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备考点

第一章是关于地球和地球仪。1:用事实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两极略扁,赤道略鼓。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站在海边看帆船,船从这边过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站得高,看得远。④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等。3.地球的大小(1)在赤道是6378 km。②极地半经度为6357公里。(3)地球平均半子午线为6371km。(4)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5)表面积:51万km2。4.对地球的认识:天空是圆形的——球体——不规则球体。5.学习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度角)。两极:南极和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考点2:经纬度1的划分。经纬度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圆,连接地球周围的南北极,垂直于纬度一周。交叉线(1)每条平行线是一个纬度圈。(1)每条子午线形成一个半圆。赤道在(2) 0纬度处最长,(2)每条经线的长度相等。该点向两极递减,向南和向北的两(3)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两极在一点上。(3)纬度表示东方向。2.经纬度划分。5个纬度的经度本初子午线,即0°经度的起点,被英国伦敦划分为南北90°,被东西分别划分为南纬180。(N) E,W (S) W,东经160是南半球形成的经线。3.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的阅读方法:沿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增大,西经减小;东大东经,西大西经。纬度值:北大北纬,南大南纬。4.低纬、中纬、高纬的分类: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考点三:确定任意有经纬网的地方的位置(1)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度和纬度交织而成的网络。(2)应用: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或确定各点之间的相对位置。(3)流程:①先确定南北纬度,再确定南北方向;(2)确定东西经度,然后确定东西方向;3总结:格式n或S E或w考点4:地球自转及其地理现象图(1)自转:地球绕其轴连续自转称为自转。(2)方向:由西向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现象:①昼夜交替,昼夜交接处为终结者线。②同一子午线时差相同,东部时间早于西部时间。考点五: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现象(1)围绕太阳公转,称为公转。(2)方向:由西向东。(3)周期:一年365天。(4)现象:a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b .《四季交替》;c、形成五个热区;d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阳光照射角度的变换。(北半球夏季至日的太阳高度最高,冬季至日的太阳高度最低。)(5)五区划分要点:2。重点难点解读1。经纬度分布规律与经纬度解释。(1)东经和西经从0°子午线开始,分别增加到180。地图上,东经增加到东经,西经增加到西经,即东大的东经和西大的西经。(2)南北纬度:北纬向东北增加,南纬向南方增加。也就是北纬,南纬。插图:2。东西半球的划分(1)为了避免某些国家被分成两个半球,习惯上用20 W和160 E的经线卷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w东到160° e为东半球,20° w西到160° e为西半球。(2)牢记东西半球的划分。3.解读经纬度地图上两地的方向。(1)先解读南北,根据两地纬度解读南北方向。如果两个地方都是北纬,值大的地方是北,值小的地方是南;比如甲地是20 N,乙地是30° N,可以看出乙地在北,甲地在南。如果两个地方都在南纬,较大的值是南,较小的值是北。例如:A是20 S,B是30 s..可以看出,A是北,B是南。北极被正南包围,南极被正北包围。(2)根据两地经度重新解释东西方向,若两地均为东经,则值大的地方为东,值小的地方为西。若A为120 E,B为100 E,则A为东,B为西;如果两个地方都是西经,大的值是西,小的值是东。若A为120 W,B为100 W,则A为西,B为东。如果一个地方是东经,另一个地方是西经,将两个地方的经度值相加。若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为东,西经为西。举例:A是90 E,B是80 W,所以A点是南,B点是西。如果经度之和大于180,哪个经度是西,哪个经度是东,例如:A:90° E,B:110° w .那么A是西,B是东。如果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则两地位于两条相反的经度线上,说哪个点在东,哪个点在西都是可以的。提示:如果对比B点的方向,只需判断甲方是南还是北,是东还是西。比如:A (35 N,20 W),B: (50 N,30 E),A在哪里?4.极地经纬网地图中经纬度方向的解读。判断:0 (1)东西经度判断:①若以北极(中心标有N)或同旋向(逆时针)的经线为界,则沿旋向至180的经度为东经,否则为西经。因为在北半球,纬度是,北纬度数是n②如果南极(标有S)顺时针旋转。判断:以0°的经线为界,地球自转到180°的方向为东经E度,反之为西经W度的变量,由于在南半球,纬度为s(2)方向的确定①东西方向的确定:根据自转方向,沿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西。或者以度数来判断,东经度数越大越往东,西经度数越大越往西。②南北方向的确定:从北极开始,所有的经线都指向南方;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指向正北。5.地球的旋转和四季,白天和黑夜,“春分”和“至日”的日期,北半球和南半球白天和黑夜的长度,以及太阳直射点的运动。(1)在北半球,从春分到夏季至日-秋分,白天长,夜晚短。从秋分到冬季至日-春分,白天短,夜晚长。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在北半球,夏季的至日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冬天的至日则相反。A-C在北半球,白天长,夜晚短。在北半球,白天短,夜晚长。第二章地图考点1。使用地图识别方向(1)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地图上进行解释。通常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2)指向校准方向:指向标准箭头指示正北方向。(3)经纬方位:经表示南北,纬表示东西。测试中心2。使用地图测量距离(1)。地图有三个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①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实际距离。②表示形式:三种形式的数字:1:500000文字公式:地图上的1 cm表示5公里的实际距离。在0 5 10 km的线段上:(2)尺度大小:分母越大,尺度越小,分母越小,尺度越大。(3)规模与实际范围和内容的关系。在同一张地图上:a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越准确。b规模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准确度越低。(4)比例尺的选择:小面积用大比例尺,大面积用小比例尺。(5)缩放计算。(6)比例尺大小与梯度的关系a .比例尺越大,视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面坡度越陡;b .规模越小,领域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面的坡度越慢。测试中心3。