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第一中学校史

徐闻县第一中学,简称徐闻一中(又称盱眙中学),位于祖国的最南端——广东徐闻县程序镇西北部,东临桂生路,西接西门村,南接温塔路、粤海铁路,北接207国道、和县汽车站。气候温和,土地甘甜,交通便利。

学校周围有很多文物古迹。县城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夫子庙)和池畔,明代迁建;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创办的贵生书院,以及东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石道、仿古县博物馆;南面有清丽雅致的桂生公园和公园内碧波荡漾的寺池;而且东北有一个著名的华汉寺,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徐闻一中,原名徐闻县初级中学,创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九月。经过70年的不断扩建和修缮,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成绩显著的市级完全中学。学校用地面积110亩(其中五里25亩),总建筑面积406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135万元。校园基本实现建筑和功能分区,设有教学区、生活区、住宿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有序;植被达标,古塔参天,榕树树影摇曳,花草掩映,环境十分优美。

2008年秋季有79个班(初中21班,高中58班),学生5469人。现有教职工297人(不含退休教职工37人),专任教师264人,其中本科学历228人,专科学历36人,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99人。教师勤于教学,善于指导,学生勤奋好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1245人,其中录取640人,升学率为51.4%。

自宋代以来,徐闻的文教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先后办了龚雪、书院、社学和义学。尤其是明代贵生书院建立后,县里的学风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名气。据县志记载,明清进士8人,665人,438+0人,贡生562人(八公、恩公、隋公、弓兵、曾公)。但民国初年,徐闻发生了一场举世闻名的土匪,历时18年,期间19万人被杀,5万人逃亡,造成千村百废,白骨铺路,停业,停止旅游和学习,严重破坏了县城的经济和文化。民国二十二年(1933),土匪平息后,虽然各项事业有所恢复,但由于人口稀少,经济萧条,教育十分落后。直到民国26年(1937),全县小学只有40多所,中学教育还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