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问题解决技巧

显性和隐性判断

1.性状分离,分离的性状是隐性的;

2.杂交:具有两种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3.在随机交配群体中,显性性状>;& gt隐性性状;

4.假设推演:假设一个表现型是显性的,根据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演,看是否符合;然后把表现型设为隐性,推导一下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如果只出现一种表型,则为纯合;如果有两种表型比例相同,则为杂种;

2.自交:如果有性状分离,就是杂合子;如果不出现(或稳定遗传),则为纯合;

注意:如果是动物实验材料,在材料合适的情况下选择测交;对于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有测交和自交,但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基因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测交:选择杂合(或双杂合)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1:1(或1:1:1:1),则一致;反之,则不符合;

2.自交:杂合(或双杂合)个体自交,如果后代出现3:1(1:2:1)或9:3:3:1(其他变异也可接受),则一致;否则,不符合;

3.也可以鉴定配子的种类;如:花粉鉴定;再比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和比例,可以推断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类型,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现象。

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1.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概率就是“1”(只要取一个系数);

2.自由交配:建议先找出父母各自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然后将雌雄配子自由组合得到后代(如果父母双方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就要把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如果选择自交或自由交配的后代,要注意后代相应比例的变化。

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1.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从分离比1:2:1的变化可以推导出判断的依据;

2.多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两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但每个个体仍只包含其中两个)。首先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确定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型,然后答题。

3.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4.致死现象,如基因纯合时的胚胎死亡,可以根据后代分离比例的偏差来分析,注意这种情况下获得的后代比例的变化。或者是只有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致命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基因图谱的规范书写

1.亲本表型和基因型;

2.配子的基因型;

3.基因型、表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征)及后代比例;

4.基因型的规范书写:题干中提到的字母要用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非同源片段),不能随意替换;

5.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判别

1.根据雌雄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

2.正反交结果是否相同,相同的在常染色体上,不同的在X染色体上;

3.根据法律,即有性连锁遗传,女性会受其父子之苦;男人受母亲的苦,女人也会受,等等;

4.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后代判断。

“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问题

解决方法: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多对相关性状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现象分析每一对的情况,再用“乘法原理”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出现的情况。

染色体数目和类型异常的配子(或个体)的产生分析

结合遗传细胞学的基础部分,对减数分裂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图表说明。几种常见来源:

1.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四分体期间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交换;

2.第一次减数分裂后,一条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动到某一极;

3.第二次减数分裂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育而成的两条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动到同一个极点。

注意:当分析一个异常配子形成时,一般不同时考虑2和3。

遗传谱系图分析及考试类型归纳

遗传谱系图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在实际操作中,要多注意归纳总结,总结此类题型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以便从容应对。

2.遗传模式的推导方法

(1)判断隐性遗传: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形——父母不生病,孩子生病,即“无中生有,隐形”。主导——父母有病,孩子没病,也就是“中间什么都没有。”

②没有典型特征:那么两者都有可能。其中,一代发病最有可能是显性,下一代发病最有可能是隐性。

(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首先,寻找典型特征:隐性的,一个女人会受到她父亲和儿子的折磨;占主导地位,男人受母亲的苦,女人也会受。只要找到正常的,就只能找到常染色体上的。如果不是,两种都有可能。

②没有典型特征:如果两者一致,那么:男女发病率不同伴有X遗传。男女发病率同常染色体遗传。

(3)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推导,几个假设是一致的,那么几个是可能的。

也可以选择假设-演绎法(归谬法):首先假设在X染色体上,代入演绎法,如果不匹配,就是在常染色体上;如果符合假说是在常染色体上,一般是一致的,那么两种情况都不一定能确定。此时,只能进一步预测或确定茎的相关信息。

3.后代表型概率的计算

(1)同时考察多对性状,分别考虑每对的情况;

(2)确定亲本基因型的类型和比例;

结合双亲的性状,结合双亲的“上一代”、“同代”、“下一代”综合考虑双亲可能的基因型,时刻注意比例的变化。

③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可以通过乘法和加法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