用地图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是地面上某处海拔以上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如下图所示的标高为200米。(2)相对高度:是地面上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垂直距离。如右图所示,A高于B100米。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摄氏度。考点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面高度和坡度。因为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是相等的。所以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疏菜坡度较缓。考点5。识别峰、脊、谷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1)一条等高线连接地图上的同一点。b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c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看不同颜色的地图,称为分层彩色地形图。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做垂直间距。同一个画面上的垂直间隔是一样的。(2)解读山峰、山脊、谷鞍、陡崖等五种形态。a .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值中间高四周低。b .马鞍: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分。c .脊线:轮廓线凸出到图形的小部分。d .谷:等高线向大数凸出。陡峭的悬崖:几条等高线相交的地方。(4)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解释。地形和海平面特征:特征等高线数值小于200米。平原平坦,地面宽阔。华北平原的数值也差不多。高原500多米,缓顶陡。青藏高原也差不多,山地500m以上。山的数值有陡有陡,谷的深浅不一。丘陵不到500米,坡度平缓。四川盆地中低中部重难点分析1。普通传说2。比例尺大小与陡坡的关系(1)比例尺越大,野外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面的坡度越陡。(2)规模越小,领域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面的坡度越慢。3.地形图综合应用中常见的综合问题是在地形图上设计和选择所需的点、线、画,并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价。(1)选择“点”: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比如水库的坝址要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里;气象站建在地形坡度适中,地势开阔的地方;疗养院应建在坡度平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向阳面。(2)公路、铁路线路设计等选择“线”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利用有利的地形,充分考虑线路的长度和坡度,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造价;②避免穿越寒冷地区、沙漠地区、沼泽、冻土地区、地下溶洞等。选择调水线路“路线”的关键是从高地流向低处;选择输油管道的“线”,路线尽量短,尽量避免穿越山川河流。(3)选择“区域”:包括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和各类开发区。比如工业区要建在比较平坦开阔的地形区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居住区要考虑以下几点:①靠近山川和水源;(2)平坦开阔的向阳区;③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4)修水库:大坝要建在有峡谷和盆地的地方,集水多,施工容易,造价低。二、世界地理(-)陆海考点1:全球陆海比例、陆海分布特征(1)陆海面积比例(2)陆海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部分海洋分布在南半球;北极被海洋包围,南极被陆地包围。考点二:七大洲四大洋地理分布及概况(1)七大洲A:名称①北美②南美③亚洲④欧洲⑤非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大小顺序③ 512746。b .分布概况a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b .西半球的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c .都在北半球:欧洲和北美。d .都在南半球:南极洲。e横跨南北半球: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2)四大洋: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a .太平洋:a .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边缘海和岛屿最多,仅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左右。b .横跨南北半球。b .大西洋:a .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从北到南呈“S”字形。b .横跨南北半球。c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都在东半球。d .北冰洋:a .位于地球最北部,经度跨度最大,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之间,是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海洋。b .都在北半球。1.(1)大陆名称①亚洲②北美③非洲(2)海洋名称⑤太平洋⑤印度洋⑥北冰洋连线:洲际边界(1)亚欧边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和红海。(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④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5)亚洲和北美的分界线:白令海峡。(6)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7)欧洲和北美的分界线:丹麦海峡。考点三: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是不断运动变化的。(1)海陆变化原因: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波动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土地开垦等。(2)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它的主要观点是地球上的大陆在2亿年前是相连的,后来逐渐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证明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是不断变化的实例:①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②台湾海峡发现森林遗迹。考点四:板块构造理论(1)基础理论: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多个板块的组合。世界上大致有六大板块,它们都在不断运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的地壳是活跃的。(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附图:注:①板块名称基本都是以大陆、洲名命名的。②大陆板块不完全在大陆,海洋板块不完全在海洋。比如印度洋板块包括澳大利亚大陆,非洲板块包括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一部分。