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或作用是什么?

教师,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的赞美数不胜数,如蚕、烛光、慈母、园丁、火种、石阶等等。教师受到世人的尊敬,因为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启蒙者,更是文明的化身和行为的楷模。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知识门类的增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人们特别重视幼儿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在这种趋势下,人们往往注重让孩子学习技能和特长,忽视了道德情操、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培养,而这恰恰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重中之重。

教育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社会工程,起着传承人类文明、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肩负着育人、育人的重任。这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在这个系统的教育工程中,学前教育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教育是基础。就教育而言,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体系的基础和基石。育人是强国,培育人才是贡献。因此,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办好学前教育的关键。

一、做老师,幼师本身就是最真实的活教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站。人生的最初几年决定和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幼儿教师是这一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这一时期的孩子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是孩子接受外界影响,形成性格特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家长和周围人的语言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与人交往,甚至对孩子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师在孩子心中威望很高,老师的话在孩子心中比父母的话更重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师的行为和言语对孩子有如此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幼儿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也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举止、端庄的形象和仪容去影响和改变孩子入园前的不良习惯,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素养。在教育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时刻牢记“为人师表”,教育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二、爱心、耐心和细心,幼师的素质就是幼教的水平。

幼儿教师的素质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教师的人格培养,二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两者要相互交融,自然和谐地体现在每一位幼师身上。每个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学前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也是评价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

1,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本职工作。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把从事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有自己的传统美德,有自己的道德法规,这些都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民族之魂。它是一种精神传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的细致教育工程,而幼儿教师是这项工程的缔造者。

总之,教师是来自社会的普通成员,但人不是神。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老师也是。这很正常。但是,教师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场合、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入职时,教师要按照职业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经常需要用克制和意志力来调节和约束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作为幼儿教师,这一点更为重要。孩子都有崇拜老师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师从老师”。通常情况下,孩子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老师做的事情作为行为标准,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我们的童年也是如此。由此看来,幼儿教师的个人习惯、好恶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直接影响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面对众多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父母素养的不同以及遗传带来的个体差异,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表达能力、脾气性格、理解和模仿能力必然不同,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不良习惯和缺点,甚至个别孩子会有一些难以忍受的爱好和问题。个人认为,这自然导致了喜欢与否,满意与否的区别。实事求是地说,不可能要求老师同等程度地爱所有的孩子,但职业道德要求幼儿教师同等地关爱、教导每一个孩子,即使是问题多的孩子,也要多花时间和耐心。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如果你热爱加入这个职业,就必须关爱每一个前来接受教育的人,在教学工作中把同样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同环境条件的孩子有不同的优缺点,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原因。他们性格不同。幼儿教师的责任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孩子的性格,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发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纠正和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良习惯。这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和其他中小学老师不一样。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幼儿教师在关心的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等待孩子的变化和进步,细心发现,努力因材施教,让孩子在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身心成长和进步。

2、倾注爱心,因材施教,有说服力,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集中,会提出许多稀奇古怪、不着边际的想法和问题,这些想法和问题会直接反映出孩子的兴趣动向和心理活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只要你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你就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幼儿教师既要保护幼儿的人格又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特长,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和帮助幼儿自己处理问题、解决矛盾。

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幼儿教师首先要努力具备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生活常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才能。他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面对的孩子幼稚,就让自己没有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在幼儿眼里,老师什么都懂,什么都做,往往会引起幼儿的羡慕和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越小,要求越高,越有天赋。

每个孩子都有其天真可爱的一面。如果幼儿教师能把他们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并教好他们,孩子们将在一位充满爱心的园丁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第三,科教兴国任重道远,教育改革从学前教育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成为全民和全社会的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认识的转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对早教的关注、重视和投入,是近年来的重大变化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也有量变和质变。计划经济一改,大多数幼儿园被视为福利机构,依附于企事业单位体制;改变单纯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的性质,国家教委适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指出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早期行为习惯和早期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学前教育,让孩子对生活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培养孩子优秀的基本素质。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转变,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素质教育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学前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场思想革命和内容变革,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对整个幼儿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备课和讲课来完成,主要是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通过考试来评价优劣。素质教育的考核以孩子的基本素质为标准,包括身体、道德、知识、行为、性格、能力等,更加全面、客观。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处理人与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生活自理能力和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成长,等等。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他们还需要做大量的校外工作,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各种情况,与家长沟通,配合教学。

因此,选拔和聘用幼儿园教师的条件和评价标准应该高于其他层次的教师,应该更加全面和细致。每一个选择这个职业的幼师,都应该有责任感、荣誉感、志向和使命感,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在平凡而高尚的教育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从事学前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幼儿教师的重大社会使命和光荣责任,明确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真正热爱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