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解题方法,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①了解几类容易出错的成语;
②辨析易混淆的成语;
(3)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说和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展示“2003全国卷”高考题:投影
1.在下列句子中,含有某些成语的短语使用不当的是()。
A.乱采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多且分布广,管理部门人手不足,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第一场雪后,城市主干道没有堵车。这种有序的局面背后,是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努力。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些男性难免会感到羞耻,甚至会无缘无故地在心理上折磨自己。
D.老王的柜子里放满了他收藏多年的各种旧钟表。每当他向仰慕他的游客介绍这些宝贝时,他总是把它们当作宝贝。
【答案是d .“如数家珍”的定义是“像数你家的宝贝一样清楚。比喻对所说的很熟悉。”这句话里,各种旧钟表是老王的“宝”,不是“如”,所以错了。一个“缺钱”就是“拉裙子露出手肘”。形容衣衫褴褛。比喻顾此失彼,不善应对。”b“未雨绸缪”的意思是“绑紧”整个词就是“下雨之前,先把门窗绑好。”比喻提前做好准备。“C”为自己感到羞耻“的意思是“看起来丑:形状丑,延伸为缺点。我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我不如别人。“根据解释,前三项都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如数家珍”的相对错误比较隐蔽,需要同学们安静的自学,才能做对。]
这是一道考查成语运用的高考题。成语言简意赅,精辟生动。虽然它们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但它们在文学上仍然是辉煌的,闪耀着燃烧的光辉。所以,它是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上的一道“永恒风景”,也是检验百万考生用词能力的一个“优秀题型”。
2.成语应用是高考必考题,从1992到2003年每年都有一题。现在把近几年高考出现的成语列举如下:投影
2003年,我缺钱,我很惭愧。
2002年,奇形怪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广为人知。
2001,慢走霸道,让交通蓬勃发展。
2000年,汗流浃背,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9,我用尽全力一劳永逸的变美变辣。
1998看它的后颈,我们拭目以待。
1997,很多同学辜负了期望。
从历年高考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了少数(如“美好”、“失望”)外,大部分都是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容易被误用的成语。所以我们在复习成语的时候,不能看到难点就钻,而要注意那些常见的、容易出错的成语,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二、看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考察其命题规律,发现这类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错误:
1,曲解文字,在文字中寻找意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都在家里看屏幕,街上显得很安静。(1997高考第4题D项)?
《出埃及记》2:今年年初,上海的鲜奶市场燃起了一场竞争降价的篝火,售价甚至低于成本,对消费者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1998高考题第5项,C项)
【以上两句话中,命题人为了测试考生的分辨和运用能力,故意曲解成语的意思。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上的居民都出去了,但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看起来很安静。被曲解的意思正好与本意相反。第二句中“火中取栗”这句话出自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被人利用,冒险受苦,却得不到好处。这句话的意思是,消费者利用厂商竞相降价的机会获取利益。所以,我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一类错误。]
比如1993年全国高考试卷中的“不理想”“不发表”,1995年的“首当其冲”,1998年的“回头看”,都是从这个角度设置的。再比如“不足以训”中的“训”字,很容易理解为“课”,但实际上应该是“范、规”,“不标点”中的“点”字应该是“潦草,意为删除”,意思是文章可以不经涂改快速写出。
还有其他这类的成语,比如:别无所得,论不易,久假不在,只有一只眼,没有整头牛,感冒就是这样,猫鼠同眠,危言险语,尘埃远在身后,罪不可罚,屡试不爽,仁义淡薄,过了海。
2、用错了对象,张观·戴笠
例3:馆内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石雕,其上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生动美观。(1999高考第4题B项)?
《出埃及记》4:古人中有很多学习的榜样,比如悬梁刺股的,抓烛舞鸡的,历史上数不胜数。(2000年高考第4题A项)
这里,建议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出发,重点考察成语意义应用的范围和对象。第三句中的“美”,出自《礼记·谭弓下》。“轮”:高大,“欢”:众多,形容高大华丽,多用于赞美新房。在这句话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属于误用对象。“汗多”:有很多书来描述。]
同样,还有“云川裂石”和“六匹马”都是指唱歌;“以梅绮为例”,“二度相敬如宾”指夫妻;“青梅竹马”和“二孩不猜”指的是男孩女孩;“浩如烟海”就是“描写丰富的文献资料”。“不凡”和“独特”指的是文艺作品。“后起之秀”指的是青少年,一般用“功勋不赏”来评价别人。
3.误用表扬和批评,情感错位
《出埃及记》5: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工厂,新厂领导积极进行市场调研,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是深思熟虑。(1998高考第5题B项)?
《出埃及记》6:本刊将翻开新的一页,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立志向高水平的文学刊物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C项)
【例5,例6,命题人从感情色彩来考察是错误的。“故意的”,意思是不择手段地算计,常用于贬义。犯了贬义词和褒义词的错误。例6,洗心革面,就是革除旧观念,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悟。]
比如1995年的“各做各的,各有千秋”,1997年的“冲”,还有“面目全非”、“始作俑者”都是贬义词,不能用好;而“危险的言语和危险的行为”只能用在赞美上。
另外要注意以下贬义成语:口若悬河,众所周知,附庸风雅,步步为营,BLACKPINK的出场,彻头彻尾,啰嗦,数不胜数等等。
4、颠倒,不知谦让。
《出埃及记》7:学生经常向老师寻求建议。这种不要脸的提问精神值得提倡。
?《出埃及记》8:刘主任的开场白可谓是引经据典。
【这就涉及到语言得体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常见的礼貌用语有:抛砖引玉、狗急跳墙、教斧教人、发表错误言论、用笔乱画、给人心灵一个洞、忘恩负义的要求等。敬语包括:居高临下、出类拔萃、婚礼、大材小用等。]
5.语义重复和矛盾。
《出埃及记》9:是两个人的照片,左边是一个帅气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个文弱的学生。(1997高考第4题A项)?
《出埃及记》10:当时激动人心的一幕至今记忆犹新。
【这里有两个问题,命题人从成语和语境的矛盾中出错,来测试考生的逻辑能力。“众多学生”是指学生很多,但其前面用“一”修饰,导致逻辑错误。在例8中,“记忆犹新”是指过去的事情仍然清晰地记得,就像最近发生的事情一样。前面不能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