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2021真题

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衡,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阻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内在的特性

主要指构成社会问题的基本成分或单位。社会学家对社会问题的要素有不同的看法。美国社会学家R.C .富勒认为,社会问题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前者表现为威胁社会安全的一种或几种情形;后者表现为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这种危害,并有组织起来解决的愿望。我国社会学家孙本文也认为,社会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生活存在障碍,二是社会进步存在障碍。这两个方面决定了社会问题涉及的人数,要么是全体社会成员,要么是部分社会成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C.W .米尔斯区分了个人问题和公共问题。他认为,在社会上流行一时,同时又深深伤害个人的问题,不一定是社会问题。只有超越个体特殊生存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制度或历史相关,威胁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利益或生存状态的公共* * *问题,才具备形成社会问题的条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越来越重视对社会问题要素的分析。默顿(R.K. Merton)提出了二维分析方法,认为一方面,社会问题应从类型的角度分为社会去组织化和越轨行为;另一方面,社会问题应该是潜在的和显在的。同时,一些社会学家强调社会问题的破坏性,认为社会问题的要素应该包括社会性、无序性和破坏性。也就是说,社会问题必须由社会来分担,表现为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紊乱,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的紊乱,直接造成社会日常生活的破坏。

中国的社会学家大多从四个方面考察社会问题的构成。有学者认为,判断一种社会现象是否是社会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①它发生的情境;(2)价值、规范和利益的失衡或破坏;(3)不是由个人或少数人造成或可以负责的;④大多数人或整个社会必须采取行动来改善它。另有学者认为,社会问题的形成要考虑其形成原因、影响范围、问题性质和社会后果。一般来说,社会问题是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的:①必然有一个或多个社会现象失衡;(2)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很多人;(3)这种不平衡必须引起许多人的注意;(4)必须通过集体行动来解决。

社会问题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普遍性、多变性、复杂性和周期性四个方面。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自始至终存在于每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多变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不同的时代、地区、民族或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复杂性是指社会问题在成因、存在方式或表现形式、后果等方面的复杂性,即社会问题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往往是几种社会问题同时并存,造成一系列破坏性的社会后果;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规律性。一般来说,社会问题的一般时间进程及其阶段是周期性的两个基本含义。社会学家特别强调周期性中的潜伏性和反复性特征。

当代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在不同的时代反映不同的内容。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人口、生态环境、就业、青少年犯罪和老龄化。

人口问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虽然其具体表现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主要表现在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失衡,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出现人口过剩。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直接或间接相关。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的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短缺、食品、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失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下降。

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主要障碍。据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在生态环境上。如果不及早解决,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甚至是全局性、毁灭性的损害。

就业问题源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在不同的社会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主要是指人口过剩,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导致劳动人口失业或待业。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不充分;还存在着冗员严重、劳动生产率低、就业和失业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就业问题的社会后果,一方面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诱发社会动荡和社会犯罪;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过去的30年里,全世界的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突出特点是:犯罪数量增多、犯罪年龄提前、犯罪波及面广、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重复性增加、改造难度加大。

老龄化问题又称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加,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在发达国家比较突出,而在不发达国家,这种现象被高出生率导致的人口年轻化所掩盖。从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中国将在20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现在和未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第一。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和福利、城乡规划等进行相应的调整。

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德国社会学家对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他们长期以来把社会问题理解为劳动问题。许多人对劳动关系、阶级矛盾、分配关系、就业、工会、罢工、劳动住房和妇女就业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对社会问题有着广泛的理解。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应该是适当的、平衡的、有规律的,这样才能协调社会关系,才能实现社会运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如果我们失去了健康、平衡和规律,社会问题就会产生。早期的美国社会学家大多把社会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失调。美国社会学家W.F .奥格伯恩认为,社会的变化有快有慢,在这种快与慢之间往往会出现文化的失衡,而社会问题就是由文化的失衡造成的。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富勒提出,大多数人认为偏离他们所持有的某些社会规范的社会状况就是社会问题。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学家孙本文总结了当时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各种解释,认为界定社会问题有四个角度:①奥格本社会变迁与文化失衡的角度。(2)认为社会问题没有特别的内容,无论什么社会情境,只要引起社会大多数人的关注,需要社会集体行动来调整和补救,就是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看得见的现象,更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和一种价值判断。④富勒等人提出的社会问题的主客观标准。其中,客观标准是指可以证实,其存在有若干可证实的情形;主观标准是指人们意识到某种社会问题威胁到他们的价值观的情况。在总结社会问题定义的基础上,孙本文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在他看来,社会问题是整个社会或一部分人的生活或社会进步出现障碍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等人总结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社会问题应包括三个方面:社会预期的中断或事物的安排;破坏社会规定的合法的东西;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脱节。根据这种理解,他们认为有两种类型的社会问题:社会解体和越轨行为。

而贫富差距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学习经济学。