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学教育学)
一、教育发展
(一)教育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讲,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的活动都具有教育功能。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促使其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预期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奴隶社会初期,当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语言发展到比较完整的文字形式后,学校就出现了。
学校教育系统
1,学校教育体系正式发展
历史上有没有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而不是从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王尊教育的主要标志是以学校制度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学前教育
教育物质化的过程就是正规教育从无定形发展到定型的过程。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古代的学前和前社会教育机构,以及现代的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
(2)制度化教育
现代学校制度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严格来说,学校教育体系在19世纪下半叶已经基本成型。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即具有等级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体系:制度化教育是指形成体系的各级各类学校。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目的和现代学制。中国近代完整的学制是随着学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即1902年的国子监章程(又称仁荫学制)和1903年的奏院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3)非制度化教育思想
非制度化教育倡导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内:“对于制度化教育来说,非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形式,更是教育理念: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库姆斯和伊里奇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想的代表。
2.现代教育系统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初等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正在向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弱化;(6)教育体系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进程
1,古代教育
(1)各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式
古代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制度。而且还有“国学”和“农村学”。形成了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教育: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学衰落,私学兴盛:孔子私学规模较大;
汉武帝以后,董仲舒的建议被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行意识形态绝对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使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更加制度化。宋以后,朱成的理学成为国学,经学沦为
古印度。教育被婆罗门教和佛教所控制。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人们分为四个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僧侣和牧师接受的教育最好,其次是赫鲁晓夫,然后是树皮种姓;最低级的是首陀罗剃度?姓氏。剥夺受教育权:以婆罗门教教义为指导思想,以婆罗门教经典《吠陀》为主要教育内容。婆罗门僧是唯一的老师。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研究经典。
古埃及。古王国末期有宫廷学校,中王国之后有官学。在古埃及,有许多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官为师”、“以法施教”成为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色。
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地位较低的孩子7-12岁进入私立学校,贵族阶级的孩子不送孩子上学,而是聘请家教。中等教育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教育。学校主要学习语法和拉丁语以及修辞学。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商人和各种人才,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壮士兵,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
政治和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格。
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最受重视和推崇的教育是培养僧侣的教育。这种教育由修道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承担,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七艺。为了更好的传教。建立了大量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普通贫困儿童的宗教教育,也适当教授一些识字知识。其次,骑士教育。骑行教育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对主忠诚的品质;然后是军事战役能力,以及风度的修养。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①阶级性。(2)正统。权威主义,4僵化。⑤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性反神性,以科学理性反蒙蔽,以个性解放反封建,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3.现代教育
16世纪以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办教育兴起;(2)普及初等义务教育;(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4.20世纪后的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终身教育;(2)普及教育;(3)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追求全民同等教育,另一方面追求教育自由化。(4)教育多样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第二,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学的历史。
1,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塾,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它强调忠、孝、仁。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礼”。基础科目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注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生气不动手”,即启发诱导;它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学思合一;它强调学与行的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先秦时期,翟墨以“兼爱”和“无为”为教义。对获取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知”、“听”、“说”三种方式。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教主张回归自然,“回归”到人的自热自然,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使民成俗。必须学会“建设国家,治理人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教育体系,提出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补充资料。提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和“严师重德”的教师观。在教学上,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即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双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其雄辩的口才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方式而闻名。他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
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德性,德性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主张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他的代表作是政治。
(二)教育学的建立和改革
1,教育学教材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伟大的教学论》(1632):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自然性首先意味着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自然性,都应该接受同样的教育。其次,教育应该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第三,应该进行“全面教育”,向普通人传授广泛的自然知识。
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对自然思想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将其哲学化:首先是法国的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儿》。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每个人成为自己,成为最初的自己,并自我完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根据自然规律,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贼力。
近代以来,国民教育和民主教育思想不断发展,这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身上有所体现。一方面,他提出“白板论”,认为“人类之所以如此不同,是因为教育”,主张废除封建等级制教育,让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又提倡绅士教育。他认为君子教育应该把德性教育放在主要地位。他鄙视国民教育,主张在家庭中实行君子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规范学科的建立和独立教育学的诞生来看,一般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为标志,美国的杜威和他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学》(1916)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和著作。
洛克的《教育漫谈》(1693)也描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教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希斯堡大学的一次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明确建立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一)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1809-1833期间,继续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康德哲学,教授教育学。1835讲座。他还出版了《教育学教学大纲》。他第一个提出教育学应该成为一门科学。他建立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和以伦理学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杜威与“人本教育”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教育是生活,教育的历史是成长,教育是面貌的改造或重组,他主张“边做边学”,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来组织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儿童中心主义。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诞生和传播,是近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2, 1 939.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编纂教育学的目标。
3.社会发展。文化交流让世界越来越多元化。
实践与思考(1)
一、多项选择题
我,以下现象。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去电影院看电影B、小蜜蜂学筑巢
