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金融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航运业作为高技术、高资本密度的行业,离不开国家的金融资本支持。没有国内金融资本长期稳定的支持,航运企业很难在这样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资本市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航运金融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
以船舶融资为例,全球航运金融资源的集中度相对较高。目前全球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6543.8+05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航运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约6543.8+05亿美元。而这些业务几乎被世界公认的三大船舶融资业务中心——伦敦、汉堡和纽约所控制。
随着世界航运中心的东移,全球航运竞争更加激烈。作为高端行业,航运金融将成为竞争的主战场,航运金融将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发展。
国内航运金融的发展
经过32年的改革开放,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国航运业在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航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加速了航运要素的集聚。航运要素的不断集聚,必然给我国航运金融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国航运金融的发展与国际公认的航运金融中心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航运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航运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缺乏竞争力;与航运金融业务相关的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滞后;航运金融的技术和服务能力远远落后于国外;航运金融人才匮乏。目前,上海的金融机构只为港口建设和造船提供银行贷款。而且信贷额度过大,抵押贷款过多,航运保险业务过少,可保范围过窄,资本市场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我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航运企业、港口和船厂不多,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航运业资源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功能滞后,金融、保险等航运衍生服务尚未形成气候,功能建设亟待突破。
国家明确积极稳妥发展航运金融服务和各种融资方式,为我国航运金融发展创造了机遇。中国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努力,为中国发展航运金融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遇。
工业金融
全球金融危机令人担忧,欧债危机仍挥之不去。怎样才能避免现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类似的问题?近日,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商业模式研究专家钱志新在其新书《产业金融》中提出,产融结合是治愈金融危机的良药。《产业金融》是一本对金融界、产业界、学术界都很实用的新书,30万字,12章。第一章是总论,阐述了产业金融的基本理论,即其基本原理是:资源资本化、资产资本化、知识产权资本化;其商业模式是:前期融资,中期资源整合,后期价值增值;其目的是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价值,通过资本运作放大价值。该书第二至十二章从网络金融、新能源金融、航运金融、环境金融、房地产金融、物流金融、交通金融、汽车金融、钢铁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研究产业金融的应用与发展。书中对各领域金融产品运作的基本路径和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图解,直观易懂;并且每个知识节点都有应用实例和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