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教育专业考研分享?

云南大学教育专业考研分享?

有句话说:“你要忍到春暖花开;你要一直走到灯火通明;你要看到世界是广阔的,然后判断它是好是坏;你要变成你所想的样子,这件事根本不能被允许。"

二十二岁的我们,已经走到了人生的一个岔路口,需要有一个深层次的拷问,才能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我来说,我的选择源于一种不愿在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我想挑战自己,走得更远,看更多的美景,爱更好的人。在这一年里,我走过一些弯路,也有过气馁和沮丧。我很庆幸自己一路坚持下来了。以下是今年的复习进度和心路历程,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1.了解你自己

相信每个想考研的小萌面临的第一选择就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985或者211还是重点,而且这个专业是跨专业的。这无疑是第一次真正自己做决定的尝试,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然后在审视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综合判断。以我的经验,我们首先从兴趣出发确定目标专业,然后根据学科建设筛选学校,最后整合学校。

专业的选择最好和本科专业相近,便于备考复习和读研期间学习。但是如果选择跨考,对于教育学来说又是一个优势,多学科背景对于人文社科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所以我们不需要太担心专业问题,只要放心去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好。在择校方面,云南大学属于B区二类序列,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同时地处春城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所以是很多考研人的心声,也是我的择校首选。

2.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对于研究生来说,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目标院校和专业的信息,比如分数线、招录人数、招生比例、分级标准等。这真的很重要。近三年云南大学高等教育专业数为10+,录取比例约为20:1。录取分数线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有所上升。2019年报名人数299人,最终录取10人,最低录取分数线328;2020年报名人数278人,最终录取12,最低录取分数线335分;2021,报名人数188,最终录取12人,最低录取分数线327。总的来说,招录人数多,招生比例和分数线难度适中,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3.复习备考:不断努力,调整心态。

整个备考主要包括专业课和公共课两部分。公共课是政治和英语,政治课比较适合后期复习。平时注重对时事的关注和积累,后期进行专项训练,加强记忆。英语是关键。高等教育专业考英语1比较难。三月份开始每天背单词,看一些小句子,同时从1997的阅读理解题开始刷,一天一篇。9月份开始刷全套真题,每天背一些作文,然后自己练习写作。

在专业课方面,高等教育属于“311”的统考范畴,主要涉及教育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五个科目。

具体参考书有《教育学基础》(12所重点师范学校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学》(王道军、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孙培清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世英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刘如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和《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迪娜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

整套试卷总分300分,* * *共有56题,涉及选择题(45题,每题2分)、分析题(3题,每题15分)、简答题(5题,每题15分)和分析论述题(3题,每题30分)。

总的来说,教育学311的难度题量较大,而且近几年的题目设置也更加灵活,技巧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要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中,绝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在熟练记忆的基础上,还要相互学习,举一反三。

我从3月份开始复习专业课,大致经历了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是熟悉教材,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理解。强化阶段是重点。我们要以基础阶段的思维导图为起点去理解和背诵所有的知识点。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轮背诵。一定要扎实,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慢一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看懂,争取12月冲刺阶段前三轮。

同时开始刷题,从最基础的选择题和分析题开始,再到简答题和讨论。10月份开始刷历年真题,从每周一套变成两天一套,早上背书晚上刷。12月进入冲刺阶段,对照框架图,自己下载知识点。基本上每两天看一本书,然后就把相关的模拟题练了一遍,重点是解题思路和重点,每种题型的分数在哪里我都知道。同时也需要调整心态,考研。是综合能力的考验,不仅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更需要良好的心态和抗压能力。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很新奇,有无穷无尽的动力,但是越到后面,我们的心态越崩溃,我们的不自信,周围人的干扰,父母的压力,各种不好的事情都找上了我们。尤其是12月的冲刺阶段,很多人开始慌了,吃不好,睡不好,当然也学不好。我也慌了几天。还好朋友们一直陪着我。我也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什么都不想,只是好好睡一觉,然后第二天重新投入战斗。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不能辜负这一刻,全力以赴坚持到底。

关于英语:我建议先背单词,什么单词书都行。我当时背了xx的考研词汇,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单词书。(其他单词书很多,只背一本就好。)背了差不多60%的单词后,就可以尝试做真题了。

真题推荐张健老师的黄皮书。一开始可能会有很多错误,但是不要气馁。结合真题分析,看看是怎么分析的,再找出自己的原因。是因为不认识单词,不理解,没有抓住重点句子,还是因为句子成分分析不到位而产生误解等等。单词要天天背。真题应该在1997-03年做两遍,2004-22年做三遍,最后三年可以留到最后模拟。

