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的管理组织需要注意什么?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新政策,采取了许多新措施。如“五好支部创建”、“双培双待先锋工程”、“岗位固定责任自由党员”、“流动党员管理”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新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巩固了战斗堡垒,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稳定农村形势、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工作面临新一轮严峻挑战。在一些地方,个别部门和干部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笔者从事农村基层工作近30年。现从村级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支部活动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谈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团队建设1。村党总支书记难选。村级班子建设首先是人的建设,尤其是班长——总支书记。一个优秀的党总支书记,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有发展经济的思路,有群众基础,但目前农村这样的人才很少。村党总支书记的选拔成为村级班子建设的最大难题。原因是:(1)现任村书记的整体素质达不到上述三个要求。前些年选支部书记,往往以行政管理为主,是能解决民间纠纷,完成上级各项任务的好干部。但这些干部往往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村干部,也不能再干了。现在相当一部分村总支书记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广,法条不多,争先意识不足,解决基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差。群众对此反映强烈。(2)有条件的不愿意做。众所周知,现在村干部工资低。尤其是村领导,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努力远远不成比例,与“按劳分配”严重脱节。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风险大,容易得罪人。有时候即使为群众做了好事,也不一定能得到认可和理解。这些都让一些优秀人才对“村官”望而却步。(3)设备选择范围有限。大部分只能局限在自己的村子里。跨村村官缺乏群众基础,人才难以开展工作。2,村队难配。原因如下:(1)由于农村干部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打工、经商等方式离开了本村。,导致一些村只能从“众将”中选拔干部,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差甚远。(2)选出来的干部不一定能胜任工作。应该承认,目前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还没有高到大公无私的地步。村干部的选举往往受到家族势力和经济实力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干部结构和选举条件(如年龄、文化、性别等)的影响。),这会导致选举无效,有效选举失败。有些人动机不纯。从成为干部的那一天起,他们就不想为群众办实事,想为自己发财,或者为家人谋福利。另外,小村合并成大村后,群众小村的观念根深蒂固,干部分配也要兼顾到所有小村,这样就不会出现当选的没有好位置,没当选的就得安排好位置。(3)不通过选举。这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行政命令任免村干部是违法的。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人为了选票很努力,怕得罪人丢了选票。当选后,他们无法完成任务,尤其是计划生育手术等艰苦任务。3.村干部很难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物质财富大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和封建思想、观念,给村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金本位、等价交换等思想和意识开始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浮现,通过讨论工作报酬和做事“好处”来管理村干部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因为:(1)由于决定一个村干部能不能干的主要是群众,党委政府对其任免的决策权被严重削弱。所以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宁愿得罪上级,也要倒向群众。因为得罪上级是暂时的,下次选举可以东山再起;但一旦得罪群众就是一辈子,他可能永远当不了村干部!这个时候,一些政策的推行就会遇到村干部自身的阻力。(2)村干部待遇低。有的人当村干部是为了面子,有的人是因为感情。现在的村干部报酬,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对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3)目前农村工作形势和环境不好,村干部压力大,容易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4)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绝大多数村干部还没有从旧的工作观念中转变过来,工作方法陈旧,官本位思想严重。有的人看到利益就容易自私,处理问题就有偏见,不公平。还有的人缺乏气度,心胸狭隘,工作时只考虑家庭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二、党员队伍建设1,支部缺乏凝聚力。没有凝聚力,一个组织就没有战斗力。目前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应该说还不够强。原因有三:(1)大环境。目前,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行政部门甚至村级组织的工作方式也在逐渐从过去的指令性转向指导性,职能也要从过去的领导性逐渐转向服务性。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党组织在这种转型中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工作方法陈旧,缺乏活力,成效不显著,难以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党的组织建设。(2)微环境决定。相比较而言,皖北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发展都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手里没饭不能叫鸡。相当一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没钱问题突出。党组织活动经费严重不足,老、弱、病、残、困党员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党员中的人有意见。不能抱怨党员里的人功利,因为飞蛾有趋光性,动物有趋光性,人也有趋光性。特别是经常在外工作的党员群众,习惯了江浙的发展。他们回家后会看到当地的落后,会从内心对当地的基层组织产生一种无形的抵触情绪。(3)村干部各方面素质跟不上社会发展转型。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能给群众带来什么。群众不像干部问群众那样经常问干部。2.由于经济观念的转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当一部分党员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致富上,但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普通党员的优越感和荣誉感不强,与普通大众相比没有优先权。他们担心起模范作用会影响他们的财富。党员,素质能力高的农村,大多外出打工经商。留在村里的党员,素质不高,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减弱。年纪大了,很难起到带头作用。能力弱,无法发挥主导作用。3.发展党员难的原因有四:(1)党组织吸引力减弱。过去,政党选票是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现在农村党员发展取决于分指标和分任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党员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责任没有报酬。