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记者资格证考试有哪些题目?这是紧急情况!大家帮帮忙!

2005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部分

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一、(习题及参考答案)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

科目

1.统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2.对于一部文艺作品来说,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之中,首先是(思想性)。

3.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欣赏性是为(意识形态)性质服务的。性是艺术性和欣赏性的灵魂。

4.简述文艺作品“三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是一件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2)“三性”的统一首先是意识形态的。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欣赏性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思想是艺术性和欣赏性的灵魂。(3)艺术性和欣赏性同等重要。如果没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作品的思想性就难以发挥作用,也就难以体现和产生影响。(4)只讲思想性,不讲艺术性和欣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起;只强调艺术性,不强调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懂。(5)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完整的作品,才能成为精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科目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新闻来源,根据现实生活、物质存在和(客观事实)真实地反映和报道新闻。

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理解。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物质存在决定主观意识形态。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新闻来源,根据现实生活、物质存在和客观事实真实地反映和报道新闻。(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写不出新闻;写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如实描述事情的本来面目;只有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猜测和假设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三、(习题和参考答案)主题

科目

1.主旋律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2.当前,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文艺创作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3.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倡导(多元化)。

4.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社会气节)、(国民性)的集中体现。

(习题及参考答案)百花齐放的政策。

科目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

2.百花齐放作为我们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是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提出来的。

3.解释百花齐放方针的重要文件(《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全国生产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简述百花齐放的政策。

参考答案

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我们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并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全国生产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系统论述。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艺家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重申了这个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切实保障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和艺术流派的争鸣和讨论,提倡健康理性的文学批评。

五、(习题及参考答案)二、方向。

科目

1二是方向,即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1980)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正式提出文艺工作“第二”的根本方针。

3.简述文学艺术的“第二”方向..

参考答案

(1)“第二”方向,即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了文艺工作“第二”的基本原则。(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根本宗旨,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文艺的历史要求,又符合文艺发展的规律。(3)“为人民服务”强调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从服务对象上指明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文艺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的关系,从服务内容上指出文艺工作的性质、时代特征和社会功能。

6.(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的新闻事件

科目

1,新闻敏感主要表现在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和对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的预测。

2.简述新闻敏感性在实践中的表现。

参考答案

(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2)首先表现在快速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从一般事实中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对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准确预测也需要很强的新闻敏感度。

七。新闻敏感性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业能力之一。

科目

1,(新闻敏感度)指的是新闻记者快速准确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

2.新闻敏感性的特点是(快)、(准)、(活)。

八、(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取向

科目

1.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不同阶级立场、政治制度、学术观点、经济利益、道德观念、文化造诣和爱好的记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是非)、(褒贬)、(爱恨)等不同的取向。

2.简述新闻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

(1)新闻价值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因素的制约。(2)不同新闻传播系统的记者受新闻传播系统的性质、构成和变化过程的制约,其新闻价值取向是不同的。(3)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不同阶级立场、政治制度、学术观点、经济利益、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记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对错、褒贬、爱恨等不同的取向。

9.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科目

1.实践中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不仅包括其(信息)价值,还包括其(宣传)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全面的标准。

2.简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参考答案

(1)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品质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根据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2)新闻价值的全面性,是指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新闻价值的具体判断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还包括宣传舆论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这是一个综合标准。

x(练习题和参考答案)新闻价值的要素

科目

1.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以下要素:(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2.(时效性)是指事物在时间上是新的,内容上是未知的。

3.(重要性)是指大多数人关心的事实的社会意义。

4.(显著性)是指所涉及的人、地点等因素在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吸引人的注意力。

5.(接近性)是指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新闻接受者非常接近,自然能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

6.(有意思)指的是因为新颖或有戏剧性而特别吸引观众。

XI。新闻价值的含义(习题和参考答案)

科目

1.新闻价值是指能够构成新闻的事实所包含的各种特质(品质)的总和。

2.新闻价值的概念最早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量商业报纸流行的时期提出的。

3.1918年,徐和邵飘萍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

(习题及参考答案)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报道的原则。

科目

1,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记者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形成了一种* * *知识。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2.(准确)是指语言要适合所表达的对象,概念清晰,判断准确,逻辑推理严密。

3.(公正)是指新闻媒体不偏袒或打压任何一方,给予辩论双方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机会为自己辩护,不歪曲事实,不强加于人。

4、(全面)包括事件的详细故事,完整的过程,纵横全方位的素材,分析评论考虑各方面的情况。

5.简述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新闻的客观性包括内容上的客观性和形式上的客观性。内容上的客观性强调报道对象是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性强调报道方式是客观陈述。(2)客观性和倾向性并不矛盾。新闻记者的倾向性可以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组织和表达表现出来。经过精心挑选的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可以清楚地表达记者的立场和观点。

13.(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的基本形式——用事实说话

科目

1,(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恰当选择和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和报道技巧。

2.简述“用事实说话”。

参考答案

(1)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恰当选择和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和报道技巧。(2)用事实说话,关键是运用精心挑选的事实和事实的逻辑力量,充分而含蓄地表达作者的倾向和观点,而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论述。它表达的是一种无形的意见。(3)用事实说话,把道理放到事实中去,符合人们主要从新闻中认识事实的要求,新闻要与事实沟通,达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本特征,所以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接受者,更有说服力。

十四。(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和本质要求

科目

1.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和本质要求。

参考答案

(1)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是:新闻来源必须真实可信,报道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事件发生的过程、原因和结果,以及新闻中使用的人物、材料和细节,必须真实、真实、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不得有主观臆想、夸大和夸张。(2)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是新闻要全面、完整、深刻、精彩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善于从事实的相互关系和事实的总体上把握事实,善于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

15.(习题及参考答案)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科目

1.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媒体获得公众信任的前提,也是对记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如何理解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参考答案

(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的独特优势。新闻之所以能赢得读者、听众、观众的青睐,受到他们的欢迎和接受,就在于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真实可信。真实新闻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向导、政策指南、生活助手、知识百科。所以,真实是新闻的独特优势。正是由于这种优势,才能在说服教育群众、影响引导舆论、指导推动工作、服务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条件,失去了产生社会影响的内在因素,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和独特的优势。

(2)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只有如实报道客观事实,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获取各种真实信息的需求,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那些违背真实性原则,随意进行虚假、失实报道,甚至弄虚作假、欺骗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终将为人民所唾弃。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实不仅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的生命。

十六、(习题及参考答案)事实第一,新闻第二

科目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源泉。事实第一,新闻最后。(事实)是主要的,(新闻)是次要的。

2.简述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参考答案

(1)事实是新闻的来源。(2)事实是首要的,在新闻中起决定作用。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根之树,无源之水。记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新闻报道要像事实是什么样的。(3)新闻是次要的,是确定的。记者只能如实报道和解释事实,不应曲解、增删。同时,这种报道和解释也是对事实的动态反映。

事实是新闻的来源。

科目

1,坚持(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2.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起源?

参考答案

事实和新闻,谁是源头,谁是流?谁主谁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试金石。在《我们对新闻工作的基本看法》一文中,鲁同志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明确指出新闻的来源是事实。只有随着事实的发生和变化,新闻才能出现;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既然新闻的本源是事实,那么新闻报道就必须尊重事实,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不能用主观愿望和臆断来代替或改变事实。

18.(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科目

1,新闻活动始于(原始)社会(填写社会形态)。

2.(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在新闻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的物质手段)。

十九。(习题及参考答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科目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2.我们应该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有利于”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3.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注重成本、效益、投入和产出的经济原则。

(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两个效益良性互动发展的循环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二者缺一不可。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的一贯主张。当两者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