对于阅读理解,第一遍最好不要把答案写在上面。可以拿个笔记本把答案记录下来,这样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不会被答案影响了,也可以比较第二遍哪些题又错了,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阅读开始不要查单词,自己做,然后查答案,不会的单词再查,最好写在本子上总结。阅读理解和分析后,建议可以多读,不一定死记硬背,但可以帮助分析长难句。对于作文,学姐认为历年真题作文还是会有雷同之处,所以真题作文要熟记,并熟练运用到相关作文中。另外,你要多练习作文。可以每两周写一篇,写完后找人修改,和给出的答案对比。另外,如果英语是真题,考研真题也很好,可以买下来用。英语就是这么说的。

关于政治:暑假可以再研究一下。建议听辅导班的课程,有重点。一般讲义里都会有真题,可以多看。不建议花大量时间在政治上。9月后开始整理框架,对政治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我心里有个框框,遇到问题也不慌。当然,重点是理解记忆老师说的重点。另外,政治建议要注重真题和大题的选择。也可以适当练习一些题目。考前可以背20天20题扬帆起航。我感到压力很大。当时买了小红书和肖秀荣的1000题,考前20天买了20题。背诵它们还是很有用的,我得到了很多问题。

论专业课综合教育:教育学硕士1人,占300分,占总分一半以上,所以说得专业课者得天下。南京师范大学现有五本综合性教育参考书,内容庞杂。这个专业很多同学可能也会觉得复习起来很难。一般情况下,建议你看一遍书。第一遍不需要整理笔记,不然会很慢。不过建议前期一有时间就去看看参考书,哪怕看完忘了一些内容。但是在后期复习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知道自己在书上的位置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光看书不一定能抓住重点,有些知识点不理解,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的学习理论。看了几遍书,我就懵了。后来报了辅导班,发现很有帮助。8月份开始背的时候,结合题库做题,帮忙查漏补缺,看到一些平时漏掉的知识点,然后复习。需要强调的是,专业课要有框架,每章都要做,这也是帮你梳理一本书的框架。每一章的逻辑关系都有利于你自己的背诵,因为背诵的时候你只需要想大点,然后想大点包含了哪些小点,这样整个知识就会很全面,而不是一个一个的背,整章甚至整本书都不会很清楚。

总体来说,专业课的复习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阅读打基础(65438+2月-6月底),主要是帮助你了解一些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也可以称为打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重点学习阶段(7月-10年底)。这个阶段是基于课程的关键点。因为考研毕竟是有选择性的,也有一个基本的侧重点和方向,所以跟专业的老师学习更重要。这个阶段我一边听课一边加入背诵,穿插学习,不会因为长时间听课而累。现阶段尽量背讲稿。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6月11至2月初1)。这个阶段是第二轮复习。要做题,查漏补缺,继续背诵,强化知识点。可以继续做上一章没做完的,强化知识点。第四阶段是做模拟卷(考前两周)。这个阶段可以系统的做一套题,严格按照考试三个小时,看看能得多少分,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有导师帮你分析纠错,效果还是不错的。

考前做模拟卷的好处是培养你的时间感和紧张感,因为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题型风格,比如南师大的题量就很大。当时考场上写个不停,几乎没有停下来仔细思考的时间。我刚写完12张A4纸,所以有的人写的慢,考前一定要有两周的时间练习做题,培养自己答题的熟悉度。

关于要不要看教材:一个大三学生问我:应该怎么复习?直接背大纲是可以的,但是学长的回答是不行,为什么?从去年的试卷我们就会知道,教育学综合越来越重视回归教材。比如去年的《外国教育史》有一个30分的作文题目是没有大纲的,教材有“教育思想”,这对于一些人一开始就看大纲分析或者听一些只关注大纲的课程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对于考研教育学的小伙伴来说,首先要从课本开始,这是本源。对于考研,他们只能从这里开始。他们想偷懒,想省事,脑子里就没有一个清晰的知识背景。他们对知识只有“点”没有“面”,是碎片化的而不是完整的。学姐的建议是,考研第一次结合大纲或者网络课看教材。看网络课的目的是辅助对教材的理解,重点是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后期背诵的前提是理解,理解透彻,会很快背出来。像教育学原理这样的内容有很多,绝对不是逐字逐句的背诵。基本上意思都差不多。中国教育史上有很多专有名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总之,基础阶段前期,我们看课本,结合网络课程和讲义,就能把知识点吃透,扫除我们的认知盲点,理解没有漏洞,所以问题不大。建议朋友们可以在7月底之前把教材看两遍,这样基础会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