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学校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江安路12号传真:0773-5892796
邮政编码:541004网址:
桂林工学院创建于1956。它最初是一所单科地质学院。从成立到1977,一直从事地质院校教学工作。1978,学校升格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成为以地学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学院的办学方向从1983开始转变,学院进入了漫长的过渡期。从65438到0994,学院更名为桂林工学院,标志着学院向多科性本科学校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学科门类已覆盖理、工、文、管、艺五大类,14个二级类,36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专业。地质类专业在全院的比例大幅降低。
一、专业设置
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与材料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与管理、水文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给排水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1.200人。现有8个硕士专业,包括矿产勘查与勘探、构造地质、矿物学与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市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硕士研究生74人;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等。,目前合作培养博士生5名。
二,地质教师的现状及队伍建设
桂林工学院的地质学专业都在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该部门成立于1997。院系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8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0人。现有地质专业教师30人,其中高正9人,副高15,博士9人。师生比远高于其他专业。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8人,其中6人获得博士学位,13人在读博士。每年各教研室都根据计划安排教师到国内外攻读学位或学习,已有3名教师从国外归来。
阮白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副院长。广西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和科技开发项目。在《中国科学》、《物理勘探》、《科学通报》、《地球物理杂志》、《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
罗教授:现任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所长,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勘查教学工作,主持和承担地质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和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目前正在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西部沙漠戈壁地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研究”。
冯作海教授现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花岗岩构造、成矿构造分析、环境地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73”计划)在内的国家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学术专著2部。目前主持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吴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遥感//GIS项目同行评审专家。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开展中德科研合作,在德国出版了遥感/GIS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遥感、GIS与动态模型、综合地学信息可视化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
钱建平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在研究的项目有7个。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控矿构造、构造地球化学和动力学成矿理论及找矿实践方面有突出的科研成果。获第三届全国构造地球化学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地洼学说二等奖。
张良驹教授现任桂林工学院珠宝教育与测试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矿物与宝石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宝石矿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等5项,合编专著1部,在《矿物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矿物晶体化学、宝石矿物的研究与开发等。
张贵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金矿控矿规律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曾多次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和工作。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并参与15科研项目,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
张小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方法及工程物探找矿预测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九五”科研项目、国家新疆305项目、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等。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余恒祥,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地质与成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等。主持承担国家“973”、中澳国际合作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第三,人才培养
截至目前,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已培养研究生100余人,博士研究生8人。目前,全系共培养博士生5人,研究生54人(不含研究生班),本科生1090人,高职学生35人,函授学生300余人。
在大量教授、博士的带动和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下,资源与环境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近年来,* * *先后获得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和科学作品竞赛等近20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毕业生考研氛围浓厚,历年研究生录取率约为15%。
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三年首次就业率都在85%以上,今年达到了96%。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年就业率100%。
四、办学优势和特色
欢子系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与材料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等7个教研室,地质工程中心、环境工程中心两个中心实验室,以及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高新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工程物探技术开发中心、宝石检测鉴定中心等科研技术开发机构。
地质专业虽然转型后被大幅压缩,但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其中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和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两个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
相对于招生来说,近几年地质专业的分布情况越来越好。2001年,我院地学专业毕业生80人,社会需求400余人,供需比为1: 5。2002年毕业生73人,社会需求450余人,供需比为1: 6。03年毕业生80人,需求640人。供需比为1∶8。地质类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为100%,可见社会对地质类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
广西是一个沿海、沿边的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矿产、旅游、水电等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地缘和资源优势。虽然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国内发达省份,但也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进步提供了机遇。经过近50年的发展,桂林工学院形成了以工科为主,文、理、管等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结构。许多专业,包括地质矿产及相关材料、测绘、环境等,在广西都有特色或具有一定优势,有的还被列为广西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
动词 (verb的缩写)学科建设
1.资源勘探项目
本学科是我院最早设立的学科,也是地质矿产学科群中的主体学科。1995被列为广西首批区级重点学科。从“六五”到“九五”的20年间,他承担了广西、全国乃至中外合作的各种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奖项。在大型有色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华南隐伏矿床综合预测理论与找矿方法、花岗岩构造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地球化学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且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甚至在国内处于部分领先水平。该重点学科有1个本科学位授予点(资源勘查工程),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勘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隶属于中南大学招收博士生(矿产勘查)。
