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桌题是主观的。

一、审题思路

1.审题,看清要求,抓住重点:

(1)参见测试要求:

①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否要求运用政治、经济或哲学的相关知识,或者运用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或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知识来分析和回答问题。

②看分数要求。分数高的可能答题点多,分数低的可能答题点少。

(2)审题,抓住重点:这是关键的一步。因为命题的意图、方向和要求,各种限制都在其中。

①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识别命题意图。(主题、范围声明)

②准确把握限制性词语,透彻理解题干细节。(反问句,疑问句)

4.复习材料的全文。

仔细阅读材料全文。阅读时,你应该:

(1)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表达全文意思的句子。

⑵把段落分成不同的层次,总结每一段的意思。

⑶梳理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4)在仔细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的要点。有了答案的要点,也就有了答案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组织答案,可以防止跑题和遗漏要点。

第二,解决问题的技巧

(一)体现类

具身问题包括“具身是什么?”“怎么体现?”“从材料上看,真相是什么?”等等。总的来说,它的问题是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我们要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都一一列出来,然后把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对比,这就是答案的一个重点。答题时,可以先提取材料中的关键句子(有一些点,有一些组合),然后再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哪些原理、观点或知识点。或者先指出教材中有哪些原理、观点或知识点,再列出教材相应的措施或做法。

例1:苏州模拟试卷第42题

材料一:中国农村改革持续了30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共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0个顺应和指导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材料二:中国生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准确把握了我们当前的农村形势,指出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支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速度。”2009年2月1日,《国务院中央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再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关注“三农”问题。

材料三: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1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由拉动经济增长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转变,重点增加300亿元用于“三农”建设。

(1)根据中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你能从以上三份材料中归纳出什么?

答:(1)①中国* * *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1“一号文件”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中央贯彻党的精神,坚持我国* * *产党的领导。(2分)

(2)中国* * *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先后出台11“一号文件”,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三农”,都准确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体现了科学执政。(2分)

(3)中国* * *产党坚持民主执政。引导农村改革发展,关注“三农”,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2分)

(如果回答中国* * *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材料反映中国* * *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可以得2分,但不重复计分。)

例2:扬州模拟试卷第42题

2009年2月16日上午,南京抽奖产生20万家庭分享政府发放的旅游消费“大红包”,南京向市民免费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如下图所示),拉开序幕。同时,商务部对有关部门发放消费券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目前调研部分已经基本结束,调研报告也很容易起草。对此,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明确表示:“发放一些消费券起到了促进消费的作用。”他肯定了当地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做法,也为一度热议的消费券作用定下了基调。

(2)结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谈谈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答:(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了优惠券的作用。商务部也通过实地调研加深了对购物券作用的认识。(2分)

②认知反作用于实践。理解消费券的作用将对拉动内需、促进生产的实践过程产生重要的反作用。(2分)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知识是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商务部调查报告的几稿,体现了认识的反复和上升。(2分)

(2)按类别划分

循证提问的方法一般是让你说“做这种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都是课本上的基本思路和原理。根据问题回答,而不是重要性或意义。

例1扬州模拟试卷2第42题

2008年2月25日至26日,12,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快速变化和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2)请用辩证否定的知识来分析创新的哲学基础。(4分)

答:(2)①辩证否定是对事物本身的否定,即否定自己,发展自己。(1)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联系的纽带。(2分)③辩证否定的本质是“扬弃”。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1)

例2:盐城模拟试卷43

某区党委专门召开了青年再就业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安全之策。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事关就业再就业大局,意义重大。

会议要求全区各级团组织、劳动保障部门结合青年实际需求,大力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探索青年创业行动项目载体,培养青年创业带头人和合格劳动者。同时,要大力宣传青年创业典型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更多青年投身创业实践。

(2)请用你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一下一个区委这样做的理论依据。(4分)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2)中国* * *生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中国* * *生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为什么?

