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物理粒子参考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质点的概念,能阐明一个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

2.通过建构质点概念的过程,提高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的难点

关键粒子的概念。

理解粒子概念的困难。

第三,教学过程

链接1:引入新课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五号发射的视频,问:火箭在发射过程中,总部的屏幕上是怎么显示的?学生们观察到整个火箭以亮点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老师问: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一个物体而不管它的形状?这就引出了“粒子”这个话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粒子的概念

老师问: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点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可以说地球的半径与地球公转半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质点。在研究北京到南京的火车时,火车也可以看作质点。

老师接着问:把一个物体当作一个点来研究,这个点叫做质点。几何中的质点和点有什么区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视为粒子?在某些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样一个点叫做质点。

老师的问题:光、磁感应线、粒子都被输送到了同一个物理方法。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结合教材,得到理想模型法的概念。

2.粒子的条件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巨大的盒子水平移动,问学生能否用一个点来描述盒子的移动。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由于盒子上各点的运动完全相同,所以盒子上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完全反映整个盒子的运动。

师生们总结了一个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两个条件:①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②各点的运动完全相同。

3.粒子的相对性

老师提问:研究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质点吗?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作一个粒子取决于什么?学生不能像粒子一样思考和回答。由于要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成一个质点,有时又不能看成一个质点。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作粒子,取决于所要研究的问题。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研究时可以视为粒子?

第四步:总结作业

总结:学生总结。

作业:理想模型方法的其他例子有哪些?

第四,黑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