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生考试真题

自然辩证法问题解答

1.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哲学性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003-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科技研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科技发展辩证法(科技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分支。003-2,003-3。自然辩证法不仅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它是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是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自然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自然辩证法的建立和发展与哲学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现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为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需要。因此,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哲学学科。

2.结合中国生态现实谈谈你对生态危机的看法?

生态危机:是指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过程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即生命支持系统在全球范围或局部地区崩溃,从而危及人类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所谓“生态危机”,首先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与过去三四个世纪以来把自己视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人的人们的观念和态度密切相关。"这种统治、征服、控制和支配自然的欲望是现代精神的核心特征之一。"在这种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下。人们追求的主要是使自然符合人的需要、目的和特点,而较少考虑如何使人的需要和特点符合和适应自然的特点、规律和生态规律;人们普遍重视人改造、征服和征服自然的力量的增长、提高和发展,而忽视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调节能力和人对改变自然的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和发展;人们痴迷于权利:自然的胜利和统治,却忽略了我们每一次战胜自然都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例如,今天的环境污染问题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无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公法,随意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垃圾和化学废物,将造成污染的企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的油漆工,而发展中国家也因贫穷和债务而加紧开发自然资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传统工业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排放大量废物的粗放式生产和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它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极大地扩展了控制自然的能力,但并没有同等地扩展保存和保护自然的能力。传统工业对大自然的需求是无限的,它使人类能够以难以想象的力量燃烧、砍伐、挖掘、移动和改变各种物质,从而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全球“生态危机”也是由传统的发展观造成的,这种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追求经济增长。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统的发展观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应用。根据这种发展观,自然资源可以免费使用。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没有人类劳动的东西是不能体现价值的,所以自然资源是无价的或者低价的,可以免费随意使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大增长是以无节制地消耗地球上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按照这种发展观,发展可以理解为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GNP可以作为衡量国家生产力水平、国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首要指标。然而,在这个指数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质量这一重要价值的损失都得到了反映。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观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3.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关于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与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和精神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也是实践财富。因此,马克思把科学看作是“人与自然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与自然的动态认识和反思关系。科学是一种认知活动。

科学是求真的,是以客观自然现象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追求真理;第二,具有解释性和可预见性;第三是可测性。

(B)科学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0063-1。科学是人类精神生产领域的一种社会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学是知识形式的生产力。科学不仅是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

(三)科学是一个社会系统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体系,与其他社会规范体系相比,主要表现在:1。它有一个自然形成的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2.员工主体是由专业科学家和接受过严格训练的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同构体。3.有独特有效的奖励体系,科学奖励的核心不是金钱而是同行认可。一个国家的科学和社会制度的状况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标准。

4.如何评价技术悲观和技术乐观?

技术乐观主义是在人类对技术的社会功能有所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其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拯救”。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把技术进步视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动力。

090-1。技术悲观主义虽然沾染了“悲哀”二字,暴露了其整体的负面感受和非理性主义,但其背后却蕴含着反思批判的意志和超越现实的呐喊。悲观主义作为一种消极的技术观,自始至终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但由于人们的观察角度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价值追求不同,所以对技术有不同的恐怖心理和批判表现。

090-2。092-3。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的区别在于,它重视特定社会条件对技术作用的影响,而不是孤立地讨论技术的作用。马克思和希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他们既承认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又强调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引导和作用。马克思和西格蒙德的技术社会观既不是纯粹的技术决定论,也不是纯粹的社会决定论,而是关于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论。因此,我们不能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断章取义,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今天关于技术社会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技术社会观(有空再写)

5.结合所学学科思考数学方法在科研中的应用?

115-1。它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洁准确的形式语言。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物及其关系,可以保证理论体系内部逻辑的自洽性和简洁性。加上生物识别技术。比如物理学:在动力学中,经典电磁理论的所有基本定律一般都可以用一组偏微分方程来描述;在量子力学中,希尔伯特空间和算符可以用来清晰地描述微观世界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改进科学研究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方法。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海森堡的矩阵力学等。都是运用数学方法的逻辑严密性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例子。

第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逻辑推理工具。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命题和公式只有经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才能成立,而数学推理必须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以保证从某个前提得出的结论在逻辑上是准确的。

6.如何理解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通过模仿进行的创新活动,它包括两种方式:

首先是完全模仿创新。即模仿市场上现有的产品。一项新技术完全饱和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这就使得技术模仿成为可能。然而,完全模仿在本质上也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许多企业开始模仿其他企业的技术。

二是模仿,然后创新。这是对先进入市场的产品的再创造,即在引进别人的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了被模仿产品的技术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了原来的技术水平。要求企业首先掌握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诀窍,改进产品的功能、外观和性能,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省大量R&D和市场培育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避免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市场发展的风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制于技术,新技术并不总是容易被模仿的。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获得效益显著的技术显然更加困难。自己回答,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有以下特点:(1)主动跟随。(2)市场开发。(3)“边看边学”的积累。(4)资源投入的中间积累。

7.科学家应该遵循科技伦理吗?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科学家应该遵循科技伦理。166-1。科学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无论是无辜的人在科学的借口下受到伤害,还是科学的成果变成了对人类的伤害,我们都不能仅仅把责任推给科学或者使用科学的人。科学家应该自己承担责任。科学应该造福人类,为人民服务;科学应该用于和平目的而不是战争;科学家要保证科学研究的后果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不会危及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后代的生存安全。科学家要对研究的后果负责,认真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违背科研理论就立即中止科研,并公开声明;科学家应该做出承诺,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体现高标准的道德。科学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特别是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时,应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和动物伦理。技术工人,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应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标准,应承担对社会、职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对工程的环境影响承担特殊责任,规范自身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仅仅依靠舆论支持和道德示范来构建科学家的伦理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制度上没有对科技道德行为的惩戒机制,就会对社会心理产生负面的暗示。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坚决惩治和消除科技界的不道德行为,才能有效保障新的伦理规范的建立。

8.如何保证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8-1。对于科技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国家政策三个方面进行保障。应从政策、法规、组织、制度化等方面予以保障,包括建立保障R&D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建立保障科技发展的决策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体系。169-2(7点钟方向)

只要我们能始终牢记“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给人类带来幸福”,我们就能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有了这个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一旦某些科技的发展损害或者可能损害社会的整体幸福,就要坚决禁止这种科技的发展和使用。相反,如果这样的科技有益或者更有利于社会整体幸福,我们会继续支持。

9、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技术创新实际上是具有社会经济意义和市场意义的技术发明以新产品(或改进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的形式首次应用。技术创新的来源并不仅限于新的技术发明,还包括原先存储在“技术库”中的原始技术发明和原始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成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2.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和动力。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3.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4.技术创新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首先,技术创新改变区域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区域可持续竞争力。第二,技术创新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为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制度基础。

10.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先进的科教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多种创新互动,使国内外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充满活力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第三,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律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

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第六,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第七,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生成,一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