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谁被称为药王?

在中国古代,孙思邈被称为药王。

孙思邈(541-682),京兆花园(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学家、道士。孙思邈一生仕退,隐居山林。亲自收药治病。他收集民间验方和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和前人医学理论,在医学和药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人尊称他为“药王”。

孙思邈崇尚养生,身体力行。正因为他熟悉养生艺术,所以能活到100多岁,一直不忘。他将儒家、道家和外国古印度佛教徒的养生思想与中医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养生方法,至今仍在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保持心态平衡,不盲目追求名利;饮食要适度,不要暴饮暴食;注意气血的循环,不要懒惰,不要萎靡不振;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之类的。

扩展数据

孙思邈认为“人命最重,有千金难买,一面助之,德行在此之外”,于是将自己的两部作品命名为《千女儿》,并称之为《千女儿》、《千女儿与翅膀》。

孙思邈吸收了《黄帝内经》的脏腑理论,在《千金方耀》中首次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和辨证论治。经过对张仲景《伤寒论》的整理和研究,将伤寒归纳为十二篇和十五忌,为后人研究《伤寒论》提供了一个思路,尤其是对泛伤寒。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开创了后世以方为证的先河。

30卷本的《千金方耀》收录了5300个方药和论著,方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书中内容既有诊断、证候等医学理论,也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学科。分为232个分支,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不仅涉及排毒、急救、养生、食疗,还包括针灸、按摩、指导、呼吸等,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百度百科-孙思邈(唐代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