各级组织只要求普通党员,尤其是党员,一个农民,却不管,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2)个别村干部,尤其是基层组织的领导,思想狭隘,害怕自己有了入党的能力后,在群众中的威信会超过自己,担心这种人将来会夺取自己的“权利”。为了达到长期雇佣的目的,这些人要入党时,不推荐人才,而是刁难并极力打压,优秀的年轻人被他们拒之门外。(3)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宗族、小集团观念严重。发展党员的大多是“圈子里的人”或者听话的人。对于想入党但平日与自己关系不好或一般的人,怕自己控制不了未来的选举,不敢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所以被控制入党。(4)发展党员的观念和方法陈旧。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入党必须主动申请,不需要组织动员农民入党。同时,很多农村的年轻人认为,如果组织没有指导,就不能贸然写申请。时间久了,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消磨时间的同时,放弃了入党的念头。还有一些村支书思想落后,思想守旧。他们总是用老眼光、老标准来衡量入党积极分子。他们总是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潜力,求全责备,不给那些不够成熟但有潜力的年轻人锻炼锻炼的机会,导致一些思维活跃、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很难通过支部大会。我在邻村调研的时候,一个村书记曾经说过:农村想入党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自己想当干部的,或者是亲戚亲信想当干部的。另一种是“没什么脑子的人”。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道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发展的尴尬。三。党组织活动农村基层党建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许多基层党组织仍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党组织活动不正常。主要是因为:1,无组织。村干部报酬低,与一些快速致富的农民相比,经济差距大,“付出”与“收益”不平衡。此外,村干部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开展组织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不在其位谋其政”。2、无处开展。普遍缺乏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标准、现代化场馆,阵地建设步伐缓慢。3、没钱。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比如向沈浩同志学习,想组织党员干部到凤阳小岗村去体验他的先进事迹,但是经费从哪里来呢?4.没人参与。一些普通党员对开展活动不感兴趣。参加组织活动不仅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还能影响他们的财运。党员流动性大,也给活动带来一些困难。在一些村庄,超过一半的党员在外工作和做生意,有时一年开一次党员大会都很困难。5.活动老化,缺乏创新。受条件和组织者能力水平的限制。目前,农村党组织的活动大多是开例会、读报、看专题片等。,而且形式和内容都不新鲜。有的只应付上级检查,不把组织活动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的过分强调科技实践活动,弱化政治理论教育;有的不参照农村党员的文化水平,盲目照搬外地的先进经验,可操作性差。除非是硬任务,一般情况下,没有党员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四。制度建设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出台了许多党员管理制度,强调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其实制度不仅仅是完备,而是坚持和执行的不够。很多制度变成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里,放在盒子里”,大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真正落实到位的太少。这是因为:1,有些系统标准定的太高了。别说普通党员,连干部党员都做不到。没有不吃草的马,有的制度“要马跑不吃草”。比如“党员,没有工作,定岗定责”:这些党员之所以没有工作,不出去打工做生意,应该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觉悟都很有限,但我们要把他们推到一线去负责,只给责任,不谈报酬。再比如“党员联系户”: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一个普通党员需要联系20到30个农户。普通党员有这些能力和精力吗?2.有些制度千篇一律,不切实际。很多都是办公室里上级下达的,不管各个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怎么可能因为城镇和偏远农村的情况不一样,分部的任务就一样呢?为什么要用同一个系统来管理呢?(3)缺乏必要的政治经济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措施来落实这一制度。目前村级组织以自治为主,宗族势力普遍严重。由于农村党员素质低、经费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意见建议:1,严格落实村干部“三有”,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1)有工作保障——迫切需要解决没有保障、缺乏保障的问题,还有待遇、保险(政策和钱都要)的问题,反对者诬告、上访的问题。(2)做好有希望。目前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将村干部薪酬转为财政拨款,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等。这可以说是曙光,希望能迎来更加灿烂的阳光,让我们的村干部在工作中得到组织上和政治上的关怀。(3)退休。有多少人是真正能够退休的?离职后要有效解决问题。2.积极为村干部松绑、减负、减压。现在很多部门让我们村干部在行政行为和业务行为上为所欲为,还经常用考核等机制来施压。有时候,一些村庄一个月要接受一到两次来自上面的检查。上面有几千条线(文化、国土、综治、卫生、安全、计生、公安、民政等。),而且一个小小的村委会也就那么几个人。村干部的工作量太重,压力太大。这怎么能让他们有心思搞好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致富呢?3.适当增加公用经费。2000年制定的标准至今没有改变。随着物价的上涨,远远不能满足村级组织正常活动的需要。4.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也要加强对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结合农村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发挥作用,接受教育。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我们不应该把培训局限在教室里,而应该在田野、农家庭院和养殖基地安排活动。通过各种培训渠道,积极为党员干部“补脑”、“充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素质。5.出台相关政策。让普通党员有荣誉感并得到相应的奖励。党支部是核心,周围是党员,外围是群众。核心发出的光和热,首先要让党员感受到,然后才是群众。如果把党员直接交叉到群众中,就会有“冷层”形成“生米”(违背自然规律)。用政策、光、热推动先进人物积极入党,让普通党员努力奉献。积极营造环境,激发普通党员参政议政的热情。6.在坚持和完善选举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政策。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愿意当村官,努力当村官。7、提高农民的基本素养,让“八荣八耻”深入人心。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受到农民基本政治、经济、文化素养不够高的制约。人民群众各方面的觉悟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逐步提高农民的道德素养和科技素养。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创造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