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面试问题

01

前段时间华为的一个面试问题被刷屏,上了热搜。

题目是这样的:一头牛重800公斤,一座桥承重700公斤。牛怎么过桥?

看似精彩的题目,充满了开放性,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不少网友脑洞大开,贡献了自己的答案:

有一种颤抖的聪明:“卖了牛,买个华为手机,拿着华为手机过桥,然后说华为手机是牛。”

大公司的加班制度有个典故:“简单,天天拖牛。不喂草的话,牛过瘦到600斤。不仅不增加成本,还能降低成本。”

有一个很认真的回答:“如果是水牛,把它扔到水里,拽着你手里的缰绳。”

如果是黄牛,绑200个氢气球,会耽误;

如果牛是活的,没有限制,就把它切成块,分成两部分。

如果牛一定要活的,绑几个负重30公斤的DJI就行了..."

对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目的有一个深刻的分析:

“赶牛过桥应该是一种实现需求的手段,本身不像是真正的需求。

面试官需要找出客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然后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面试官直接给出具体可靠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个面试官更适合做研发草根;

如果面试官给出了一个比较新颖的解决方案,且不说最后能不能实现,那么你可以做一个项目接口人;

如果面试官给出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要么做足功课,要么真的带团队做项目。"

这样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题目,其实考察的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观念不同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你可以考考自己: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在哪个认知层面回答问题?

02

创始人罗振宇曾经在灵感俱乐部分享过自己今年特别受启发和震撼的一个瞬间。

他有这样一个习惯,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会定期向各行各业的朋友求教。

今年螺蛳粉突然爆红,他很好奇。这是因为什么?

于是他去咨询一个朋友兼投资人李峰:为什么今年螺蛳粉这么火?他们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吗?

李峰仔细为他分析了几个原因:你可以说产业链产业化已经成熟,是因为螺蛳粉的产地,也就是柳州市政府的长期努力;

你可以说是因为在疫情期间,人们想吃类似于商店的东西,而且还原度高;

你也可以说是因为人们口味的变化,想吃一些新鲜的,奇怪的东西。

但你有没有想过还有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原因?这两年外卖补贴取消了。

外卖补贴的取消,意味着一份外卖从十几块变成了二三十块。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么二三十块钱的外卖,要么三五块钱的泡面。

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空白区间,就是那些十块钱左右,质量堪比外卖的东西。

一盒螺蛳粉十元左右,正好符合这个条件。

说白了,螺蛳粉的崛起,可能只是因为中国市场的“板块扰动”,突然打开了一个空间,给了它一个生长出来的机会。

当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较低时,他对世界的看法只有非黑即白,视野狭窄而不灵活,很难看到更高维的世界。

当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足够高的时候,他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事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透事情。

我特别喜欢《教父》里的那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完全不同的命运。”

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核心本质,需要很高的认知水平,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刻意练习才能获得。

03

看了这样一个故事。

富人的妻子非常喜欢漂亮的衣服。为了赢得她的青睐,这个富人时不时地邀请一个裁缝到他家。

但这位女士说,这些裁缝做的衣服不够好,没有一件让她满意。

无奈之下,财主贴出告示:“凡是能做出让我妻子满意的衣服的裁缝,我都将给予重赏。”

两天后,一个和尚来到财主家乞求施舍。看到这个通知后,第二天他在街上找到了一个裁缝。

但不同的是,这个裁缝后面跟着一个化妆师。

裁缝做衣服只用了两个小时,和尚让化妆师先给他老婆化妆,然后让她试穿。

女士试穿后,对着镜子非常满意,财主当场开心地拿出一大笔奖励。

裁缝对此大惑不解,偷偷问和尚:“我的水平根本比不上那些大师。为什么我老婆只对我的衣服满意?”

和尚回答:“她满意的关键不在于你做的衣服有多好看,而在于她是否觉得自己好看。”

换句话说,让女士在镜子前感到满意的关键不是裁缝,而是化妆师。

被誉为职场圣经的《原则》一书写道:“很多人最大的错误就是把问题的表象当成了问题本身。”

如果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无法从根源入手,真正解决问题。

04

那么,如何训练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多问问题。

丰田汽车公司一条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止运转,维修了很多次,还是不见起色。

于是,丰田前副社长大野泰一(taiichi ohno)与工人们有了这样一段问答:

问:“机器为什么停了?”

回答:“因为超过负荷,保险丝断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超载?”

回答:“因为轴承润滑不够。”

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回答:“因为润滑泵吸不到油。”

四问:“为什么取不到油?”

回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

五问:“为什么穿?”

回答:“因为没有安装滤网,所以铁屑等杂质混进去了。”

如果愿意流于表面,每次只换一根保险丝,机器即使修了很多次,也往往会停止运转。

如果我们追求深刻,像大野太一一样不断发问,就能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挖掘出事物的本质。

就是这样。遇到问题多问一个为什么,你就多一层到本质。

可以试试5WHY分析法,分层次提问,分层次归因。当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会形成一种习惯:

思考事情背后最深层的逻辑。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更高的维度看到更清晰的新世界。

* * *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