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校小升初数学试卷分析发言

初中考试结束了。回顾过去的这个学年,尤其是这个学期,学校在为初中而努力。杨校长多次组织毕业班经验交流会,积极想办法提高成绩。杨校长、徐校长、袁董事长、李主任经常出现在六年级楼看望我们六年级师生,指导早读。这学期教务处给六年级组织了六次带答题卡的实战演练,办公室里总有姐妹趴在桌子上批改试卷。姐妹们每次考试后都要分析总结。为了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而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我们经常和学生斗智斗勇,突击换班或者交叉测试单词量。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在领导的关心和我们六年级姐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第二小学的小升初数学成绩在这个合作区遥遥领先,平均比第二名高出近20分。估计应该是全区排名比较靠前的。

结果只代表过去。为了吸取这次初中考试的经验,我代表我们六年级对这张数学试卷做如下分析。缺点请批评指正!

一、试卷内容分析:

这份初中试卷不仅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试题比前两年更难(很荣幸连续三年被抽中改初中数学试卷)。它重视知识理解和过程考查。试题呈现形式多样化,注重方法的渗透和能力的培养。试题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检验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另外,试题灵活开放,给学生留有自由解题的空间。

二、体积曲面解法分析:

本文考查小学六年所学知识。题型主要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观察、操作、分析和回答。从测试结果来看,虽然有些题比较难,但大部分学生都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优秀的解题和分析能力,能够联系实际答题。有的同学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这和以考代练的强化练习是分不开的。以下是初中数学卷和我班学生答题卡的分析(收集了一些答题卡,征求了我们六年级数学组姐妹的意见和建议):

?这份试卷有六大题,正确率高的就不再提了。这里主要说一下错误率高的问题。

第一大题:填空题,***21,第8、9题错误率较高。“一批作业本发给全班,平均每人12册;仅限女生,平均每人20份;如果只是分发给男生,一般人会得到(?)这个”。有的同学填了“8”,有的同学填了“18”,很多同学干脆留空。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但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不需要注意解题的步骤,用假设法就可以很容易的算出来(假设有600本书,有50个人在* * *,那么有30个女人,20个男人,从而得到30本书);也可以用比例知识求解,也方便。因为总的书数是固定的,学生人数与每个人得到的书数成反比,12: 20 = 3: 5,所以女生人数占班级的3/5,男生人数占班级的2/5,从而求出结果。犯错误的同学说明他们对问题含义的分析不够清晰,不能灵活地学习假设法和比例知识。在第九个问题中,有些同学已经完全搞混了所画正方形的数量,而有些同学却已经正确地数出来了。填哪里,标准化答案应该是“顶点”、“边”、“面”。虽然意思正确,但用词不够简洁,说明很多学生缺乏有序的思维和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第二个大问题:判断5分。问题也很经典,很常见。出乎意料的是,错误率最高的是第三题:“今年一季度有91天”,说明部分同学没有掌握正常年份的闰年知识。

第三大题:选择题,***10分。尤其是第四项错误率最高。折扣问题,因为有的孩子看到八折就选D,有5/4在里面。还有的没看清楚问题的意思,导致选择“不正确”,造成错误。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设计的很好,既能综合考察学生在生活中对百分数的特殊应用,以及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考察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

第四题:计算,***28分。题型经典,数量和难度适中。错误大多是计算不仔细,没有检查,导致失分。

第五题:通过观察找到阴影面积,5分。此题难度较大,重点考查学生关于圆的组合图形面积和辅助线的灵活添加的思路的应用和转化。没想到好多同学都做对了,做题方法灵活多样(包括第六、第二题),就是苦了改卷子的老师!

第六题:解题,***31分。本题***6是一个小题目,知识涵盖了百分比的应用,方阵的问题,贴现,距离,比例知识的实际应用等等。题型一般,难度不算太大,题量适中。其中,第二个子题的方阵问题灵活,难度相对较大,错误率较高。第六题第三题,题中给了分钟,却问了小时。很多同学忽略了细节上的变化而丢分。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审题能力,在没有正确阅读课文的情况下会出现错误。

2.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很粗心。简单的口算也会算错;计算后把结果抄在答题卡上是错误的,不是检查等。

3.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不扎实,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和记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4.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5.空间和图形主题查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

四、改进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检查、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拿到之前先把题看完,了解已知的信息和要求,然后再去研究,分析,回答。解决问题也要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

2.也要加强计算。通过实际情况,先了解计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专项计算练习。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基础知识和概念进行实践,注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关注差生,对课堂上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随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进行强化授课和练习,面向全体学生。

5.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