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心理营】家庭缘起Day5依恋模式

文/新邂逅

依恋的形成和特征

6个月左右,陌生人会焦虑、害羞、害怕。如果你只认妈妈,你就是依恋妈妈。

依恋是有特点的,有方向性的,比如只依恋妈妈或者爸爸,其他的都是陌生的,危险的,指向某个人,心理纽带特别强。

依恋和持有的区别。

四种类型的附件

在12个月婴儿及其父母的实验中,系统地安排分裂和团聚,观察母亲离开一段时间后再回来的婴儿的反应,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表现,结合日常亲子互动,可以发现四种依恋模式:

1.安全依恋:当母亲离开又回来时,婴儿表现出依恋。被抱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可以自己玩了,父母给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这样的宝宝长大后,无论你什么时候需要个人空间,需要亲近,他/她都能给你,平复他/她的情绪,给别人空间,会真心原谅你的愤怒,会宽容,理解,容易相处,尊重你的爱人。

2.回避型/疏离型依恋:当母亲离开又回来时,婴儿没有反应,没有表现出焦虑,也不期望母亲长久陪伴在他身边。这和平时的相处经历有关,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这种宝宝的亲密关系在他成年后是冷漠的,但他内心需要爱,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他有虚假的自尊,认为人不可靠,不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内心感受,难以发展亲密关系。

3.焦虑/恐惧依恋:妈妈走的时候哭了,发脾气了。回来后,她不得不打她妈妈。过了好久才静下心来,边玩边看她。这类孩子的父母给予的关心和安慰是不稳定的。这种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很紧张,要不断给他亲密感,害怕被抛弃,不断的抓,害怕失去,害怕孤独。

4.无序/矛盾依恋:妈妈走的时候很慌张,回来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这类孩子的父母可能易怒、抑郁,让孩子害怕,也可能有家暴、虐待,吸收了很多暴躁、恐惧的情绪,所以想亲近,但也害怕。它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脆弱,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依恋模式对一生来说是可塑的、可改变的,早期的依恋关系会影响成年后的依恋模式,但对一生来说不是决定性的。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遗憾和不足慢慢成长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修补和获得新的经验。认清自己的依恋模式,同时开始接触和连接情感回路,改造它,修复它。

依恋模式是人们感知人际距离和情感亲近的方式和风格,也是:

一般来说,依恋模式的影响在于:

这四种依恋模式处于“亲密关系的需要”和“被抛弃的恐惧和焦虑”两个维度形成的四个象限中

虽然持有和依恋是不同的,但我们可以依恋不持有我们的人,也可以被不持有我们的人持有。然而,养育者的拥抱对建立安全的依恋模式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依恋不拥抱我们的人,估计是不安全的依恋。

安全依恋模式——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积极的看法,并认同这些表达方式:

无序/矛盾的依恋模式——对自己有负面看法,对他人有正面看法,同意以下表述:

具有矛盾依恋的人希望获得高度的情感亲密,并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回应。他们常常害怕自己做错了伤害别人的事,或者害怕别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生气,常常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这种人很少主动接近自己真正想接近的人,反而会变得过于依赖,给对方难以承受的压力,让人想远离。

疏离/回避依恋模式——对自己有更积极的看法,对他人有更多消极的看法,同意以下表述:

这种人通常表现为:

恐惧依恋模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混乱不稳定。这类人通常会经历损失或创伤,通常会认同以下表述:

这样的人可能会发出一些矛盾混乱的信息,比如孤独就是“别管我”、“我不理你了,你别不理我!”他们经常有以下表现:

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反射功能是指一个人在头脑中掌握另一个人精神状态的能力。父母的反思功能是儿童能否发展安全依恋关系的重要预测因素。这对于生活在压力大或者悲惨环境中的人,比如贫困地区的孩子,尤为重要,这种指征非常强烈。

儿童不安全依恋的形成通常与照料者身体或情感上的不可接近性有关:

为了在育儿中建立儿童的安全依恋,我们需要注意:

1.在孩子3岁之前,主要照顾者(母亲)尽量不要离开孩子超过三个月。这个数字来自心理学家的临床观察。分开3个月以上会导致创伤。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请不要和孩子长时间分离。即使要短时间离开,也需要确保有一个孩子熟悉的、信任的第二依赖者,比如爱孩子的爷爷奶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父母的缺失。

2.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尽量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这并不意味着当了妈妈就不能发脾气,不能失控。只要你保证自己的状态大部分时间都是稳定可控的,就足以给孩子一个敏感而充满爱的回应。

3、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学会* * *。做到这一点很有挑战性,家长需要保持意识,成长起来。

4.如果你在孩子3岁之前就有遗憾,那就不要再内疚了,做好自我修养,把握好现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为孩子人生的第二次心理重生做好准备:青春期。

对于成年人来说,修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可以在其他的对象关系中获得新的体验,这和我们昨天讲的如何修复持有的缺失类似。

今日问答:

第二类:

1,有个同学提到了和男朋友相处的问题。因为太着急,担心在关系中吃亏,给对方很大压力,分手了。她问要不要继续把男朋友找回来。这是焦虑/恐惧依恋的典型表现。我的回答是,和他抓紧一段时间的关系,解决不了你的依赖,保证他再也受不了你了。

2.昨天有同学问我延期,“为什么说我们的目标是分离和成长,而不是无止境的补偿和问责?难道不能通过其他关系来弥补不足吗?”我的回答是:“我也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关系和途径来弥补,但目标和方向是分离和成长,补偿是为了补充能量。”同时,补偿不是无节制的,因为我们是独立的成年人,我们必须学会在付出和接受之间建立平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