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中国真题

第一卷阅读题

一个必考题

一、现代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书”原指书写符号。现在说的书,不是来自文字符号,也不是来自文字学的“六书”,而是来自书法艺术。书法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书法”与“金”、“石”、“画”一起,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书法是一门艺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的汉字一出现,书写者就有了“写得漂亮”的要求和愿望。甲骨文就是这种情况。字形虽然复杂,但无论单字还是整字,结构和构图都要好看。可见,自写作这个动作开始,就伴随着艺术要求和审美要求。

李芹和韩立都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篆书既单调又麻烦。所以晋代以后,真书(又称楷书、隶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虽然各家的写法和风格不同,但是字体结构是一样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还没有真书用的久。真本因为字体固定,笔画转折自然,书写连续,书写一笔以上容易被发现,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真正的书,写得缠绵悱恻就是行书,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汉代的草书,也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韩立的笔法写草书是不同的。东晋以后,与真书改草书融合。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各种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燕体、柳体、欧体、楚体。在此之前,没有人专门从事写作,以书法闻名。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的文学家,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样的称呼。当时很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代,文人写碑已是常事。唐太宗爱写字,写了两块碑文,《晋祠铭》和《温泉铭》,并把这两块碑文的拓片送给外国使节。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余士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刘公权等都曾题写碑文,书法流派逐渐增多,其碑文流传至今。事实上,今天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献、经书水平确实超过了传世的碑刻。在唐代普通人的文献中,也有书法比晋代的《辞明》和《文泉明》更胜一筹,但皇帝和官员写的更受重视,很多不知名的书法家的作品不为人知。

在古代,一部好的书法作品被称为“书法”,是指这部作品足以达摩,“书法”、“书法之道”、“书法之术”指的是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都叫“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同时,书法活动不仅可以陶冶艺术情操,还可以调心养神,达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说:“千里之外,万里之外。”看到一封信,觉得很亲切,好像遇到了什么人。书法被认为是人的性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如此。(摘自七公漫谈石书画)

1.以下关于“书”的说法不符合原意。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也可以指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中“六书”的“书”。本文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出发,所谓“书”就是书法。

b .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也因其深远的影响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C.甲骨文中,单字或整字的结构和构图都很漂亮,可见汉字一出现,就有了“书法”的要求。

d真书好写,各种作品不断出现,形成了颜体、柳体等不同字体,按照“书”的艺术风格来划分。

答案b

分析“他们”(指“金”、“石”、“画”)也是因为影响深远而无中生有,并不是“书”的表达。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意的是

李和都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篆书既单调又麻烦。所以到了晋代以后,真书就产生了,一直沿用到今天。

B.真正的书如果连续写就是行书,更快的行书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源头。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曹彰,它是用韩立的笔法写曹彰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并没有以书法出名的人,直到唐代文人写碑才流行起来,欧阳询、颜真卿、刘公权等人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指的是书写的方法,“书法”指的是好的书法作品。现在两者合二为一,都叫“书法”。

答案b

草书的另一个源头是汉代的曹彰,也就是说用真正的书法写草书和用韩立的笔法写曹彰是不一样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就字形的复杂程度而言,李芹和韩立超过了真书,甲骨文超过了李芹和韩立。可以说,这是真正的书被长期使用的根本原因。

b古代书法流派不多。当时连“书法家”的名号都没有,但到了唐代,书法兴盛,流派渐多。看来书法的发展和社会的倡导有很大关系。

C.到了唐代,一些不知名的书法家水平也很高。事实上,唐代碑帖的书法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却因为是皇帝和官员书写而被世人称道。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性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的人把它叫做“千里之外”,也就是说今天的人把它叫做“见字如见人”。

答案c

说“其水平确实超过传世碑”,并不是否定其代表性,而只是陈述了确实有书法超过传世碑的事实,只是未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