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报考范文:如何走出文化

论文范文《文化如何走出去》

在文化传播的现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走出去”因为语言和文化障碍,停留在表面,深入介绍中国历史,正面展现中国现状的产品少之又少;针对外国人的文化活动,参与者大多是“熟面孔”加入进来,对外文化交流演变为自娱自乐;认为文化就是文艺,国外的演出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文艺团体,给外国人的印象是中国文化是歌舞升平;习惯性地依靠政府主导和买单,片面追求规模、速度和轰动效应,因为过多的公共资金和过于浓厚的政府色彩引发了质疑和反感。

上述问题有其历史和现实根源。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渴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当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目标时,我们自然会感到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时候就要从历史的角度和国际的视野中探索新思路,从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和营养,摒弃不由自主的急躁和冲动。

第一,顺其自然。文化交流是一个自然而渐进的过程。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国家的富强和文化对外影响力的提升,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在中国历史上,“万国来朝”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国家和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只要保持发展的势头,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就需要有质的飞跃。

第二,要靠经贸。文化的传播从来都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行为,而是依附于商业交往等其他载体。随着古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商队和海上通道上的商船,包括世界三大宗教在内的许多外来文化先传入中国,后传入中国,而中国的传统哲学和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也随着丝绸、瓷器、茶叶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德国的“奔驰”“宝马”,美国的大片,“苹果”,不仅仅是商业盈利,更是将严谨务实的“德国印象”和探索新事物的“美国价值”传播到世界各地。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国门,光靠给人免费看和请人看,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也不会长久。中国需要创造更多世界喜爱的高质量产品,这些产品包含文化,并在商业中传递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能否跨越障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把自己优秀的文化产品卖出去。

第三,我们应该立足于人民。中国文化的根和魂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没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失去了意义,也失去了内在动力。减少政府参与,淡化官方色彩,是当今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大势所趋,也是其他国家为减少误解和疑虑而采取的普遍做法。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桎梏和壁垒,充分挖掘中国民间和海外华人的潜力,让民间力量和人才在国际竞争中充分释放能量。

第四,要尊重。世界各国人民培育和创造了各自独特的传统和文化,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中国文化需要展现气魄和风范,尊重各国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避免给人留下中国文化单向输出的印象。

谦逊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受到许多外国朋友的高度赞赏。在国力增长的大背景下,尤其要警惕一味摒弃自卑、滋生傲慢的倾向,让中华文化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让中华文化在海外走得更顺畅、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