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数学最难的试卷在哪个区域?

2010中考数学已经考完了,所以初三的学生和家长都很关心明年的中考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迎接中考?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为了明确明年中考的方向,以及我们现在努力学习的方向,我觉得有必要对近五年北京中考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为什么在过去的五年里?因为北京从2006年开始使用新课标试卷。2006年北京的中考试卷有三张:新课标卷、大纲卷、海淀卷。从2007年开始统一使用课程标准卷,与以前的大纲卷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要分析这五年的期中试卷。应该从什么角度分析?我想简单说一下,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下:

综合考察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可知,试题的基本结构、题型和数量基本相同。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和概率都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1,知识点有变化。

从知识点的考查来看,高一高二每年的知识点差不多是60%、61%、62%、63%,而高三的知识内容在中考试卷中只出现25%左右。当然也有一些试题,不太好分辨是哪个年级的。根据以上情况,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近几年的中考内容,数学内容基本没有太大变化。高一高二的知识大概是62%,高三大概是25%。换句话说,这绝对是一个稳定的要求。2011不用说也不会出这个水平。中考试卷中,高一高二的知识考核分占60%以上,接近2/3。初三知识含量不到1/3。2006年以前,我们在复习中考的时候,经常会说“初三的数学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是中考的重点。”现在这句话要改了。比如过去考试的最后几道题,总是集中在二次函数、圆以及类似的形状上。但近五年来,中考题型的难度和内容都有了明显的降低,尤其是圆形和相似形状。从这两点来看,我觉得你可以自己做一些分析。第一,试题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其次,知识点考核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值得家长和同学自我评估。

2.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目前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知识要求很高,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些数学素质更为重要。这是教师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努力实施的内容。但这个问题在中考试卷上更加突出。为什么?因为在中考试卷中,要尽量体现国家颁布的新课标精神。所以我就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能力测评的角度,拿五年的中考试卷,看看自己中考已经考了什么,以后还会考什么,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试卷中除了填空中的一些简单计算(10有8个地方,32分),还有直接计算题如:数的计算、解方程、代数求值,三题不变,15分。还有两道题需要理解,一道是方程解题,一道是10分的统计题。这两种计算都要求学生精确。比如前32分,大家打分。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会失去4分。第一个15分,大家都得分了,你输了1分,不好。计算能力强。但是一般来说什么更重要呢?23或24题,一元二次方程或二次函数题。在这个问题中,经常有这样的计算:一个二次函数和一个二次方程的系数中有字母。但是需要进行一些计算,这就要求更高了。如果你在这个计算中没有过去,就有一个错误的符号,一个错误的数字。整个问题后面,能不能做到,没有1的分数。所以计算会出现在中考试卷上。只要在试卷中发现一个计算错误,往往都是轻描淡写。我应该不会错。我太粗心了。我没看清楚。言下之意就是没有问题。结果下一次,不是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在别的地方又出来了。如果发生一两次,我们可以利用粗心大意,看不清楚。如果发生多次,这就是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能力和习惯的问题。

第二,论证和证明问题的能力。

中考试卷,现在有四道固定题。

一个简单的三角形证明问题(约15),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同余证明。纵观近几年的北京中考数学试卷,每年都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几何证明:你只需要证明一次同余,不加辅助线,同余的条件很明显。难度系数:0.9。这个问题是解中几何的1问题。难度小是因为所有考生进入解后都有一个平稳的开始,从而避免恐惧,这样考试才能有信心去做后面更难的题。

还有一个简单的四边形论证(约18题)。

本题目考点:梯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难度系数:0.6。

还有一轮证明(20题左右)。这个问题是和圈子有关的综合问题。第一题是常规的切线证明,第二题可以综合相似性、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来解决。这是一个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的好问题。本题考点:圆的切线的确定、圆的相关性质(竖径定理、圆与直径相对的直角)、相似性(或三角函数、勾股定理)难度系数:第一题:0.6;问题2: 0.5

