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问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 * 30分)

1.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_ _ _ _ _ _与_ _ _ _ _ _并重,把_ _ _ _ _ _放在首位的原则。( )

A.发展循环经济与节约b .资源开发与节约

C.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发展循环经济

2.2005年10月8日至11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A.b .第十五届会议十一次和五次

C.第十六届会议,五次和十一次

3.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平均年龄21的21名聋哑演员天衣无缝、精彩绝伦地表演了舞蹈《千手观音》。观众对这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浓郁传统文化魅力的舞蹈做出了“震撼、感动、催人泪下”的评价。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主要是()

(1)赞扬观音菩萨的慈悲;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③人们对观音菩萨的迷信和崇拜;(4)残疾人演员的勇敢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打动了人们的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我国宪法规定_ _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社会主义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你认为以下同学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1)有人要抢劫A,A捡起一块石头,猛击该男子头部;(2)同学B看到几名社会青年敲诈她的同学时,拨打“110”报警。(3)同学c的自行车被偷了,他在黑市上又买了一辆;丁先生在一家商店买了一支假的“英雄”牌钢笔,他一怒之下砸碎了那家商店的窗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②

6.为了保护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中国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现在中共中央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道德建设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重要。

B.法律对未成年人没有约束力,但道德更有说服力。

C.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D.要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只要有法律保障。

7.王宇是一名初一学生。她看到父母辛苦,辍学了。她去了县城的一家餐馆工作。半年过去了,她想回家,但老板借口她没有工作满一年,不给她钱,她只好失望地回家。对于这一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王宇没有按要求工作满一年,老板不发工资是正确的;②王宇自愿退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尽到接受教育的义务;(3)餐馆老板雇用童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④王宇的父母允许他退学,也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05年9月,陕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因涉嫌受贿被捕。从程到程再到,一大批高官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严惩。这表明()

(1)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中国的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表明了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决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属于中国公民的人是()。

(一)正在服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②在中国长期居住的美籍华人;③中国超计划生育的“黑娃”;④在中国长期居住的华侨。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我国政府的一个显著特点。下列措施中,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有()

①中国继续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2)国家努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3)政府向低收入家庭发放低保;④中国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⑤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落实再就业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11.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显示了民族精神()

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②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2005 10 10月12日,“神六”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和梦想飞上了太空。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向“航天英雄”学习,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贡献”的航天精神。我们必须做()

(1)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精神;②人人献身航天事业,争做航天英雄;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4)立志成才,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历史使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措施,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

(1)繁荣的社会主义原则;(2)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③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想;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对“公共诚信的衰落”深感忧虑。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广泛开展是因为()

①开展诚信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3)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是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体现;④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不切实际,想做就做。b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C.怀疑一切,否定一切。d .大胆思考,盲目行动。

二。简答题(32分)

国务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谐社会?(6分)

17.“父母把我从小养大,养父母老了。”我国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是什么?(6分)

18.材料: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与高科技产品交朋友,如手机,MP3播放器,光盘,即时翻译等。有的甚至带进教室,有的甚至上课互相发信息,传播不健康信息。

(1)(5分)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对中学生使用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看法。

(2)(5分)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了“科技与人的素质”和“科技与资源环境”两个话题。请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并阐述你的观点:(创造力得分为1分)

主题: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9.材料:2005年6月65438+2月21日,* *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参观北京展览馆,观看正在这里举办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胡锦涛主席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约土地、资源、淡水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阅读材料,看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论述了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5分)

(2)我们应该如何扎扎实实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5分)

三、材料分析题(26分)

20.材料一:2005年,焦作市在近30个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开展了“人民满意与不满意”万人评议活动。许多单位在显著位置设立了“万人评议箱”,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听取意见建议,接受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了这次民主评议活动。

材料二:有人认为,参加这个评比活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我的权利和自由。阅读上述材料,并用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民参与万人评议活动行使了哪些权利?(2分)

(2)你认为材料2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5分)

(3)应该如何强化公民意识,做一个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好公民?(5分)

21.材料一:现行宪法符合我国国情,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依据宪法,《反分裂国家法》诞生。

材料二:2005年4、5月,国民党台湾省主席连战先生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先后踏上大陆,开启了“和平之旅”和“寻根之旅”,两岸同胞欢呼雀跃。

(1)(5分)你之所以认为宪法能在各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

(2)(2分)结合材料1,我认为“两岸同胞欢呼雀跃”表达的是* * *同一个愿望: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5分)为了早日实现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我们的行动包括(提示:从国家和公民的角度分析说明)

(4)(2分)今天,我对祖国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激发了我对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我的未来是这样的...(提示:可以从职业、理想、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解释):

四、实用探究题:(***12分)

22.梁肖刚刚从外地转到光明中学。他发现新学校里有许多新事物:

(1)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多样,有些很“怪异”。比如思想品德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给妈妈洗脚一次。请简单谈谈老师布置这种作业的原因。

(2)期中考试到了,但梁肖直到进了考场才知道他们的期中考试没有监考。啊?你为什么这么做?

(3)老师上课不再坐满学生。他要求学生在网上收集信息,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那里他们可以交流、讨论和辩论。你能告诉我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