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经典教案

《分一分》经典教案1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64-66页“除一分(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乐谱的意义,认识到学习乐谱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上色等。来表达简单的分数。

3.能够正确读写乐谱,知道乐谱各部分的名称。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独立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简单的分数。

四、教学准备:

水彩笔、尺子、方纸等。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拍手”的小游戏。你愿意吗?

生:对。

老师:我给你看几个手指,你可以拍几下。

老师伸出五三根手指,给他们一个整齐准确的击掌。

老师:做点难的,好吗?

生:好的。

老师:老师手里有四个橘子,平均分给两个孩子。请拍手显示每个人得到多少橘子。(老师展示橘子)

老师:老师手里有两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孩子。)老师:老师手里只有1个苹果。平均给两个孩子。每个人有几个苹果?(同学们都在犹豫,不知道怎么拍手。)

老师:为什么不拍手?(每人只有一半,拍不到。)

老师:那我们今天一起分享一个观点吧。板书:“一分”

老师:是的,每个人都只有一半。怎么能表达一半呢?老师让学生们表达他们的想法。(一半也可以用1/2来表示)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识

1.借助图像感知1/2,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老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犹豫)

老师:现在,请你和老师平分这个苹果。

(老师的课件演示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部分。)

老师: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分了多少份?

生:两份。

课件闪了一半。

老师:一共多少份?

生:一份。

老师在课件中说并演示了“1/2”:平均分(/),两份(2),是其中一份(1),是二分之一。

读了一半的学生。

老师:这个是苹果的一半。另一个呢?

生:也是一半。

老师:谁能完整地说出1/2的含义?(学生说屏幕显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它的1/2。)

学生代表说,同桌互相交流。

老师:这个可以用1/2来表示吗?为什么?(幻灯片演示没有平均分,所以点名学生,强调“平均分”。)

2、动手操作,加深对1/2的理解,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

老师:如果用长方形的纸代替苹果,能折出它的1/2吗?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给它的1/2上色。

(给它打折,给它喷漆,换各种方法。教师投影仪显示。)

3.动手操作,知道几个点,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老师: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分成四份,分别涂上1,2,3,4份。再想想。你能说什么?(学生分组,集体交流汇报。)

老师:用老师给你准备的卷子还能造出那些分数吗?

(学生手工做,老师演示。)

4.总结知识,学会写分数。

(1)老师:像1/2,1/4,2/4这样的数字...都是分数。(板书)

老师:它们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在大屏幕上展示:

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代表一个或几个部分的数称为分数。)

(2)老师:知道了这么多分数,我们来写吧。

师:那就请你们拿起双手,跟张老师一起写。

老师示范写作1/2。(边写边谈意义。)

老师:你识字吗?

生:对。(1/2读作:一半)

老师:那谁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

生:中间的短十字是什么?(分数线板书)意思是平均分。

生: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分多少份?(两份)

生: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一个。

(3)老师:谁来说分数怎么写?怎么读?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阅读时自下而上阅读。)

5.巩固培训

1,完成课本第54页。(显示在师大的屏幕上。说出原因。)

2.在练习中完成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修改。)

(3)拓展和应用新知识。

你真聪明。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美图。你想看看他们吗?1.下图让你想起了多少?(先回答)

图:法国国旗(1/3)五角星(1/5)巧克力(1/8)

2.老师:我们班后面有一张漂亮的黑板报。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黑板报设计。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这里藏着一些分数!让我们找找看

“科学世界”和“艺术花园”约占黑板报版面的零头。

生:艺术园占黑板报版面的1/4。

老师:版面不是分三部分吗?

学生:把科学世界再分一次,黑板布局会平均分成四个部分。

(4)学习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什么是分数?今天回去的时候,在我们身边找找。

六、黑板设计

分一分(一)

像1/2,1/4,2/4,3/4这样的数字...都是分数。

1分子

/——分数线上写着:一半。

双分母

《分宜分》经典教案二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上色、拿小棍等。,来表达一个简单的分数。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表达简单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每张长方形的纸诞生,每两张诞生一捆12支。

教学过程:

首先,创造一个情境

1.游戏:谁眼光好?(老师赶紧伸出手指,学生说是什么?3, 2, 5)

2.情境:听问题,用手指展示答案。

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几个苹果?

两个苹果,两个人平分,每人得到几个苹果?