第四题是几何压轴题(23或24题)。此题为探索性几何综合题。这道题的考点有: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三角函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图形的折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第三,关于归纳和推测。

这种题目现在每年都有,比如某个数据,找出它的规律,判断第n个数据的结果。一般来说,像这样的题目,有的是直接给数据的,有的是不给数据的,需要你自己去找。最后,更难找到规律。最简单的一个,猜,猜一个答案,当然要有一定的猜的依据,完全猜出来也是可以的,但是离正确答案太远了。猜测之后,归纳,而这种归纳的能力是不容易的,是我们平时学习中不容易接触到的。

第四,操作能力和绘图能力。

运营是什么?堆叠纸张、旋转和翻转纸张的能力。什么是绘画能力?我不会做题。我想画一张新的图,不管是函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或者画面一拿起来就很完整,很复杂,看起来很乱。我想把它做好。我会把它拆开,一点一点地做。这种能力在现在的试卷上很明显。试卷里来不及解。每年都有卷子重叠的问题。你说考试的时候不允许时间重叠卷子,可能看起来像作弊。你靠什么?平时培养这种能力,该动手的动手,该画的画,培养一种空间想象能力,只有考试的时候才会起作用。

第五,我们称之为阅读分析能力。

谁都会读书,但能不能读好是个问题。比如最后一道题,今年最后一道题是三角题,去年是函数题。如果你看完了这种问题,说明你没看懂。你不知道如何做这道题。要想理解,通常要培养一个字一个字找的能力,每个句子所包含的内容和背后隐藏的条件,挖掘出来,靠这个条件继续玩,然后继续找。这种能力要靠平时的训练。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告诉你y=x+1时,它是一个线性函数。如果我不说别的,你会告诉我什么?同学们会问,你问什么?我什么都不问,就给你这个。你能告诉我什么?为什么?我们中考100%会出这样的题,什么都不问就给你一个公式。这时候你就需要有分析能力了。其实这个方程给出的信息是这样的:第一,叫做线性函数;第二个图像是一条直线;第三个k等于1;第四图像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象限上升;第五,图像与Y轴的交点(0,1,0);以及第六条线与X轴的交点(-1,0)。给学生这个公式后,后面这些东西有反应吗?没有的话,做难题就会有障碍。如果你反应过来,这样的条件就会成为你以后用的条件。这就是你有没有分析能力。尤其是第八道选择题和第四道填空题往往比较难。如果你想解决它,你必须能够阅读问题,并逐字逐句地进行演绎。这个问题给了我什么?功能,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图像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一定要讲清楚,问题就出来了,不然不知道怎么下手。

六、阅读学习能力是什么意思?

从五年中考可以看出,每年至少有一个这样的题目。什么话题?它告诉你一些你从未学过的东西。他把所有的条件,过程,答案都告诉你了。我要你根据刚刚学到的知识,立即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下面的题100%不会做。为什么?因为往往下面的题目需要你去理解和看透你所学的一些内涵,才能解决下面的问题。你只是理解了上面的,不,你解决不了问题。换句话说,你会自学吗?这些能力都体现在中考的试卷上,中考是期末考试,这些能力必须靠自己去培养。当然,老师更有责任培养你这方面的能力。平时的数学知识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这样的能力。你注意到这种能力会逐渐增强,有了能力,问题就变得容易了。

一个考核的百分比,一个考核能力的内容,五年考核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些。当然,我认为学生不需要太在意其他的难度因素和题目的难度。北京今年中考有65438+万人参加。考题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容易,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难。2007年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很少人出的题,大家都没得分,就像没有这个问题一样。不要太在意难度,大家都容易。考生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基础的东西,如何把握才是关键。至于2011中考试卷的预测,我觉得和我说的是分不开的。标题可以照字面改,内容也可以改,但实质内容不会变。

