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二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点。
1.[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1)e = 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变化率}
2) E = BLV垂直(切割磁感应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 EM = NBS ω(交流发电机最大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 = bl2ω/2(导体一端固定并被ω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 = bs {φ:磁通量(Wb),B:均匀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面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以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向来确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从负极到正极)。
*4.自感电动势E from = nδ φ/δ T = lδ I/δ T {L:自感系数(h)(有铁芯的线圈L大于无铁芯的线圈),
δI:变化的电流,?T:所用时间,δ I/δ T:自感应电流的变化率(变化速度)}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确定,楞次定律的应用点;
(2)自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应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 = 103 MH = 106μh
(4)其他相关内容:自感应/荧光灯。
X.交流电(正弦交流电)
1.电压瞬时值E = EMS inωt电流瞬时值I = IMS 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 = NBS ω = 2 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 = EM/R合计
3.正弦(余弦)交流电的有效值:e = em/(2)1/2;u = 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一、二次绕组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
u 1/U2 = n 1/N2;I 1/I2 = N2/N2;p输入= p输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利用高压传输电能,可以减少输电线路上电能的损耗' =(p/u)2r;
(p损耗':输电线路上损耗的功率,p:传输电能的总功率,u:传输电压,r:输电线路电阻);
6.公式1,2,3,4中的物理量和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秒);n:线圈的匝数;b:磁感应强度(t);
s:线圈面积(平方米);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1)交流电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频率相同,即ω电= ω线,F电= F线;
(2)在发电机中,线圈的磁通量在中性面位置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通过中性面的电流方向发生变化;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定义的,无特殊说明的交流值指有效值;
(4)当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当负载消耗的功率增加时,输入功率也增加,即P out决定P in
(5)其他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像/电阻、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
1.有机物的溶解度
(1)不溶于水的有:各种烃类、卤代烃类、硝基化合物、酯类、大部分聚合物、高级醇类(指分子中碳原子较多,下同)、醛类、羧酸类等。
(2)溶于水的有:低级[一般N(C)≤4]醇,(醚),醛,(酮),羧酸及其盐,氨基酸及其盐,单糖和二糖。它们都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的溶解性: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物,也能溶解许多有机物。因此,常用乙醇溶解植物色素或其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与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能溶解,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比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不仅可以溶解NaOH,还可以溶解油脂,使之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反应极限。
②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9.3g(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温度高于65℃时,可加水混合,冷却后分层。上层是苯酚的水溶液,下层是苯酚的水溶液。摇动后会形成乳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苏打溶液,因为形成了可溶性钠盐。
有机推理
一、解决有机推断问题的常用方法有:
1.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官能团,如: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三键“-CHO”和酚羟基;能产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CHO”;能与钠反应的物质含有“-OH”;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分别含有“-cooh”;能水解产生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
2.根据性质和相关数据推断官能团的个数,如-CHO→2ag→Cu20;2-0H→H2;2-COOH(CO32-)→CO2
3.从某些反应的产物中推断官能团的位置,例如:
(1)醛或羧酸是由醇氧化得到的,-OH必须连在一个有两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酮是由醇氧化得到的,而-OH连在只有一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
(2)可以从消除反应产物中确定“-OH”或“-X”的位置。
(3)碳链结构可以由取代产物的数量决定。
(4)从氢化碳的骨架可以确定“C=C”或“C≡C”的位置。
点击能力:取一些典型的碳氢衍生物(溴乙烷、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理解有机物中官能团的作用,掌握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注:碳氢衍生物是中学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在各种碳氢衍生物中,含氧衍生物是重点。教材在介绍每一个代表时,一般先介绍该物质的分子结构,然后结合分子结构讨论其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学习本章时,首先要掌握同类衍生物的组成、结构特征(官能团)及其化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种官能团之间的演变关系,熟悉官能团的介绍。
2.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65438+含0 ~ 4个碳原子的烃类、氯甲烷、新戊烷、甲醛。性质、结构、用途、制备方法等。
2.碳原子较少的醛类、醇类、羧酸类(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类和酯类(乙酸乙酯)都不溶于水;苯酚在室温下微溶于水,但在65℃以上可任意比例混溶。
3.所有烃类、酯类和一氯代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一溴烷烃、多卤代烃和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高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变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酚类、醛类以及含有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有机物。苯、苯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可使溴水萃取褪色。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变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碳碳键不饱和的有机物、酚类。
6.碳原子数相同时为异构体的不同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异构体的有机化合物有: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化碳氢化合物:CH3Cl、CH2Cl2、CHCl3、CCl4、C2 H5 cl;;酒精:CH4O;醛类:CH2O、C2 H4 O;酸:CH2O2。
8.取代反应包括卤化、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和分子间脱水(如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9.能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的甘油酯等。
三、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总结
1.需要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备(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任何温度不高于100℃的反应,都可以在水浴中加热,温度变化平稳,无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进行。
2.需要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乙烯(170℃) (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生成硝基苯(50-60℃)
【描述】:(1)任何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人都必须使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所有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与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所有含有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烃的衍生物和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例如醇类和酚类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还原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具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衍生物(加成)
(2)酚类物质,如苯酚(替代物)
(3)含醛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和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强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及苯同系物、四氯化碳、汽油、己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大于水的液态有机物包括: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低的液态有机物是碳氢化合物、大部分酯类和一氯烷烃。
9.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是:
碳氢化合物、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室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质有:
分子中含有小于或等于4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新戊烷除外)、氯甲烷和甲醛。
12.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如下:
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脱水、纤维素酯化和水解。
13.可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醇、醛和酚的同系物。
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被氧气氧化。
14.酸性有机化合物是: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酒精、双氧水、碘、三氯乙酸等。
16.能与酸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
(1)苯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酒精溶液:消除)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2的褪色。高锰酸钾酸溶液;
3.溴水褪色;
4.淀粉接触碘时会变蓝。
5.蛋白质遇到浓硝酸会变黄(显色反应)。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
分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可以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是统一的,也是不同的。
复合水、无机盐、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无水和结合水。
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单糖、二糖和多糖。
脂类-脂肪、脂类、固醇
游离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可以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种细胞中。
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和功能。
糖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流失,保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甾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核酸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类型、数量和排列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和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只有保持细胞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细胞膜结构:流体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功能:流动性,选择性渗透