资源勘查工程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立足广西地质矿产预测、勘查、评价和开发,参与国内重要成矿带的科研竞赛,遵循国际先进成矿理论和预测技术,把本学科建设成为整体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测试和科技咨询、 在广西地质矿产预测、勘查、评价和开发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隐伏矿床成矿规律与预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花岗岩构造与成矿动力学、现代构造分析与成矿构造、成矿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
2.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科是在地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多学科支持系统。1993在化探基础上,设置了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本科专业。2000年,通过多学科横向联合申报,成为广西首批成功申报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自1996以来,在广西从事水环境防治、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环境地质等项目62项,其中广西科技厅、教育厅12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地方政府项目25项,应用研究项目22项,研究总经费836万,40%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其中学术会议56篇),出版专著6部,省部级获奖项目21项,转移或采用科研成果25项,使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在全国和广西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
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多学科横向结合,大力发展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地质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广西地方特色的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发领域达到广西领先、整体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梯队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和环境地质学。
3.勘探技术与工程
该学科是桂林工学院最早建立的重点学科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主要对象是水、土壤、矿产等资源及相关的地质地理环境。涵盖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工程等学科及相关专业。自1996以来,本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1国家“973”项目4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11原地矿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指令性和专项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项目7项,其他科研项目60项。项目总数86个,总经费720万元,人均项目数2.3个(含交叉参与)。* * *获省部级成果奖20项(其中11优秀论文奖)。
勘查技术和工程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广西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要背景,关注占广西国土面积41%的喀斯特地区,以资源和环境为纲,以地球系统的学科和系统方法为经,以“地质-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为纬, 从而在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勘探、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建设一个能够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社会。 是紧跟学科前沿,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水平,在广西资源勘查和工程勘查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省(区)级重点学科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中国西部(重点是广西)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推动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广西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勘探工程。
六、实验室建设
目前,资源环境系共有20个实验室,主要包括矿物与岩石实验室、宝石实验室、普通地质实验室和地学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室。专职实验人员12人,其中高级实验人员3人,实验人员和工程师4人。* * *有一个2000 m2左右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479台,总价值434万元。其中,超过5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3台。比较大型的仪器设备有: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紫外线分析仪(美国)。
七。科学研究
在长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发扬了地质学、物探、化探、水文、环境等学科的优势,在综合物化探、地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数十项。近年来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00余项。
目前,全部门研究项目40余项,合同经费8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3项,横向项目90项。
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有:
1)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成立于1984,其创始人兼首任所长是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宝石学家、博士生导师袁奎荣教授。现任主任罗教授。该所是全国地质系统第一个从事花岗岩及隐伏矿床预测的专业研究单位,现拥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20人。现有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7名,助理研究员7名。该所通过18的实践提出的隐伏花岗岩预测和深部找矿的理论和方法已逐步完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召开两次全国隐伏花岗岩与深部找矿学术研讨会,三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与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国10所著名大学有着密切的交流,为促进国际地学交流,提高我国学术地位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屠光池教授、教授、陈教授、南京大学王德子教授等都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2)工程物探技术开发中心:成立于1994年3月,中心现有员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2人,博士3人。该中心拥有加拿大EKKO-100A地质雷达、EM-57(C)瞬变电磁仪和SWS-。多年来,我承担了许多这方面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高科所:成立于1987,注册资金人民币捌拾柒万元。主要从事废水处理项目、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项目、噪声治理项目和中央空调清洗项目。同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相关的科技研发。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1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目前承担的主要科技项目有:国家“863”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广西科技厅6个项目;广西教育厅2个项目。
4)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6月,165438+10月,主要利用最先进的各种空间分辨率尺度的商业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填图、矿山矿产资源乱采滥挖、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和病虫害监测、植被覆盖度调查、森林火灾监测和损失评估、洪水监测和损失评估、城市区域地理组成调查、城市区域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型项目选址。
5)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7月,技术力量雄厚,已取得国家环境工程水污染专项设计乙级资质证书,可承担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开展环境技术领域的各类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多年来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浓度味精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外科技学术交流十分活跃。目前已与近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目前有30多名学生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学习或深造。每年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明多萨克斯大学交换留学生。1995以来,学院与英国皇家宝石学会联合办学,在我院设立了FGA教育培训中心和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考试中心。我院负责教育培训的学员连续五年通过率100%,为世界宝石教育培训之最,受到国际珠宝行业的高度评价。
九。出版物
《桂林工学院学报》是CA收录期刊,有固定的BIG来源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期刊一等奖。
(执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