c,师傅带徒弟D,课后活动学做航空模型。
2.狭义的教育通常指()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
3、“拯救不再局限于学习技能的围墙”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思潮D、素质教育
4、下面讨论一下教育系统的发展趋势。不正确的是()
a、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初等教育的衔接。
b、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加强。
5、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既追求全民教育”。而追求教育自由化”指的是()。
a、终身教育B、教育民主化
C.d .教育多样化
6、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中国的()。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7、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
c,“埃米尔”D,“政治”
8、在教育史上,奠定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有()。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
9.主张“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杜威
10和杜威倡导的教育趋势叫做()。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本质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1.伟大教学理论的作者是()
a、洛克B、夸美纽斯C、卢梭D、福禄贝尔
12.最早在大学里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来教授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康德、洛克
13、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三礼
14,宋代以后,朱成的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简化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所以四书的意思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薛琦、仲父、论语、孟子
C.《大学》、《中庸》、《春秋》、《孟子》
d《诗经》《论语》《春秋》《大学》
15,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
a,《论教育》B,《论* * *生产性教育》
C.普通教育学
第二,填空
我认为,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以现代教育制度为核心,也称制度化教育。
2.孔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在他的《语录》中
3.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他教学的基本主题是
4.这本书被普遍认为是教育学的一个标准化学科形成的开端。
5.法国教育家卢梭是教育学的代表作。
6.杜威的著作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
赫尔巴特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形成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具体表现为以教师、教材和学生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8.在古埃及,建立了最多的学校。
9.教育学是一门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0主编的《教育学》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对我国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
l、20世纪以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
一、多项选择题
一、B 2、C 3、C 4、D 5、B 6、A 7、B 8、A8
9、D 10。、C 11、B I 2、C 13。C 14、A 15、D
第二,填空
1.学制2、论语3、礼、乐、射、御、书、艺。
4.大教学论5。埃米尔6。人文主义与教育。教室
8.经学家9。教育现象与问题10。凯洛夫
第二章教育和社会发展
教育是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制约,并对这一因素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发展功能。
一、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教育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国家权力,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而控制教育领导权可以通过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和雇用来实现。
2.政治和经济制度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教育制度,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如何确定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不同。
4.教学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体系。
虽然政治经济体制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无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能放弃学校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与特定的政治运动,执行特定的政治任务:
(二)宗教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受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政治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1.需要教育为政经系统培养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是教育影响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从古至今,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和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是宣传、灌输和传播某一阶级的思想制度、道德规范和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也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师生的言论、教材、文章、行为都是为了宣传某种思想,从而影响群众,服务于某种政治经济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间接取决于其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的发展。教育普及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们的权利意识,理解民主的价值,倡导民主政策,推动政治改革和进步。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对某种政治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强调到不恰当的程度,以为通过教育的作用来解决政治和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不现实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变化没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教育救国”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二,教育和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一方面,教育需要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它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达到一定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需要一些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方面,它是物质资源生产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包括所需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分别决定了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文盲率、学习率、义务教育普及年限、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是指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的组合和比例,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级教育和成人教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教育结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或者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要求,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推动着人们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因此,学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样,学校缺乏的物资和教学实验仪器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虽然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和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好处有二:一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更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当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时,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至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都可能超过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教育最终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
(B)教育在促进生产力方面的作用
生产力制约教育,教育也促进生产力;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
(2)传授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高效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从而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的生产经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也承担着发展科学和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特别是,我们知道,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方面发挥着作用。
2.人力资本理论
二战后,西方经济学家从对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除了资本投入,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即人力资本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将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1960 65438+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是指人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够影响生产性工作的类似能力。与物质资本相比,它是经济活动中更活跃、更具发展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也往往是更关键的因素。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培训、保健和信息搜索,以适应就业的变化。所有这些投资都或多或少地改善和提高了知识、技能和健康等人类素质,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金钱和精神利益。
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对教育资本储备的分析,计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教育资本储备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教育总支出。
三。教育和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其次,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测结果,引导教育走上科学的轨道。
1.科技可以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着他们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影响着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机制的设置。
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受教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