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分析:灵活性增加,难度增加。

2014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分析:灵活性增加,难度增加。

第一,北京的综合科目难度略有增加。

一、从试卷难度来看,与2013年高考综合题相比,2014年的试题难度有所增加,比去年略难。这个难度体现在试卷的整体灵活性上,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考察能力都有很大的体现。虽然我们看起来是在学生物,但本质上是以生物为载体,我们有特别好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在今天的考试中,我们侧重于提取信息和探索实验的能力。

二、作为2014刚刚考完的考生,以及2015将要准备明年高考的学生,我们的备考重点是什么?北京进入新课标以来,与2013相比,考察的难点偏向于平时的基础,而2012、2011年,尤其是2011年,是北京题实验、分析、探究能力考察的非常典型的例子。经过2014灵活改进难的高考,我们都知道生物虽然分数比较小,只有80分,但是真正能考察考生实验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是生物,因为它能以生物为载体考察人的分析、思考和探究能力。而我们2014的试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个考察方向,也很明确的指明了我们在未来高考中应该注意的方向。

在以后的高考中,给大家这样的备考建议。作为一个高中生,在高一高二学习的时候,重点是打好基础,总结方法,锻炼能力。在扎实的生物学基础上,高三要着重提炼和提高解题的方法、能力和实验分析。

二、选择题部分

问题1,蓝细胞和酵母有什么相似之处?酵母属于各种有氧呼吸,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打开书时眼前的第一个问题属于基础题型,让学生静下心来。

问题2:我国北方的游泳爱好者在冬季下水游泳后,身体立即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保持体温恒定。此时,身体有什么反应是不会发生的?可以看到这个考题我们看的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进入寒冷环境后,兴奋中枢系统加强肌肉收缩,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这些都是基础知识点。选项D,进入寒冷环境时,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是错误的。进入寒冷环境后,我们的身体需要增强新陈代谢,提高生产力,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应减少,这说明选项D是错误的。

第三个问题,当我们做完两道选择题后,下一步就要开始增加灵活性了,这就需要学生分析解决数据图形的问题。这里的生物膜,人工膜和人工膜没有载体结构。在这个问题中,给出了非常好的图形。需要锻炼的是学生对图形的分析和判别能力。这个问题的横轴是人工膜的通透性,纵轴是生物膜的通透性。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甘油在生物膜和人工膜中的通透性是一致的,这里可以看到水分子在生物膜中的通透性。从其坐标点可以看出,生物膜中水分子的渗透性略高于人工膜。有知识的同学应该知道,生物膜对水分子的渗透性比人工膜大,所以水分子是不一样的。人工膜没有载体,它只是控制它的直径。我们来看四个选项。选项A说生物膜上有帮助水通过的物质,这里指的是水道。答案是生物膜对钾、钠和氯有选择性,这是正确的。c答案说离子以易化扩散的方式通过人工膜,它的进出能级比较低,但是在生物膜中高且不同,因为它在生物膜上有载体,但是从这个图我们看不出它是否消耗能量。我们可以确定离子需要载流子通过膜,是否消耗能量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能得出一定是辅助扩散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这是正确的。

从前三题可以看出,现在的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难。不出意外,每年北京的综合高考,生物普考都有一道与生态和进化相关的题,可以说是北京历年试卷的一个显著特点。

问题4:澳大利亚为了控制兔群,引入了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并引入了一个初始强度病毒比。兔子被烈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导致兔子数量急剧下降。兔子被有毒病毒感染后可以存活一段时间。若干年后,毒株比例和兔群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由此可以推断出什么?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群的抵抗力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是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也是在选择寄生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二是毒性太大,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是的,虽然病毒很活跃,但由于大量宿主死亡,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c答,毒性病毒比例增加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抗病毒能力并没有下降。由此,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后一个答案,蚊子在兔子和病毒之间的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选项,选项C,在这个问题中也可以看到。

问题5是课本上一个很基础的实验。在25摄氏度的实验条件下,可以成功完成下列哪一项?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给分的问题,只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对课本上已有的学生实验理解的非常好,这道题就可以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光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都可以在室温下完成。用本尼迪克特试剂鉴别还原糖是错误的。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也是错误的。为植物组织培养准备固体培养基也是错误的。这个问题很浅显的看到答案是a,其实这五道选择题的难度都比较适中,甚至略低,学生作为生物题有非常好的信心。

通过这五个问题,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气息?我们发现,2014北京综考生物实体选择题的前五道题,给同学们营造了一种非常直白良好的考试心态,而这次考试中真正的重点在后三道简答题上。我们来看看最后三个简答题。

三、简答题部分分析

问题29,这是一个关于激素植入的实验问题。我们的实验分为A、B、c三组,植物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是一种专门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这个问题的亮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实验要用滤膜密封试管?我们都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气体,所以答氧答呼吸。我们在这里密封滤膜主要是为了不影响气体等分子的通过。为什么要密封这样的过滤膜?因为植物的培养基容易滋生杂菌,主要起到阻止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植物激素是一种急性运输,加的时候当然要把激素加到茎尖和齿尖也就不足为奇了。根据图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第一组,没有添加激素,黑色柱状图添加的是GA3,灰色柱状图是两种* * *一起作用。单看每组实验,会发现单纯添加GA3与不添加任何东西的空白组相比,对茎部和牙齿有影响。但每种激素单独使用时,效果不如两种激素* * *明显,说明两种激素叠加效果明显,其作用是协同的,相互促进的。

