。
154.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处于核心地位。
155.学习评价也叫学术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技能。
156.技能领域的学习包括两部分:运动技能和智力。
157.斯密指出,教授任何概念、原理或理论,不仅是为了理解,也是为了寻求对待它们的态度——接受或拒绝它的有用性和可靠性。
158.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159.导师制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学校。
160.社会模仿模型主要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
161.理解模型是由英国学校教育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建的。
162.当代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模式包括认知模式、理解模式和社会模仿模式。
163.我国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榜样、锻炼、熏陶、表扬、奖励和批评。
164.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165.教学策略的组成部分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内容、形式、方法和综合。
166.基于内容的策略包括结构化策略和问题策略。
16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68.测试的有效性是指测试能够测量它想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
169.测试的可靠性也称为测验的可靠性。
170.考试难度是指考试的难度。
171.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能够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程度。
172.答案导向型问题分为简答题和陈述题。
173.选择题分为是非题、选择题和组合试题。
174课程安排的原则是整体性、流动性和生理适宜性。
175.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及性和基础性。
176.课程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中。
177.生命权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和身心健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