为什么要说“为什么?”为什么?“一般来说,应该回答的是:“这么说”和“这么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重要性),有时也应该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

例1:扬州模拟试卷2第43题:

他们还了解到,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决定对患病婴幼儿进行免费救治,全面整顿奶粉市场,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宏观调控。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施宏观调控?(5分)

答:(2)①三鹿奶粉事件反映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其他局限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2分)(必要性)

(省略重要性,为安全起见,单独回答一个重要性,即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采取了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3分)

这样的题目,“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可以在要点中回答。

例2:海安模拟试卷41

(1)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什么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2分)

答案:(1)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必然)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重要性)(1)

(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必要性)在国内市场开拓广阔的消费市场,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重要性)(1)

(4)意义范畴

这类简答题针对某一“实践”或“事件”的意义,一般以“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为引导词。回答问题时,我们一般用“天赋…”;天赋…”或“有利于…”;有利于……”。

关于意义的独立简答题一般需要先答状态,再答意义。

示例1:

1和1表示“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图2表示“倒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2反映了当前我国个人收入群体的分布情况,图1反映了我国期望改善的个人收入群体的分布情况,体现了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性。

(1)在看图的基础上,谈谈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回答;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意思)

例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这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5)怎么办?

“怎么做”一般用“怎么样”或“怎样”等词来问。一般来说,“怎么做”的问题给了主体谁应该做,比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指定一定的内容来回答。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仔细考察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例1:苏州模拟试卷42题

材料三: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1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由拉动经济增长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转变,重点增加300亿元用于“三农”建设。

(2)结合材料3,说明如何发挥金融在加快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答:(2)①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经济建设中的农业建设支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2分)

②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物质保障功能。通过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分)

(如果只回答财务的作用,不拿材料解释只能得2分。)

例2。扬州模拟试卷2第42题

2008年2月25日至26日,12,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快速变化和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1)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如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6分)

答:(1)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节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6分)(注:答对任意三分,可得满分)

(6)启示。

启发性提问有“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启示。在回答这种反问句时,我们一般会先提出理论依据,再提出应该怎么做,在材料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答案应该是想法和素材的结合。

例子:不同国家的收入和消费对照表

国民人均年收入(美元)、消费率和居民幸福指数的基尼系数。

a国5800 0.27 70% 86%

国家B 2700 0.42 48% 51%

注:基尼指数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这个指数介于零和一之间。价值越低,财富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就越平均。或者反之,达拉斯到礼堂0.4通常被视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0.36之间。中国2006年的人均收入是65438美元+0.740,但是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6。

用你所学到的关于经济生活的知识来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b两地居民消费率和幸福指数差距巨大的原因。

(2)根据(1)的分析结果,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启示?

答案:(1)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高。A国的人均收入远高于B国,因此A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幸福指数自然高于B国..

②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密切相关。收入差距过大,整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而收入差距缩小,整体消费水平提高。A国收入差距小,社会整体消费水平高,人民幸福感高。而B国收入差距大,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低,人民幸福感低。

(2)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公平合理分配,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认知范畴

关于认知的简答题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谈谈自己对这份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的看法和理解。一般用作“谈谈你对……”的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

这类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对已经成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实践的认识。一个是对一些有争议的现象和观点的理解。

回答第一类其实就是一个论点。要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来回答。

近年来,“公民上访”现象屡见不鲜。有人因为经济纠纷上访,有人因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上访。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妥善处理,大部分上访群众对处理结果比较满意。但也有极少数人无理取闹,聚众闹事,围攻党政机关,扰乱社会秩序。

请用你对政治生活的了解来谈谈“公民上访”现象。

答:(1)“公民上访”现象是指公民依法通过信访制度当面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意见、批评和建议的行为。

(2) (1)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请愿”是公民行使宪法规定的监督权的重要方式。

(2)保障“公民信访”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3)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应当勇于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建议;但要负责任地行使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必须遵纪守法,按规则和程序办事,不采取非法手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事实上,第二类具有歧视的性质。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观点和方面进行评论和分析。

例:苏州模拟试卷41。

41.如果你正在写一份以“拒绝过度包装,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黑板报,一位同学不以为然地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卖出去?我喜欢包装精美的商品。”

(2)请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答:(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企业产品的适当包装是必要的,有利于销售产品,方便消费者。所以这位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

(2)但是,矛盾又可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产品过度包装弊大于利。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拒绝过度包装,拒绝绿色消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