近五年的试题更加强调应用性,增加了探究性,更加注重综合性。一方面注重基础,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具有良好的教学导向;另一方面着重考察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所以假设2011的中考数学命题会有以下几种可能:

考试范围仍将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板块。

试卷将由第一卷和第二卷组成。第一卷是选择题,32分。第二卷为填空题及解答(其中填空题16分,解答题72分)。知识内容分布为:数和代数60分左右;空间和图形46分左右;统计和概率大概是14分。难易程度分布如下:易题60分;中档试题36分左右;比较难的题大概24分左右。考试时间还是120分钟。

2011中考数学命题趋势仍将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突出初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即全体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维方法、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基础知识方面,从1题开始,看近5年的1和2题,可以找到规律:

(06) 1的倒数。是()

A.B. C. D。

(07) 1的倒数。是()

A.B. C. D。

(08) 1的绝对值。等于()

A.B. C. D。

(09)1的倒数。7是

A.B. C. D。

(10)1.?2的倒数是

(一)?(二)(三)?2 (D) 2 .

这五年的期中考试题,1题都是倒数、绝对值、倒数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低起点”。让我们再来看看问题2:

(06) 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

A.B. C. D。

(07) 2.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之一,其外膜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所以26万的科学记数法应为()。

A.B. C. D。

(08) 2.截至2008年5月19日,已有21600名中外记者成为北京奥运会注册记者,为历届奥运会之最。21,600的科学记数法应该是()。

A.B. C. D。

(09)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0978年的65438+364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067亿元。300670的科学符号应该是

A.B. C. D。

(10)2.2065 438+00 6月3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火星-500”正式启动。中国志愿者王跃等6名志愿者踏上了12480小时的“火星之旅”。12480应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一)12.48?103 (B) 0.1248?105 (C) 1.248?104 (D) 1.248?103。

很容易看出第二题都是结合现实背景的基础知识的基础题。根据北京中考考试说明,“试卷难度分布为:易题60分左右,中题36分左右,难题24分左右。”有哪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大部分比较容易的题都是来自于原来的课本题。什么是中考?中级试题比较容易稍微改一下。如果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有90分以下的考生。

基本功,我们来看看近五年的13题:

(06) 13.计算:

(07) 13.计算:

(08) 13.计算:。

(09)13.计算:

(10)13.计算:1?20100?|?4 |?tan60?。

不难看出,这五个问题惊人的相似。中考试题设置的原则是:整体稳定,稳中求变,变中创新。稳定的部分应该在前96分。也就是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变”与“新”应该在基本的数学思维中。如果把近五年期中考试的8、12、22、23、24、25题放在一起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变化的规律和方向。

其中代数的命题会从“数与公式”增加到“方程与不等式”,再增加到“函数”。考察“三基”,淡化专项技能,注重普遍性和概括性;

几何部分将通过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考察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性质,欣赏和体验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概念;三角盘会重视任何三角形的平分线、中线和高度的理解和认识;重视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重视对三角形中中线性质的探索;重视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注重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断条件的探究;重视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重视探索勾股定理的经验;四边形板会重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和应用;教材中“圆”的内容设置本身偏低,可能存在“竖径定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面积的计算”三个方面的问题,但2006年、07年、08年、09年、10年,大结局是以几何为基础编写的。看来要在动态几何上下点功夫了。

虽然统计与概率的分数只有14,但是概念很多,可能会考察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样本选择等基本的统计学问题。检查反映集中程度和分散程度的统计数据;或者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补充和绘制统计图,考察对数据处理(表示和分析)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估计总体,或者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质疑一些统计方法等。,考查学生的统计概念;考查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等概率的基本概念;甚至考察学生对频率和概率的理解和应用;将统计和概率问题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至此,我们应该对北京中考《考试说明》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较容易的题”60分左右;中档试题36分左右;比较难的试题在24分左右。“对”,整体稳定,稳中求变,变中创新。“理解也更深刻了。如果把近五年的期中考试题目放在一起,就要认真研究了。2011期中考试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