考点五:世界著名的火山系统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1)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的地壳运动相对突变,通常表现为拉张,俯冲与板块碰撞包括碰撞和断层错动。(2)两大板块碰撞形成山系:①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②喜马拉雅系: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3)阿尔卑斯山: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3)两个火山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带,一个是沿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火山地震带。浓缩了95以上。重点难点分析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用几何图形来表示。2.几个重要的知识点。①土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南半球和北回归线都经过的大陆是非洲和大洋洲。(3)赤道穿过的大陆:南美洲和非洲。4个没有热带的大陆:欧洲和南极洲。⑤跨越寒、暖、热区的大陆:亚洲和北美。大西洋在扩大,太平洋在缩小。⑦预测:红海将成为新的海洋,地中海将消失。⑧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都在亚洲,但是在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3.欧洲大陆是最好的。(1)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大。(2)欧洲:平均海平面最低,海岸线最曲折。(3)非洲:最热的高原大陆。(4)大洋洲面积最小。(5)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注:①板块名称基本都是以大陆、洲名命名的。②大陆板块不完全在大陆,海洋板块不完全在海洋。比如印度洋板块包括澳大利亚大陆,非洲板块包括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一部分。考点六:世界著名的火山系统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1)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的地壳运动相对突变,通常表现为拉张和拉张,与板块的俯冲碰撞包括碰撞和断层错动。(2)两大板块碰撞形成山系:①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②喜马拉雅系: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3)阿尔卑斯山: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3)两个火山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带,一个是沿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火山地震带。浓缩了95以上。重点难点分析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是用几何图形证明的。2.几个重要的知识点。①土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南半球和北回归线都经过的大陆是非洲和大洋洲。(3)赤道穿过的大陆:南美洲和非洲。4个没有热带的大陆:欧洲和南极洲。⑤跨越寒、暖、热区的大陆:亚洲和北美。大西洋在扩大,太平洋在缩小。⑦预测:红海将成为新的海洋,地中海将消失。⑧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都在亚洲,但是在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3.欧洲大陆是最好的。(1)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大。(2)欧洲:平均海平面最低,海岸线最曲折。(3)非洲:最热的高原大陆。(4)大洋洲面积最小。(5)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2)天气气候考点1:天气气候差异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风雨、寒热、平均天气、晴热等天气状况,具有时间短、变化快、时间长的特点,相对稳定。考点二: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考点三:世界气温1的分布规律。温度变化。(1)温度的时间变化。①日变化:陆地最高气温在14:00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②年变化:陆地月平均最高温度在北半球的7月,最低月平均温度在65438+10月;南半球则相反。2.等温线的解释。①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温度相等。②等温线闭合,中心的低温为低温中心,否则为高温中心。③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4)如果等温线凸出到一个值小的地方,说明那个地方的温度比周围温度高;如果突出到一个值大的地方,说明那个地方的温度更小。3.气温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海陆差异:在同一纬度带,夏季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3)地形差异:同纬度高原和山地气温低,平原和盆地气温高。每海拔100米,气温下降0.6℃。考点4:全球降水分布差异1。季节变化: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同。一年四季都有阴雨型;全年多雨,夏天多雨,冬天多雨。①多雨年份:赤道附近。②全年降雨量少:内陆地区和极地。③全年湿润型:北纬40-60°的大陆两侧。④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0°附近,大陆东海岸。⑤冬季多雨地区: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两侧。2.空间分布。(1)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降水少。(2)海陆因素:北回归线附近,东海岸多,西海岸少;温带: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3)地形因素:迎风坡多,背风坡少。考点五:温度变化曲线的绘制(1)定义:温度曲线是由一年中各月平均温度连接而成的曲线。(2)功能:能直观显示一个地区一年或一个月内的气温变化。(3)作图法:①画出横坐标轴的时间,用月份或日期标注。②在纵轴上画出温度值。(3)用点标出表格中各时间的温度值,然后用平滑线将点连接起来,画出曲线。(4)应用:根据各月气温状况和气温年较差,划分出以下温度区:①热带:各月平均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②温带:全年气温较高,一般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③寒带:全年气温高,各月气温低,但冷的程度不同。考点6:绘制降水量直方图(1)函数: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量的季节变化。(2)作图法:a .画出横坐标,将横坐标轴分成12等份,标上月份。b .画纵坐标,按等差在纵坐标轴上标出降水量的刻度和单位。c .根据月降水量值标注相应高度,并画一列表示降水量。d .在地图上适当的位置写上地图名称,完成降水直方图。(3)降水直方图的解释。①绘制:直方图由三部分组成:a .在方块图中画几条水平线,几条垂直线等距。b .横坐标表示时间,即12月。纵坐标代表月降水量,单位为毫米。②图表:根据各月柱的长度和降水尺度,读出各月降水的大概个数,分析本地区降水的变化。它能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季节分布和季节变化。考点7: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如下,记忆时需要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