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册物理教案。
两年前,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完成,初三将进入全面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总复习,高二下册物理教案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下册物理教案。欢迎咨询一下。
高三下册物理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可以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一些关于动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流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物理现象的转化。
(2)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滚摆实验,分析总结,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教学准备
滚动摆、棉线、铁锁、卫星挂图。
教学过程
1.回顾:
高举粉笔头。以此为例问:举起来的粉笔工具没有能量吗?为什么?
2.引入新的课程:
学生回答问题后,引导他们分析粉笔头的下落过程。第一,粉笔头下落经过某一点时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然后让学生比较粉笔头在这个位置和起始位置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3.进行新课:
粉笔头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在变化。自然界中有很多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例子。我们来观察滚动摆的运动,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为滚摆,简单介绍了滚摆的结构和实验方法。事先要在摆轮侧面画一个鲜艳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判断摆轮转动的速度。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处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降低。摆轮旋转下降;它转得越快,动能越大。钟摆转到最低点时,旋转最快,有动能;它的高度最低,引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模仿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的结论。
“想一想,做一个带铁锁的单摆。
这个实验中秋千绳要长,秋千球要重。可以挂在天花板上,使摆放在黑板前面,与黑板平行振动,从而在黑板上记录下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在分析单摆实验时,摆高的变化很直观,但摆速的变化很难判断。我们可以分析,摆在点的前后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运动到点时的速度为零,这就是这个难点的突破。
总结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二: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能量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分两步做。先将木球握在手中推动弹簧片弯曲,然后突然松开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凹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弹性势能在这个过程中转化为动能。实验二,让木球从滑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撞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自然界中有很多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有些比较直观,比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学生也可以引用来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些例子比较复杂,比如被踢的足球在空中沿曲线(抛物线)运动时,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足球离地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足球的重力势能在上升的过程中是增加的;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然后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8点不上了,就意味着不能再往上走了。所以在上升的过程中,足球的速度逐渐降低;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足球的动能在上升阶段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科学界:
1.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也在转换。人造地球卫星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围绕它们的谜团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解开。比如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轨道运行而不掉下来?卫星里的失重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进一步研究。今天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引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其位置有时靠近地球,有时远离地球。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称为近地点)距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称为远地点)距地面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14分钟。当它在近地点时,它的速度和动能;此时离地面最近,引力势能最小。当卫星从近地点运动到远地点时,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直到远地点,动能最小,引力势能。当卫星从远地点移动到近地点时,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之间不断相互转化。
2.学生们对人造卫星的知识非常感兴趣。鉴于他们的知识基础,学生很难解开谜团,这往往会损害他们的求知欲。如果可能的话,这堂课还可以通俗的介绍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行。在口语中,可以运用想象推理。
参见图1。如果你水平扔一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它会落回地面,但是物体扔得越快,它会飞得越远。人扔物体只有几十米,但气枪子弹能飞几百米,步枪子弹能飞几千米,炮弹能飞几十千米。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物体的速度足够高的时候,它就永远不会落回地面,绕着地球转。这个速度大概是每秒8公里。如果速度再高一点,物体绕地球的轨道就会从圆形变成椭圆形。卫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发射的。
(5)总结
(6)家庭作业
用手和大脑学习物理。
高三下册物理教案2涡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涡流是怎么产生的;
2.知道涡流的坏处和好处,以及如何预防和利用。
情感目标: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本节为选修课,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如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所以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讲座,或者了解学生在读什么。什么是涡流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涡流和自我感知一样,有利也有弊。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些例子,全面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一.导言:
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物品或图片)
提问:为什么他们的铁芯不是一整块金属,而是由很多薄的硅钢片相互绝缘而成?
引导学生阅读并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什么是涡流?
当一块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金属块中产生感应电流,在金属块中形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
整个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往往很大。
向学生讲清楚,涡流是整个导体的电磁感应现象,也遵守电磁感应定律。)
二、涡流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一般都是用薄的硅钢片做成,相互绝缘,这样可以减少涡流造成的损耗?
⑵高频感应炉熔炼金属有什么优点?