问题29的第四个问题,植物生长可能是细胞的数量,也可以通过延长细胞的长度来增加细胞的体积。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小而巧妙的问题来考察大家的思维。当我们加入药物来完全抑制DNA复制时,GA3诱导的生长是54%。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抑制DNA复制。GA3诱导的茎牙生长不是100%复制,而只是54%。干细胞牙齿的生长并不完全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所以分析空答案,既受细胞分裂的影响,也受细胞体积增大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梗里。所以当我们抑制细胞分裂的时候,这个干细胞牙的生长并没有被完全抑制,因为它可以通过细胞生长进一步长出干细胞牙。

第五题和第六题通过全题的各种对比,不难得出结论。当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两种激素联合治疗促进茎干和牙齿生长的时候,我们来和它单独治疗比较一下。这里A组的数据说明B组和c组差别很大,A组的数据没有说明GA3有上述功能。让我们考虑一下。A组、B组和C组的区别在于,A组偷采后只处理了一天,B组和C组分别处理了8天和15天,主要是植物内源激素的作用。所以原因可能是题目也在这里建议。在短时间隔离的茎和牙中,我们马上认为原因是内源激素含量比较高。

我个人很佩服第30题,集概念、基础知识、图形、实验、灵活设计于一体。这个问题的设计很有水平。

拟南芥的一个基因位于染色体1上,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交换的频率。今年北京高考,一定要特别注意基因的交叉交换,尤其是减数分裂和交叉交换的图形记忆,概念题要特别重点。今年我们收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我们看到大A基因可以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转换的频率,而小A基因没有这样的功能。大B基因是从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中分离出来的。不能散不代表不能形成,就是花粉粒能正常形成,但不会散。现在我们以植物甲和植物乙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问题1,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联会当然是四分体,由同源染色体分开。最后,复制的遗传物质被均匀地分布在四个花粉粒中。

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基因中获得的。用PCR确定T-DNA的插入位置时,应该从图1中选择什么引物组合?如果我们选择引物1向左延伸,如果我们选择引物2向右延伸,如果我们选择引物3向左延伸,为了有目的地扩增T-DNA的插入位置,应该是T-DNA两侧的片段。就这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有多少种植物的基因型?回想一下刚才那个P: AAbb,另一个是AAbb。从这里不难看出,F1会形成两种基因型,即AaBb和AABB。就这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两种植物基因型。

第四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它的意思。杂交前,b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但为白色的基因C和R,两代后,C获得了C和R基因(图2)。带有C和R基因的花粉粒可以分别呈现蓝色和红色荧光。我们很容易看到,最早的C和R染色体是1,与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我们发现C和R基因与A相连,所以我们可以判断,这个时间表明,在世代形成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很明显,减数分裂联想发生时,C基因和R基因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交换。直到F1代才出现在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这里我们发现,当C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如果染色体只在C和R位点交换一次,这句话就很美了。如果只发生一次交换,你现在看到的C就没有被复制。如果是复制的,这就是原来的A基因。我们来看看两条同源染色体上A基因的正常复制,左边是C基因,右边是R基因。我们要注意一点。C基因和R基因不在同一个位点。同学们,C基因在这个位点,R基因在这个位点。屏幕上显示只有一个交换。好,我们来看看。如果只有一次交换,是不是C和这个R交换,也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个非姐妹的染色只有一次交换,要么这里的C换到这边,要么这里的R。整个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2和2是姐妹染色单体。当1上的C被同源系列中的一个非姐妹染色单体替换时,这只是一次交换,还有另一种可能。如果2号染色体切换到1,无论你切换到2还是2到1,这种交换只能发生一次。由于只能发生一次,交换后两姐妹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会有两对单体,其中一对同时含有C和R,另一对既没有C也没有R,它们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交换部分,交换C,如果同时含有C和R,就说明它同时具有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只有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没有交换, 所以这四种花粉的最终颜色应该是红色和蓝色,以及红色和蓝色叠加的紫色或无色。 本题的亮点是考察学生对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体的交叉交换以及对图形的掌握和记忆的概念性理解。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实验。C出现的时候,第一个原因是它形成的四个花粉粒没有分开,便于统计。另外,当C和R基因和A整合在同一个染色体上时,前面的题目说A对交叉交换率没有影响,所以像C这样的个体交换率反映的是C和R本身的自然交换率。基因A对交叉汇率有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当个体A不影响汇率时,汇率是什么。当A影响互换利率时,互换利率是多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基因A对染色体交叉交换的影响有多大,如题干所示?这是调查的本质。这个问题是今天生物综合试卷的重头戏,非常漂亮。

第四,实验问题的部分分析

问题31中规中矩。只要找到实验中的变量,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

子问题1是子问题,人乳头瘤病毒外壳蛋白L1基因成为这个实验中的物理基因,后面的空间基本是子问题。受体细胞转录目的基因,然后翻译的原料是什么?当然是氨基酸。整个问题是关于空白实验的控制。

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打疫苗,谁作为抗原刺激身体?一旦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体内,而真正的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体内是二次免疫,谁会快速繁殖分化?下面的问题,可以看到关于空白设计实验控制的设计思路,只要能牢牢把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变量,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整套北京试卷的亮点是对思维和实验设计思路的考察,这也是未来试卷不仅在北京,在全国的重要使命。就是考察学生用实验分析、解决、比较一个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