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除了考申论,还考什么?
申论是检验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距离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还有五个月左右。相信有兴趣参加国考的考生已经开始复习了。但是到了申请的时候,很大一部分考生会很头疼,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复习。“得报考者得公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应该是考生备考阶段的重头戏,更重要的是对报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下来,本文将详细讲解考生报考的内容,希望能为考生备考提供基本方向。
一、考试模式
申论为闭卷考试形式的主观题,由注意事项、给定信息和答题要求三部分组成。
2014起,报考时限较之前的150分钟延长30分钟,调整为180分钟,由往年的14: 00-16: 30调整为14: 00-65438。100的满分。
二、答题要求
考生必须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注明位置或用铅笔作答无效。
第三,能力测试
申论考试讲的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根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市以下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的不同要求,申论考试设置两类试卷。这两类论文的能力如下:
1.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报考考试主要测量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掌握给定信息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信息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数据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对数据内容进行多角度思考,进行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经验,在理解和分析给定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评价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掌握规定的语言,通过解释、陈述、讨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洁、流畅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2.市(地)以下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报考考试,主要测量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材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对给定材料中涉及的观点和事实做出恰当的解释。
执行能力——要求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具体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方法。
文字表达能力——准确合理地解释、陈述或说明事件和观点需要熟练掌握规定的语言。
四,问题的引入
申论考试* * *有五大类型——归纳、对策、实施、综合分析、申论。
归纳概括:对给定材料或试题的某一特定部分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和思想意义进行提炼,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的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题:以分析为主要答题方式,综合各种命题形式的一类试题。它要求考生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清晰简洁地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引申意义,阐述独立思考得出的观点。主要表现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开展题型: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所包含的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给定材料和设置的题型所反映的客观实际,及时有效地完成有限任务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执行能力。
提出对策: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一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或解决方案。主要考察考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写作题目:要求考生在给定的字数内,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全面阐述和论证自己观点的一类题目。简单来说,作文题就是要求考生写一篇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
边肖提醒各位考生,在开始复习之前,一定要对申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做好备考准备。
线测验
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 * *科目之一。自2015起,行测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级以下两套试卷,与申论同步。都是客观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副省级以下总题量为130。主要区别在于数量关系问题和数据分析问题。这种考试形式已经基本稳定,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下面对行测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考生更好的理解行测,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回答要求
考生必须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或其他位置作答无效。
二、调查的内容
本文主要考察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适合采用客观纸笔测验进行考察,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与推理、数据分析和常识判断。
言语理解和表达主要衡量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能力,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书面材料的内涵,包括根据材料寻找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单词和句子的含义;概括阅读材料的中心和主题;判断新形成的句子是否与阅读材料的原意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用词准确恰当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句子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对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对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算。常见问题有:数值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事物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词语概念、事物关系、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数据分析主要衡量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数据的综合理解和处理能力,通常由统计图、图表和文字材料组成。
常识判断主要衡量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考察对国情社情的认识和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三,问题的引入
1,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试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能力,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书面材料的内涵,包括根据材料寻找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单词和句子的含义;概括阅读材料的中心和主题;判断新形成的句子是否与阅读材料的原意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用词准确恰当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句子表达等。
每道题都给出一段语言,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或对语言的了解,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2.数量关系
主要测试考生对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对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算。常见问题有:数值推理、数学运算等。
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都给出一个算术公式或一段表达数量关系的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规则,运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快速地计算或推导出结果。
3.判断和推理
主要测试考生对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文字概念、事物与文字材料之间关系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题给出一到两组图形,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择符合规律的一个。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先对每道题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考生严格按照定义选择符合或不符合定义的答案。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定一组相关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从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逻辑关系最接近或相似的词。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个问题给一个说法,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种说法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并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
4.数据分析
主要测试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这部分通常由统计图表、数字和文字材料组成。
一个数据一般有1 ~ 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数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
5.常识判断
考生要了解基础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是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判断、推理,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