选择性渗透:自由扩散(苯)和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和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润滑,识别
细胞质基质-营养素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光滑表面: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
粗糙表面:糖蛋白的加工与合成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对细胞内环境起调节作用,能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核结构:核膜、核仁和染色质。
核膜-选择性渗透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功能:
核孔-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
细胞核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地方,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它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散在的核糖体。
类核裸DNA
细胞相对较小。
细胞增殖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周期性的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有一个细胞周期。
动物和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不同种类的细胞在前期和后期,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是不同的。
间期最大的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只是细胞的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永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
细胞稳定性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全能性最强的细胞是已经开始分裂的干细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的全能性。
细胞癌变和细胞的异常分化。
致癌因素:物理、化学、病毒。
癌细胞是由原癌基因由抑制转化为激活而产生的。特点:无限增殖;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细胞膜发生变化。
细胞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生理生化变化过程,最终体现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水分减少,新陈代谢减弱;酶活性下降;
色素堆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
呼吸速率减慢,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第三章生物代谢
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可以表现出生命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的遗传变异)。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酶是活细胞中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
适宜条件:适宜的温度和pH值。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形成途径:动物呼吸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 ATP在细胞内很小,但转化很快,始终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除了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作用。地球上出现蓝藻后,地球大气层逐渐含氧。
水分代谢和渗透的必要条件:
有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有浓度差。
原生质体: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驱动力。
矿物质代谢矿物质元素以离子的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矿质元素的利用形式:氮、磷、镁。
钙、铁
营养代谢三大营养素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食物中的糖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化;脱氨基
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饮食。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维护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正常的生命活动。
甘油和大多数脂肪酸再次合成脂肪。
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含有更多种类的氨基酸。
三种营养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转化的程度明显不同。
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
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是细胞在体内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
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只有通过内环境,体内细胞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稳态意义:机体的代谢是由细胞内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酶促反应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的分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无氧呼吸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来提供能量。含义: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过程可以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代谢型同化
异化自养:光自养和化学自养。
异养型
有氧型
厌氧型
第四章生活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植物向性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植物向单一方向的定向运动。
植物的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不是由单一激素调节的,而是由多种激素调节的。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是双重的,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类型有关。
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的上端到下端。
用途:促进插枝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落果。
动物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传递的某些化学物质对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反馈调节:协同与对抗。
通过反馈调节,血液中的激素往往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中枢。
激素调节通过改变细胞代谢来发挥作用。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
动物-神经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思弧——反思活动的结构基础
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间传递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实现的;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进行调节。体内大部分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中枢的功能——分析与综合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同时调节下形成的。
行为受荷尔蒙和神经调节控制。
先天行为:性情、本能和无条件反射。
后天行为:印刷,模仿,条件反射
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动物习得行为的最高形式:判断和推理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是通过学习形成的。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占主导地位。
性激素和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更复杂。(迁徙、织网、哺乳)
生活经历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判断和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学习主要和大脑皮层有关。
生物繁殖和发育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后代具有父母的遗传特征,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可变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水稻。
双子叶植物: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减数分裂和受精维持每个生物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具有遗传和变异功能。
从受精卵到性成熟个体的个体发育过程。
植物个体发育中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受精卵经历一个短暂的休眠;受精的极核不经历休眠。
胚柄产生激素来促进胚胎的发育。
动物个体发育、胚胎发育和胚胎后发育
含色素的动物总是面朝上,以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生物体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短暂而快速的重复。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具有羊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防震保护功能,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遗传和变异
探索遗传物质的基本DNA
发现转化因子→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复制是一个解链复制的过程。
复制方法-半保留复制。
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性状的基因控制;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受到脱氧核苷酸的影响,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互补碱基配对的原理
碱基的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这也解释了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保证了复制可以准确无误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所有生物都有一套相同的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的写作。
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生物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它不会引起体内遗传物质的变化。
可遗传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的原因是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被复制,但纺锤体的形成被外界影响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进行基因重组,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变异来源,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体育种营养成分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育种周期。
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学龄生育;产前诊断。
有机界进化
进化的基本单位?-人口
进化的本质——群体基因频率的变化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不同种群之间一旦发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换。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光线对动物的影响显而易见。(生殖活动)
温度:温度对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水: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惠,寄生,竞争和捕食。
人口特征:人口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
量变:“J”曲线,“S”曲线。
量变的意义: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防治病虫害。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气候、食物、猎物、传染病。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越来越大。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
组成: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制片人;消费者;分解者。
组成部分-食物链、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渐衰退。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网络进行的。
基于此,实现了能源的多极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的稳定性之间往往是一种相反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越简单,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低,抗性的稳定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