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知识点指导: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的铁元素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引起的贫血。表现为骨髓、肝、脾等器官组织缺乏可染铁,血清铁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典型病例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这种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全世界都有,各年龄段都有发生,尤其是育龄妇女和婴儿。钩虫病在流行地区尤为常见,程度也较重。
铁代谢
1.体内分布
①血红蛋白占67%;②肌红蛋白占3.5%;③少量酶和辅酶;④铁储量占29%。
2.铁的来源和吸收
①来源食物,每日摄入铁10 mg ~ 15 mg。
②吸收:每日吸收铁约65,438+0 mg,吸收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胃酸和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
3.铁的运输、利用和储存[铁代谢循环示意图]
①转运铁与血浆转铁蛋白结合后转运。
②主要使用合成血红蛋白。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的铁可以重新利用。
③贮存在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中,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临床上常用铁蛋白来衡量铁的贮存)。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慢性失血
主要原因是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血尿、溶血等。).
2.需求增加,摄入不足。
见于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青少年,尤其以偏食多见。
3.铁吸收不良
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疾病容易引起铁吸收不良。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贫血的程度和发病的紧迫性有关。除了一般贫血症状外,患者还具有与组织铁缺乏和含铁酶活性降低相关的症状。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易怒、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尤其是孩子。一些患者(大多数是儿童)可能有异食癖,如吃泥土、石屑和生米。严重缺铁性贫血可引起粘膜组织改变和外胚层营养不良,如口腔炎、舌炎、萎缩性胃炎、皮肤干燥、头发干燥、指甲扁平、指甲脆脆,甚至吞咽困难。总结如下:
①全身性贫血;
②缺铁的特殊表现:异食癖、口腔炎、舌炎、皮肤毛发干燥、抗甲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①缺铁原因存在(同上)。
②临床表现(同上)。
③实验室检查(同上)。
④铁剂治疗有效。
2.鉴别诊断
①有海洋性贫血家族史,外周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可出现铁染色,血红蛋白增高。
②慢性炎症性贫血血清铁降低,但总铁结合量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
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少见,多见于中老年人。血清铁增加,而总铁结合能力下降。骨髓铁染色可见典型的环状铁颗粒幼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