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中职幼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是什么样的?

结合幼儿教师的实际,优化幼儿心理学的教育教学策略,昆明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林园650031摘要:要想成功地进行幼儿心理学的教学,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心设计和选择课堂教学策略是儿童心理学教学达到理想优化状态的必要和关键步骤。可以说,只有将优化的教学策略和具体方法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相结合,才能实现幼儿心理学教学的优化。关键词:学前心理学;教学策略;优化;学前师范教育教学策略是学前心理学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认知需求而制定的教学方案计划和教学实施措施。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是教育者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也反映了教育者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价值取向。“如何让我的学前心理学教学生动活泼,保证质量?”“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幼师的特质?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前人才?”“我的学生有没有可能扎实地学习心理学,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怎样的教学才能让师生都成为主体,共同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通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就如何在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仅供大家参考。一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从培养人才的专业素质、基本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目标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仅要有总体目标,还要有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做到每章、每课时都有明确的目标。学前心理学作为幼儿师范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应实现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纵向有序和同级学科的横向结合与有机联系。比如与学前教育、学前卫生、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方法、幼儿园管理、学前游戏、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以及心理测量、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等学科,丰富学前心理学的内容,真正用科学的理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尽量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融入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紧跟科学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触摸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前沿,让学生了解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和价值。改变封闭的教育观念,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专轻宽,重智轻德”的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日程,单独和分组开展学生课外心理辅导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生观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合格教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优化学科理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从学前教育专业化和师范化的培养目标出发,幼儿心理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我们在幼儿园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思考、多亲身使用。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比如,学生在观察孩子的“注意力”为什么容易分散时,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外界刺激的影响和自身的兴趣、需求、愿望之外,还和因为同学而“注意”的其他品质有关。前者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转移,后者是因为“注意力”太稳定,难以转移。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儿童“注意力”的特点,并提出各种防止儿童注意力分散的建议和措施。学生不仅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而且懂得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三,充分利用间接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取决于他们使用知识的情境。要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他们必须将知识置于真实复杂的情境中,通过知识的应用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使学习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广泛的迁移。心理现象分析就是利用现成的“间接知识”,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构的情境中,了解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1)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分析心理学中涉及的大多数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观察到。心理现象虽然复杂,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毕竟是一种客观现象。很多心理现象都是带有普遍性和同性的,总是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学习“知觉规则——知觉选择性”时,先将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他们生活周围的哪些事物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通过观察,学生们知道,任何与背景有很大不同、运动变化、排列有规律的东西,都容易吸引我们的知觉。再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比如“不能同时用两样东西”、“酸葡萄效应”、“及时复习是对抗遗忘的良药”等。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环境和反思自己,举一反三,使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能学到有用的东西。(2)分析心理现象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中的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心理现象,通常是不可观察的;同时能够科学地解释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现象。古今中外有很多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间接知识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例如,在学习“环境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影响及儿童早期发展中的‘敏感期’概念”时,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些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通常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的重要依据,如“狼孩”、“野孩子”、“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特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讨论这些特殊儿童心理和行为形成的原因,了解儿童早年的一些行为或心理素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环境和教育在一个人早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结合文学作品中的心理现象和案例,文学作品是间接知识,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虚构后的“间接知识”。经过挑选,可以找到一些类似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为来分析心理现象,具有特殊的效果。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王熙凤;《水浒传》中的与鲁:《围城》中的、李、等人物都具有独特而典型的人格特征。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人格特质、类型和层次的理论。同样,对《阿甘正传》、《雨人》、《海伦·凯勒》等作品中人物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内容。最后,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智力结构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正了解了人的八种智力潜能在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结构,以及每个人的智力优势的差异和独特性。(4)结合自我心理现象和心理感受分析,引导学习者把自己或同伴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材,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比如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不仅有助于学好心理学,对学习者自身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生理大变化引起的心理问题和其他心理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态度和学习能力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现代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且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主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方法应该能够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1)发现学习在心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知识的新行为。”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用手和脑巩固知识,懂得思考、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教学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少依赖老师,少迷信书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和运用。1.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儿童在自然条件下的心理和行为现象,如儿童的认知规律、行为特点、语言发展规律等。帮助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提供观察条件,学会做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结合教材,运用调查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孩子进行长时间的调查和了解。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什么形式,调查的问题是什么,调查的步骤是怎样的,如何分析结果等等。比如我们让学生对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发展水平进行为期五周的个案跟踪调查。拟定方案后,学生们做了相应的问卷和图片,创设了各种场景甚至走访家长,最后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结合教材,在心理学教学中运用心理测量学方法,要尽可能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用事实和科学说话。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行为样本,进行客观规范的测量。比如通过画人来测量分析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量,还可以根据一定的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和编制简单的心理测试量表,既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结合教材,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有许多心理现象和规律。只有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才能观察到它们的存在,才能真正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特殊性。比如在学习和理解人的“感知觉”时,引导学生使用心理测试仪器:重量知觉仪、方位知觉仪、色觉仪等仪器,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将学生分组在心理实验室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每个人的感知水平差异很大,每个人的“感觉域”或“绝对感觉域”更是不同。(二)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我们知道,真正有价值的学习始于“问题”,“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源于怀疑”,“问题是激活或唤醒思维材料的刺激因素,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以“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我尽量在每节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应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小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为什么小孩子总爱讲故事?”“为什么小孩子总喜欢玩游戏?”“孩子的自我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遗传条件相同、生活背景相同的双胞胎,即使是连体人,也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在等待提问时,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甚至把这些问题视为一种挑战。这样的挑战有很大的“诱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被充分调动,他们过去的经验被激活。问题解决了,学生不仅有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有增值效应,能促进新的学习,成为教学持续活力的重要动力来源。(三)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Allport,1924)强调与环境的互动。他认为合作学习在学生之间创造了积极的同伴关系,这种积极的同伴关系对学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我在掌握了关于儿童记忆发展特点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分组讨论:“如何让儿童在最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记住同一学习材料(一首儿歌)。”并要求用所学知识总结出至少四条教学建议和策略。结果同学们讨论激烈,思考积极,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方法。一些团体提出了几种策略和方法。有的小组用文字展示讨论结果,有的小组用图片展示;有的同学甚至用动作和表情辅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承认和研究自己的假设;有助于学习者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认识,形成合作学习和耐心倾听的习惯;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第五,提高效率,注重多媒体教学在心理学教学中的优化运用。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媒体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心理学教学的感受形式和提示效果,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和飞跃。应该说,电教媒体的表现手法是丰富多彩的,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或通过电教媒体进行处理,使那些看不见的、不清楚的理论变成看得见的、可识别的现象,抽象变得具体、复杂、简单,这在心理学教学中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在感官知觉的教学中,我制作并使用了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进行直观生动的演示,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感官“知觉规律”和“错觉现象”;在讲解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案例、图片、量表或研究成果;学习智力理论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片段。这一切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为什么不呢?另外,视听媒体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视听的作用,产生美感。学生在认识美的同时,要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分析和思考,让自己的身心沉浸在这种美之中,从而按照美的规律来发挥和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