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大纲解读:综合文更侧重于考1的能力
政治:“考点”数量不增反减。
解说:李娇,沈阳二中高级教师。
李娇老师表示,今年的政审方案中,考点数量没有增减,但表述上有差异。
据李老师介绍,全年(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国内外政治考点及重大时事167,现阶段中国* *产党和中国市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经济学板块共57个考点。这部分还有“两个变化”:关税纳入外贸;关税原来和外贸并列,现在纳入外贸。在2006年的大纲中,只提到了宏观调控,但在今年的大纲中,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哲学部分共66个考点,内容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政治科学部分有44个,这部分知识也和去年有所不同。“中国* * *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修改为“中国* * *产党的领导”,“中国* * *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修改为“中国* *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李老师说,这些变化都只是观点不同或者知识分类的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对今年高考复习的指导意义和去年没有什么不同。
怎么用大纲做政治复习?首先,李老师建议,教师要认真解读考试大纲,认真分析大纲所涉及考点的内在知识点,也就是对大纲进行详细解读,特别强调哲学高考中四个部分的知识划分,让学生对每个考点所要考查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才能清晰地记忆和运用。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考点。他们要逐一清除,加强记忆理解,甚至淡化甚至放弃一些考试大纲中没有提到的书本上的知识点。由此可见考试大纲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李老师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制定167政治考点计划,每天复习1到2考点。
地理:部分知识点有变化。
解说:王宏伟,沈阳二中高三地理老师来源:www.examda.com。
王宏伟说,2007年的大纲总体与2006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知识点的“表述”上有差异。与2006年大纲相比,2007年大纲中删除了“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红水河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此外,王老师还发现,在今年的大纲中,地理的一些知识点发生了变化。
据王宏伟介绍,2006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成为2007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去年的“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今年变成了“农业区位因素”;去年,“长江概览;水系和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和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2007年,珠江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改为“长江、黄河、珠江剖面图”;水系和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王老师认为,2007年高考地理教学大纲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样题等方面没有变化。地理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主要沿用传统的四个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四个考点大部分基本涵盖了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部内容。由于今年的高考大纲介于新旧之间,所以不做太多改动应该是合理的。
学生如何结合大纲复习?王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考生不要死记硬背课本和参考资料,学生只有“地”没有“理”的学习方法与今天的能力测试相差甚远。还是要注意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原理和规律,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和考试题型中去。同时,注重对学科基本题型和能力的把握,把能力训练放在复习的开始,尤其是学科语言和概括能力。地理考试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由于内容多的特点,要注重学习的效率,不能陷入题海无涯,练无多求。
历史:不要为了热点而抓热点。
解说:沈阳二中历史老师杨梅来源:www.examda.com
杨梅认为,今年的历史大纲范围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是近年来大纲变化最小的一次。这暗示着考题可能会有变化,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
谈到历史复习,杨老师给考生三点注意: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激活历史。
在夯实基础方面,杨老师认为,复习要以课本和大纲为依据,不能割裂,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基础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是前提和保证。复习基础的时候要到位,不要似是而非。如果基础知识复习到位,考生在心理上是可以自信的。
目前考生处于第二轮复习中。在能力提升方面,杨老师建议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件和时代的阶段性特征,把握中外历史的纵横关系,构建宏观知识框架。第二轮复习是历史复习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要做一些练习,单元练习,专题复习。习题可以帮助考生积累经验,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参考新课标,因为新课标指明了改革的方向。高考可能会渗透新课标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