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的是什么?

作为《易》和《易经》,大多数人都觉得很神秘,对它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那么“易”到底是关于什么的呢?这是一个如何定位的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易》可以分为几个流派:首先是儒家的《易》,是儒家六经之一,严格意义上的《周易》属于儒家经典。随着汉初和东汉神通器的出现,《易经》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道教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内丹的兴起。易经讲究理、气、象、术,道家更注重气,把易经六十四卦和人体气的运行结合起来。中医也有很多理论离不开易经的指导,比如所谓的医易同源,比如针灸的经络刘著;佛教也有很多关于“易”的论述。南北朝时,一些佛教奇才通过对“易”的阐述,宣扬佛教的真理。唐代,华严宗创始人之一李昌哲是个俗人。他用易经的体系来讲华严经,写了一本书《论华严经的结合》,在佛教中是另辟蹊径。

“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重要基础,与老庄思想一起,对中国古代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韩易重象,重义理,但易学的许多支流始终关注并倾向于其预测性的一面。当然,作为“易”本身,在商周时期就用于占卜,与占卜密不可分。商人还是鬼,他们的政事充满了政教合一的味道。神权和政权密不可分,每一件大事往往都是由占卜决定的。夏有山,殷已回藏,周有周易。在《周易》之前,“易”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占卜、占卜。但到了周代以后,周文王将鬼心计变为人心计,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民本思想,淡化“易”的占卜功能,将易学理论纳入修身养性之路,使之成为易学的主流。《易经》里?6?在《1系词》中说:“易之行也中世。”你有什么担心吗?“周文王把伏羲的八卦两两重叠,演变成八、八、六十四卦,并加以发挥。周公、孔子加象数、俳句、卦数、文言文等,成为人们寻求修身养性、把握未来事物发展运行规律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气、象、术很容易区分。首先要注意“理”,即容易的理。如果你连李逸都不知道,你就不能谈论气、意象和技巧。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包含理、气、象、术,但李逸是根本。所谓“易经”,就是《易经》以《易经》中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为基础,解释事物发展演变规律的原理,这是《易经》的思想精髓。先秦时期,易经主要用于占卜和预测。到了汉代,更多地发挥了《易经》的理、气、相、术。到了宋代以后,开始注重《易经》的原理,预测只是《易经》的最后一个流。预言的主要流派有紫述平、魏紫斗数、道术法术、风水术等,这些都离不开源于易学和干支学说的阴阳五行学说。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归;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卫、申、酉、戌、亥。严格来说,这是中国古代的命理学理论,有相应的推导公式,其基础理论和中医完全一样。

预测学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宋代以后才产生。现在把这一套知识归入迷信范畴,合理不合理。合理的地方是普通人沉迷于数学和算命,失去了兴趣,降低了对自己的把握和改造能力,缺乏主宰自己命运的精神。但要明白,当我们谈到《周易》的理、气、象、术时,它直接推动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充分肯定。我们在这里欣赏的是李逸,这是一套独特的关于中国的知识。按照学术理论,中国的《易经》包含着丰富而朴素的辩证法和逻辑思维。在《易经》中,它有着非常丰富和很高的思想境界。如果仅仅用逻辑理论来解释《易经》,是不可能完全掌握《易经》的思想和精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