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高考作文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占考试总分的五分之二。高考作文不仅考察考生的语文基础能力,更注重对考生多元智能的考察。总的来说,目前的高考作文命题已经突破了“政治第一”的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命题观念逐渐向能力观念和素质观念转变。高考命题向能力素质转变是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何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体现和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如何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鼓励创新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重视学生作为创造主体,更能体现语文的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语文,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提出了深刻、丰富、文艺、创新的作文要求。“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阐述的观点要有启发性,这就需要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丰”是指材料充足,形象饱满,意境深远;“文采”是指文字生动,形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语句隽永;“创新”是指要求构思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颖,有独特的推理和想象,有个性。这个要求就是高考作文中强调能力和素质的注解。

其次,命题倾向于将社会问题与个人生活相结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杜威要求把学校建成一个小社会,把教育溶于现代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学校受到熏陶和培养,为大社会服务,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生活。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科学发展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融合。如果把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虽然命题者极力避免材料的政治化,直接涉及当年的政治热点、焦点话题,但它们总是或远或近地与社会、生活、时代、人生相关。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是高考作文的基本理念,要求考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表现出进取、乐观、积极的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打击,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其实社会热点从来都离不开个人生活。社会问题能反映个人生活的基本态度,个人生活总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如何从个人的生活体验中体现个人对社会、自然乃至人生的关怀,或者从社会问题中追求个人价值和积极乐观态度的体现,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

第三,在命题形式上强调了限制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从2000年开始,“话题作文”就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话题作文”是一个开放的命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自选材料、自定题目、自选文体,这“四自”要求,解除了以往命题作文中的种种隐性限制,为题目的考查打开了空间。学生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对象、角度、中心,自由运用自己的好文体进行叙述、描写、讨论、抒情或解说。但是这个题目作文太宽泛,也为猜测提供了方便。同时我们也看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命题形式也各有优势,可以成为话题作文的有益补充。从这个角度来看,几种传统命题形式的渗透和融合,将代表着未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思路和新趋势。从限制严格的材料作文到限制宽泛的话题作文再到限制与灵活相结合的“新作文”,将逐渐成为高考作文的代表形式。

总的来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会越来越常态化、文化化、泛化,更加强调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同时,由于地方卷与全国卷保持接近,也更加追求地方特色。我认为,高考作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已成定局。但只要考生能运用独特的、辩证的、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就能写出新颖、独特、个性化的真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