电测量仪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
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阅读、讨论和回答。
三、作业: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是如何利用涡流的,并写一篇短文加以解释。
高三下册物理教案第三部分一、情境分析
(1)教材分析:高一高二物理教学内容已基本完成,高三将进入全面总复习阶段。为配合高中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全程复习策略》作为高中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教学大纲》为依据,以《20 _ _ _ _ _年浙江省普通高考注释》为基础编写而成。
(2)学习情境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即将面临高考的选拔考试,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大家认真听课,自觉和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高三(10)是理科重点班,物理基础比较好。高三(9)班是普通理科班,学习能力差别很大。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各章节知识点还处于割裂状态,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础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待提高。
3.解题技巧: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的解题技巧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帮助学生将每章中分离出来的知识点尽快建立成网络状态,掌握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题技巧。具体来说:
1,知识,要满足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就是看到一个题目后,题目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明确,不能模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清晰。
2.在技巧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结合起来,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在形体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和措施
1,全方位,分类指导。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三阶段得到发展和进步。
2.抓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课标和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的难点和特点,使自审教学更加正确,教学中强调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形成物理场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取长补短。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不同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特别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量把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第四,教学时间表
1~2周:必修物理(一)(必修模块)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4周:必修物理(一)(必修模块)第二章“互动”
5~6周:必修物理(一)(必修模块)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7~8周:物理必修课(二)(必修模块)第四章“曲线运动重力与太空飞行”
9~10周:必修物理(二)(必修模块)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1~12周:选修课3-1(必修模块)第六章静电场。
第13~14周:选修课3-1(必修模块)第七章恒流。
15-16周:选修课3-1(必修模块),第八章,磁场。
17-18周:选修课3-2(必修模块),第九章,电磁感应。
19~20周:选修课3-2(必修模块)第十章交流电流传感器。
21~22周:选修课3-4(选修模块)第十一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五、阶段教学要求:
1,处理好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1)优化教学过程
(2)优化教学方法
(3)合理安排时间,规划时间。
(4)不降低进度,把握难度。
2.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以选修课为中心的内容要达到过去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水平。
(1)要注意对高考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
(2)了解基本概念,正确区分关系密切、容易混淆的概念。
(3)明确基本规律、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努力解决高考物理涉及的共性问题。
3.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必修课的内容必须结合和联系起来,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内容的划分和确定决定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学好物理,一定要形成知识结构。
常用的方法有:
(1)复习必修知识,介绍选修科目。
(2)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3)经过章节学习,综合归纳,建立物理知识体系。
4.为适应近年来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命题特点以及理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应采取措施。
(1)强化基础,提升能力。
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综合考试的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开阔学生视野。
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拓展物理教学的时空;习题教学要更有连续性和实用性。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的六大功能:丰富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像,理解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科学的方法。
(4)适当做一些信息题(提高考查和建模能力)
(5)适当做一些综合题(以小综合题为主,以学科内综合题为主)
高三下册物理教案4本计划的目的:
(1)培养学生对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物理现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等)的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形成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3)争取20__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一:教学进度:
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措施
1,处理好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1)优化教学过程
(2)优化教学方法
(3)合理安排时间,规划时间。
(4)不降低进度,把握难度。
2.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理科的必修内容要达到过去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水平。
(1)要注意对高考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
(2)了解基本概念,正确区分关系密切、容易混淆的概念。
(3)明确基本规律、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努力解决高考物理涉及的共性问题。
3.为适应近年来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命题特点以及理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应采取措施。
(1)强化基础,提升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综合考查的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获取知识和分析综合能力。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基础,考查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开阔学生视野。
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拓展物理教学的时空;习题教学应更多地与实践相结合。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的六大功能:丰富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像,理解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科学的方法。
(4)适当做一些信息题(提高考查和建模能力)
高三下册物理教案第一轮复习是整个复习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加深和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增强复习的计划性、目的性和有效性,高三物理备课组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了高三第一轮物理复习工作计划如下:
一,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学科,把握大纲,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高考。一轮复习要以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为重点,以新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线索,围绕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理解含义,掌握背景、适用条件,以及与相关知识的关系,理解其实质,并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复习中要强调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结构,将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强化复习解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1.知识:完成单位内部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2.能力:加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用物理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科内部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一轮复习的主要环节:读、说、练、测、评、补。
1,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注重实效。
第一轮复习,每个单元按照读、说、练、考、评、补的顺序进行。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保证实际效果,在实施中层层推进。
阅读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大纲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教材。通过精读,学生可以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并记忆大纲中要求记忆的内容。
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在本单元的疑惑和难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详细的专题讲座,重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不要太深太难。在讲解中,要突出思维过程,注重思路和方法的归纳提炼,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陋习,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思路、方法、物理模型进行分类,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习题有两种:专题习题和综合习题。专项练习要有的放矢,练好说的话,进行变式练习,改变情境、条件、问题,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练习要全面覆盖单元所有知识点,练习全面,重点突出。习题题要进行筛选,增强针对性和应用性,以中低题为主,目的是掌握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避免训练盲目拔高,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
考试是教师了解学生复习效果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必要手段。这个环节要注意题量、题型、背景,尽量贴近高考,全面考查高考要求的知识点,每个单元至少考一次。
评价是高三复习的重要教学环节。讲课和评价要以学生犯的错误较多的知识点为切入点,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重点讲课,分类讲课,多样讲课,而不是面面俱到。
补考就是通过考试找出复习中遗漏的重要知识和错误多、掌握不牢的知识点,并及时提示和讲解,进行补考。
2.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根据每章的内容、数量和特点,合理安排各环节的时间,体现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的原则。学生的阅读和练习时间应占每章(单元)总复习时间的三分之二。一般安排2-3个课时,讲评一般安排在1-2个课时。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总结、掌握方法、提高能力,鼓励学生多提问,真实反映复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保证教师讲课有针对性。
第四,在第一轮复习中加强对目标学生(尖子生、边缘生)的培养。
1.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培养目标生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念,确保目标生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2.引导目标学生学法。学习方法是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物理。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全面地分析每个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帮助目标学生建立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调整和改进,提高学习效率。
3.对目标生的成绩和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让目标生在物理复习中有明确的目标,逐步提高物理方面的能力。
4、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发现目标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并帮助他们解决。
5.建立目标学生物理成绩档案,帮助成绩不理想、波动较大的学生查找原因,促进其稳步提高。
五、一轮审查要防止出现以下问题:
1,复习无计划,复习程序混乱。总的表现是:
(1)时间安排不当,或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或过快,或过慢。
⑵没有稳定的复习程序,学生无所适从。
2.讲座没有什么新意,细节不恰当,强调结论而不是过程。其表现如下:
(1)把复习课变成压缩的新讲课,不改变形式,对疑点没有把握,用力平均,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⑵只讲概念规律的结论,不讲语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准确、不透彻,知识无法迁移。
3.我不太清楚高考的要求。其表现如下:
(1)个别知识点挖得太深,难度太大。
⑵培训课程理想化,过于复杂和困难。
4、解决很多问题,能力不高。其表现如下:
(1)重在题目,不重在方法,过分强调题目的结论,压缩思维过程,不对解题的思维过程进行提炼和总结,很难形成灵活迁移思维方法的能力。
⑵重复题目增加学生负担,效率低下。
高三物理组全体老师决心落实各个环节,加强集体备课,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