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多少个苹果?(这时候学生就会有复杂的表情,各种手势。)

3.点名:(1)为什么不伸手指一指?(2)为什么这么说?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学习数学。这节课创造了这样一个举手投足的有趣情境。通过老师说学生是天生的,老师说学生是天生的,不仅可以一下子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经意间把学生引入思考和创造的状态:半个苹果怎么用手势表示?皱眉片刻后,学生们会有各种有趣的手势来代表半个苹果。这就为下一步用什么样的数来代表一半做了铺垫。

第二,思考和交流

1,思考: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一半吗?(提示:比如画一个图来表示,或者发明一个符号来表示,也可以创造一个数字来表示。)

2.试试笔试。

设计意图:当学生明白用手指表达一半不容易时,问你能否用其他方式表达一半。这个问题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会发现之前学过的数字不够用。他们应该怎么做?这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画出乐谱,学生自然会意识到学习乐谱的必要性。

第三,识别分数

1,从学生的表现来把握,让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数字(怎么读,什么意思。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剩下的。老师介绍。)

(如果没有学生会玩,老师会说找到一个号,直接玩。)

2、体验的意义

(1)过渡:不仅可以代表半个苹果,还可以代表很多东西的一半。像一张纸的一半。

(2)让学生把手中的纸折出来。

(3)课件演示,学生控制。

3.学生打九折:你能把你手里的纸折出1/4吗?

4.交换不同的折叠方式。

5.跟大家讲:本文有多少部分是其中的两个部分?他们中的三四个呢?

6、理解,老师也给个折扣: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零头?这张纸剩下两份是多少部分?这些脸上有多少?

7.感应

(1)都是分数。今天,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和分数做朋友。(板书题目:和分数交朋友)介绍分子、分母、分数线。

(2)谁来谈表达的意义?

第四,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有颜色的部分。

(注意一图两用。每张图都讲了有色部分和空白部分的分数。)

2.法官。

3.按分数上色。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小学阶段对分数的理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三第二册,对乐谱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是五年级上册,然后知道分数。因此,在这节课中,没有必要也没有必要明确表达分数的意义。淡化定义,强化心象,成了这类数学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既有概念的,也有非概念的。因此,一定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折(纸)、画(色)、举(棒),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动手来建立分数,建立对分数的数感,认识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意义。

动词 (verb的缩写)游戏开发

游戏:听口令,举棒。

规则:(1)各同桌***12贴,听到口令后讨论。

(2)老师说:举,其中一人举棒。

让学生依次举起12根棍子。

设计意图:学生不用直接说出分子和分母的含义,而是通过这种活动形式自然感受分子和分母的内涵。同时,通过这种活动形式,把刚刚认可的分数扩大,从平均一个对象扩大到平均一个由许多对象组成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分一分”经典教案3活动目标:

1.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和大小与故事中三只兔子的关系。

2.我愿意给三只兔子定早餐,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孩子有6个蘑菇和背景图。

活动流程:

先观察兔宝宝一家,通过对比感知“高”、“矮”、“最短”。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邦妮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你为什么说他是个父亲?哪个是兔子?为什么?妈妈呢?

总结:在我们家,一般是爸爸最高,宝宝最矮,妈妈矮。

第二,营造兔子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共用碗的事件来区分“大”、“小”、“最小”。

1,导读:兔宝宝一家今天要去草地上吃早餐。碗在哪里?

2.哪个碗是给爸爸的?那是什么颜色?哪一个是给妈妈的?那是什么颜色?婴儿在哪里?

三、情境“分菜”,了解菜的大小与三只兔子的关系。

1.今天,兔子一家要吃三种早餐。他们会吃什么?请猜猜看。

2.这是什么?(青菜)3。哪一个是给兔子爸爸的?为什么?哪一个是给兔子的?为什么?哪一个是给兔妈妈的?为什么?

总结:一般情况下,爸爸个子最高,饭量最大,所以吃的蔬菜最多。

四、情境分胡萝卜,感知有“粗”和“细”。

1,导读:刚才我们把大青菜给了兔爸爸,小青菜给了兔妈妈,最小的青菜给了兔宝宝。现在他们想吃胡萝卜。他们都一样高。怎么分呢?为什么?

2.引导孩子通过肢体语言感知“粗”和“细”。人说胖,胡萝卜说粗。

总结:兔爸爸胃口最大,吃的胡萝卜最粗。五、情境“分蘑菇”引导孩子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顿早餐是什么?(蘑菇)你数了几个?怎么分?他们是这样分的:兔爸爸吃的多,兔宝宝吃的少,兔妈妈吃的不多也不少。

2.幼儿复述要求:怎么分?

3、儿童操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